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勞動資料,任何企業無論規模大小,經營活動的千差萬別,都毫無例外地要使用諸如廠房、建筑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擁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固定資產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而且通常情況下,固定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比重較高。因此,對固定資產核算的正確與否,既直接影響到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準確性,又影響到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效用性。
一、固定資產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無法反映固定資產新舊程度
我國的預算會計制度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相對應,固定資產入賬價值不隨其使用而改變。實際情況是,許多單位(如高校、科研、醫院等單位)的固定資產種類多、規模大、技術含量高、更新速度快,它們雖然在形態上仍然保持完整,性能上也能達到當初設計的水平,但是由于技術進步,更新換代產品不斷涌現,使這一類固定資產的技術壽命大大縮短,使用價值也相對降低。隨著這一類固定資產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無形損耗顯得尤為突出。
(二)無法客觀真實反映單位所耗成本
現行單位公司的固定資產在購置時直接確認為支出,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賬面上固定資產價值始終是其購買時的原始價格,無法反映固定資產新舊程度和實際價值。另外由于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不核算成本,使得單位不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各部門購置固定資產時只考慮本部門的需要,極少考慮資產的運行效率,購置后資產利用率低,直接導致資產閑置和資金浪費。因此只有通過計提折舊、核算資產成本方式,才能進一步挖掘資產的使用效率。
(三)企業固定資產的賬卡物不能相符
固定資產卡片是固定資產核算管理的基礎,它在固定資產賬簿與固定資產實物之間起到媒介的作用。重購置、輕管理的思想在一些企業領導中普遍存在。一些數額較小固定資產,如生活設施 (如炊事用具) 、文體設施 (如娛樂器具) 、辦公設備 (如電腦、復印機、打字機) 等存放使用地點經常發生變動,固定資產實物存放地與卡片、賬簿不能及時變換更改,由于信息反饋的脫節,導致了固定資產不能夠及時得到反映。財務部門對于固定資產價值不能準確確認,甚至出現了固定資產賬外管理的情況。有時實物已經到了報廢的時候,但是財務部門仍舊照提折舊,這樣造成了財務部門不能提供準確的數據,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真正的固定資產狀況。
二、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的完善對策
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出臺,是我國會計與國際接軌的里程碑。雖然當前執行的新固定資產核算褶關準則體現了一定的優勢。但仍然存在著以上不足。建議從四個方面完善我國固定資產核算,以便更好地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會計信息。
(一) 采用修正的 “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
要對單位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進行成本核算與分析,在核算中需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基礎,使會計信息能真實、準確、全面地反映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耗費狀況,促進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改變單位普遍存在的只重收支不重資產使用等現象,滿足績效考核評價的需要。
(二) 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對單位的固定資產應實行計提折舊的核算,從而保證固定資產合理配置, 有效使用。單位企業的固定資產在形成投入使用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使用與否、使用程度如何都會發生各種損耗,固定資產價值也會隨之減少。為了充分反映這種價值減少的情況,就必須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科技發展的狀況以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如可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以及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等等。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要變更,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計提折舊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 “累計折舊”。
(三)考慮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問題
如科研、高校教學、廣電傳媒等事業單位,其擁有的部分固定資產屬于高技術專業設備,科技含量高、技術進步快,淘汰更新快,在采取加速折舊仍不能及時完整地反映其實際無形損耗的情況下,則考慮對其計提減值準備。為此需相應設置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作為 “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固定資產減值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 “資產折耗”,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借記“資產折耗”,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轉回。
(四) 完善固定資產報表披露信息
現行單位固定資產會計報告內容不完整,反映信息過于簡單。從單位會計報表的披露上看,目前只側重于有關固定資產相關的購置支出和期末數量的統計,而對于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增減變化、新舊程度等在賬簿及報表中沒有述及。對于有關國家固定資產購建工程項目的預算及其執行情況信息更缺少披露。建議編報 “單位固定資產變動明細表” ,由于單位中的固定資產變化較大,編報該表有利于反映單位的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凈值等變動信息,掌握利用情況并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控制。
總之,各種與固定資產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均有理論根據, 但實施中的難度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應當加強會計理論的研究及社會監督的力量, 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相關核算的可操作性, 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興武.談固定資產折舊時間.財會月刊,2004;10
[2]何巧白.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的改進建議.廣西會計,2002;12
[3]張國政.固定資產的納稅籌劃.財會月刊,2002;9
[4]梅艷冰.供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廣西電業,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