
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政府放松了對高校的規制,高校擴大了辦學自主權。高校的生存必須依靠自身的不斷發展,但高校目前的管理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其中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更是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財務管理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高校各方面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關系到整個高校機制的正常運轉。因此,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對于高校的改革發展至關重要。
一、高校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和變革要求
高校財務綜合實力是高校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必要保證,具體表現在科學合理與實際相結合的財務管理機制和合理有效的財務管理綜合評價體系,應該用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機制保障高校財務綜合實力的提升,保障高校在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運轉。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需要在變革創新之中尋求解決途徑。
(一)財務管理人才缺乏問題
高校管理體制的改革,社會參與高等教育管理作用的逐步加大,高校辦學形式、類型出現多樣化,涉及經濟往來的形式和類型也出現多樣化。這就需要建立能適應新的需要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隊伍,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和財務管理水平。高校應該強化財務部門建設。高校財務管理部門必須建立以業務能力建設為核心的會計隊伍管理機制,并按照業務能力大小確定其崗位,打造一支既有專業素質,又有服務意識的會計隊伍。
(二)財務管理習慣問題
高校財務管理的傳統習慣是財務管理的重點在貨幣資金及經常性經費,會計控制也主要在這方面。學校科研項目不斷增多,無形資產成為高校取得長期收益的主要來源,導致財務管理方面相應地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高校財務部門改進相關管理。
(三)財務管理制度問題
高校開始實施學校全員聘任制,變人員身份管理、資格管理為崗位管理,按崗聘任,分配利益依據貢獻多少。在此背景下,必須改革高校財務管理制度,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四)后勤工作的財務監督問題
高校后勤工作社會化、多元化需要對后勤工作實行嚴格的財務監督。為此,高校應該對后勤工作實行獨立核算進行監督,建立后勤、財務、監審等部門以及由教師、學生代表參加的監督體系。這一監督體系要以經濟責任制為基礎,目的在于使后勤工作的各個服務實體提高經濟責任,達到服務質量優良、經濟效益高的社會化改革目的。
(五)高校收入多元化帶來的問題
高校合并,擴大招生,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增大,高校的資金來源渠道也越來越多元化,需要切實加強財務管理,以保證學校財產安全,防止腐敗現象產生。從財務管理崗位分工到授權審批制度,現金、銀行存款的內控制度,對票據實行專人管理等都需要在制度和機制上加以強化。因此,要從制度和機制上著手加強高校財務的監督管理,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實現財務系統整體信息化和規范化。
二、高校財務管理變革創新的依據
高校的迅速發展要求高校財務管理在內涵、范圍、會計工作等多方面有適應性的變化。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如何應對性地變化,如何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高校財務變革創新的重要課題。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應是改革的目標。為保證高等教育事業穩定、可持續發展,應當提升和強化財務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財務管理工作。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可以從理論和現實兩方面分析其依據。
(一)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的理論依據
1.高校法人地位的確定和法人財產權的擁有是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的基礎。高等教育法明確了高等院校的獨立法人地位,明確了政府和普通高等院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奠定了學校自主辦學的法律基礎。高等院校擁有學校資產的法人財產權,可以根據教學、科研活動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自主使用學校的資金,可以采用多種渠道、方法籌集資金,學校自主辦學的權力得到保障,自主辦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樣和靈活。這同時也意味著學校必須為法人財產承擔責任。高等院校一方面擁有了全面財務管理權利和手段,同時也必須承擔財務管理的責任和后果。這決定了高等院校不再只是進行簡單的收支核算,必須全面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將保證高校法人財產充分合理利用、保證教育資金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科研和發展的需要作為核心的管理工作。
2.變革創新財務管理工作是教育資金重要性和稀缺性的要求。資金是高校教育正常運轉和長遠發展的必備條件。高校教育資金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是高校師資建設、管理工作、教學科研設施及其工作開展等各個方面的基礎。因此,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特別重要。另一方面,資金是高校教育的稀缺性資源。高校的資金來源包括政府投入、社會投入等,但這些來源的資金量很有限,永遠不會充足。高校總是存在資金短缺的可能性。因此,變革和創新高校財務管理,將有限的資金使用到最合理的地方,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特別重要。正是高校資金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決定了變革創新以強化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二)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的現實依據
1.高校快速擴張中出現的各種財務問題說明了強化財務管理的必要性。我國高校出現快速擴張熱潮的同時,財務困難和財務風險方面的問題更顯突出。如,吉林大學到2005年銀行貸款達30多億元,學校每年支付的利息多達1.5-1.7億元,嚴重的財務困難使學校不得不向教職工和社會公開征集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啟動賣地償還貸款的程序。類似的情況并不鮮見,有些學校問題已經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影響到學校的長遠發展。表面看,這些學校出現財務困難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如規模擴張過快、貸款規模過大等,但現象背后反映出普遍的問題:高校財務管理意識淡薄,財務管理體系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高校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缺乏高校財務管理應當具備的新功能。所以,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地位并強化其作用,已經刻不容緩。
2.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對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校教育資金來源多元化,高校教育資金更多地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日益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高校流動,高等院校的生存和發展更加取決于學校之間的競爭,取決于學校能否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這迫使高校必須加強自身財務管理,必須更加注重教育資金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越來越受人才市場對畢業生需求的影響,學校必須培養滿足人才市場需求、適應社會需要的畢業生,學校的各項活動都必須緊緊圍繞這一中心進行。高校還受到學生擇校、轉學、退學、畢業的影響,不僅有學校對學生的選擇,還有學生對學校的選擇。學校必須考慮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學校、什么樣的專業,希望受到什么樣的教育。市場機制已經迫使高校不得不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外部和內部競爭,高校管理將更加企業化,學校在日常管理、決策等方面必須像企業一樣將效率和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所以,高校必須全面變革創新財務管理,科學、合理地安排資金的來源和使用,高效地運用有限的資金,讓教育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三、高校財務管理的觀念變革和制度創新
變革創新高校財務管理,我們需要制度創新,更需要觀念變革。
(一)高校財務管理的觀念變革
我們必須變革觀念,將財務管理置于與教學、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們應當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是與教學、科研同等重要的高校管理工作。教學、科研活動必須有資金的支持,學校的長遠發展也必須以雄厚的資金作后盾,強有力的財務管理,學校就不能生存和發展。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于高校的特殊重要性,強化財務管理意識,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將財務管理從從屬地位提升到與教學與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強化財務管理工作奠定觀念基礎,從而改革管理機構,提高人員素質,改進管理方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1.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改變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由會計部門完成的現狀。會計部門是為會計核算設立的,注重的是會計核算而不是財務管理。高校必須設立單獨的財務管理機構,從組織上保障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改進財務管理方法和手段,研究探討高等財務管理的特點和規律性,找到適合高等院校財務管理的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體系,提升財務管理的水平。
3.強化風險控制,降低財務風險水平,采用多渠道籌資、加強財務分析、強化項目責任制、建立預警體系等科學手段控制目前的財務風險控制。
(二)高校財務管理的制度創新
現代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管理,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是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高校財務管理根本制度的創新,既能使高校財務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能使財務制度適應飛速發展的高教事業的需要,從而做到財務管理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1.建立和完善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日益深化,各類經濟活動的日趨復雜,財務管理內容所發生的相應變化,必須建立和完善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對高校的財務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強化學校宏觀調控能力,確保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但領導權過分集中,又不利于調動各級人員的積極性,比較科學的制度是集中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做到“統而不死,放而不亂”。
2.合理編制預算,實行“大收大支”的綜合財務計劃。“大收大支”的財務管理模式有利于實行綜合財務預算,將各種渠道取得的全部收入及安排的全部支出,統一納入學校的綜合財務計劃。高校編制預算應從全局出發,既要考慮學校事業發展和建設的需要,又要考慮學校財力的可能;既保證重點,注重效益,又要向教學、科研傾斜,綜合平衡,統籌安排,全面反映學校的財務收支情況和總體規模,確保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3.明確高校財務管理基本原則。高校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建立了“大收大支”的財務管理模式,必須遵循兩項原則:(1)依法管理的原則。依法規范財務行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依法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2)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原則。科學配置好高校各方面資源,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現有的高校資源,做到資源共享,又要節約支出,避免經費使用上的浪費現象,優化經費使用的支出結構。
4.創新高校資金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如何進行制度創新,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致說來,一要樹立開放意識、效益意識,多方籌措資金;二要實行成本核算,嚴格控制經費支出,樹立效益觀念;三要加強財產物資管理,防止資產流失。高校要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保值、增值,防止流失。
5.創新高校財務人員管理制度。財務人員要有良好的服務意識,不斷探索服務創新,提高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財務環境;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感;要努力學習鉆研業務,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工作技能,優化工作作風;還要精通相關法律法規。學校應該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和會計崗位輪崗制,形成會計人員的自我約束機制和良性流動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衛星,韓玉啟.高校財務運行機制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7(5).
[2] 姚云麗.試論高校財務管理的模式[J].科學觀察,2007(5).
[3] 崔邦焱.關于當前高校財務方面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7(17).
[4] 姜春蘭.對普通高校信貸資金風險問題的探討[J].財會研究,2008(23).
[5] 汪伯文.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動因[J].財會通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