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論文 > 上市公司R

上市公司R

一、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我國2001版無形資產準則要求企業所有的R D都記入管理費用。因此,2006年之前上市公司R D信息披露極少。2006年財政部為配合國家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對舊無形資產準則作了重大調整,新無形資產準則第七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第八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第九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對于不滿足以上五個條件的R D支出,在發生的當期計入管理費用,若研發失敗,其所有支出都轉入損益。我國自2007年開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R D信息,隨著信息披露的增多,可以想象在未來的若干年,會有更多更深入的這方面的研究問世。

新無形資產準則和2001版無形資產準則相比,最大變化是不再將企業內部發生的所有的研究與開發支出確認為當期費用,允許符合條件的部分開發費用資本化,開發成功后轉入“無形資產”,在以后的受益年度攤銷。上市公司再也不用擔心由于研發投入過大,導致業績下滑,這對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研發熱情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新無形資產準則的研究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以及資本化的五個條件比較抽象,給了管理層很大的自主選擇的空間,因此利用R D資本化也成了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本文將對2007、2008年上市公司R D的信息披露進行系統梳理,揭示R D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二、我國上市公司R D信息披露的現狀

由于2006年之前實施舊會計準則,R D的信息在報表中沒有數據,附注披露很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對象僅限于2007年和2008年的滬、深兩市年報。有關R D的信息包括正表與附注信息披露,本文的報表數據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報表附注來自于滬深交易所網站的年報。2007、2008有比較數據的1 647家上市公司中,有182家上市公司在兩年曾經發生過研究與開發支出,因此本文的研究對象是182家有R D的上市公司。筆者將所有的上市公司R D報表數據與附注信息披露統計列示如下表1所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08年無論是R D發生額、開發支出科目的余額還是有開發支出上市公司家數,相比2007年都有大幅度增加。可能新《企業所得稅法》于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對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008年披露附注信息的上市公司比2007年披露附注信息的上市公司數量多,也就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比2007年詳細。以下具體分析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不清楚

根據新無形資產準則的第七條: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是指為獲取并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研究與開發相比較而言,研究階段的支出是基礎性研究,受益不顯著。因此國際會計準則和我國會計準則都要求將研究階段的支出全部作為當期費用,不能資本化。但是20 世紀70 年代國外的主流經濟分析家對R D 投資的社會和私人回報的經驗研究證明了基礎研究(旨在開發新的科學技術) 對公司生產率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要遠大于其他形式的R D(如產品開發、正處于開發過程中的R D 等),估計的貢獻差別大約為3∶1。因此,基礎研究對公司的長遠投資回報有更大的促進作用,開發階段的支出更多的是近期的回報,研究與開發支出有不同的功能和回報。

筆者對182家公司年報附注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只有32家公司的R D有分研究與開發兩個階段,并且按照準則的研究披露了當期的發生額和余額。94家公司只有開發階段,沒有研究階段。56家上市公司劃分不清楚或者沒有附注信息,其中000063(中興通訊)、000999(三九醫藥)、600196(復星醫藥)在附注披露中沒有將研究與開發分類,而是與研發支出的項目放在一起的;600081(東風電子)報表科目“開發支出”,附注信息用的“研究支出”。只有一家公司600839(四川長虹)披露了研究與開發階段的劃分標準,其余都沒有。從以上來看,上市公司并沒有嚴格的按照準則的要求將R D按照階段分類,或對研究階段的信息披露并不是很重視。
(二)附注信息披露不全面,無法判斷R D的規模和對利潤的影響

由于上市公司從2007年第一次披露開發支出信息,有多家上市公司只在資產負債表有“開發支出”科目的余額,附注沒有披露發生額。2008年隨著開發支出的大幅增加,附注信息披露比2007年更加詳盡,不少上市公司增加發生額的披露。“開發支出”不僅有余額,還有本年增加數和減少數。但是,無法根據增加數和減少數判斷當年資本化和費用化的金額。“開發支出”科目的減少數可能是研發成功轉入無形資產,也可能是費用化轉入費用,無法判斷本年的R D的規模與資本化的比率,也無法得到研發是否成功等信息,以600839(四川長虹)附注整理的R D的數據為例說明(見表2)。

附注解釋2007年減少數25 726 836元是開發形成達到可應用狀態專有技術轉出;2008年減少數127 616 170元。其中技術開發終止轉出確認為當期費用10 289 190元,其余形成資產。可以看出2007年所有的開發支出當年全部選擇資本化,另有一部分跨年“開發支出”轉至下年的期初,2008年確認的費用可能是上年的余額,也可能是本年新增加的開發支出費用化。因此,2008年的發生額無法判斷資本化和費用化的金額。

(三)信息披露不合理

600068(葛洲壩)的開發支出項目2007年期末余額是0。2008年年初將該余額調整為1 388 471 468元,附注信息披露是依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 號》 規定,將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簡稱,即“建設—經營—移交”)項目從“在建工程”轉入。解釋如下: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北襄荊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將BOT 項目期初“固定資產”追溯調整至“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因此,對應的“在建工程”轉入“開發支出”。筆者查閱《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 號》第五條:本規定發布前,企業已經進行的BOT項目,應當進行追溯調整;進行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應以與BOT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在所列報最早期間期初的賬面價值為基礎重新分類,作為無形資產或是金融資產,同時進行減值測試,并沒有要求將未完成的項目轉入“開發支出”,而且構建過程中的BOT項目不符合“開發支出”的定義。新無形資產準則第七條: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BOT項目并沒有生產出有實質性改進的產品,而且不存在研發成功失敗的問題。因此,從“在建工程”轉入“開發支出”不合理。


三、資本化的動機與影響因素

由于資本化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利潤,而且資本化的五個判斷標準的彈性較大,且新《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的基礎上,按當年其金額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成本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進行攤銷。”R D的資本化會提高當年的業績,將交稅時間提前,但并不影響所得稅的繳稅總額。因此,企業利用R D資本化付出的所得稅代價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利用R D的資本化進行盈余管理在所難免。筆者查閱182家上市公司的R D的附注,只有1家公司,002030(達安基因)披露資本化的標準,其余公司都只是按照會計準則照抄的標準。筆者統計182家有R D的上市公司的資本化選擇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資本化金額清楚的公司占有開發支出的全部上市公司的60%左右。但仍有40%左右的上市公司資本化的金額不夠清楚。其中資本化金額比較清楚的公司中,大約40%的公司選擇“開發支出”全部資本化。為了研究方便,筆者將182家研究樣本分為兩類:一類是兩年開發支出資本化金額很清楚的公司,得到106個有比較數據的研究樣本;另外一類是資本化金額不夠清楚的上市公司,只能根據余額推測判斷公司的資本化選擇趨向。

106家有比較數據的公司中,有32家劃分了研究與開發兩個階段,其中有21家將所有的開發階段支出100%資本化。由于大多數上市公司R D并沒有劃分兩個階段,且劃分兩階段的多數企業選擇開發支出100%資本化。因此,可以認為部分上市公司可能將研究與開發作為資本化和費用化的標準,即研究階段費用化,開發支出資本化。為避免干擾,本文的費用化支出金額包括研究支出。以下具體闡述上市公司資本化的特點。

(一)2008扭虧的公司以及凈利潤由正變負的公司存在明顯的調節利潤的跡象

第一類106個樣本中有8家公司2007年利潤為負,2008年實現扭虧,這8家公司有5家公司選擇100%資本化,平均資本化率92%,資本化率明顯高于平均數,開發支出資本化成為扭虧的重要手段之一。另有13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由正變負,平均資本化率為62%,遠低于扭虧的公司和平均數,存在明顯的“big bath”(利潤洗澡)現象。

第二類是附注信息不夠清楚的公司,剔除變更重組公司,共74家樣本公司,其中有兩家公司實現扭虧,筆者把這兩家公司的余額與凈利潤列示如表4所示。

根據以上數據600866(星湖科技)從余額看不出開發支出資本化對扭虧的貢獻,600731(湖南海利)如果將新增加的這部分開發支出剔除,2008年將無法實現扭虧。

74家資本化金額不夠清楚的樣本公司中,2007年利潤為正,2008年變為負數的有10家,其中3家公司選擇將2007年的“開發支出”余額全部轉入損益,2008年“開發支出”無余額,附注并無披露當年研發成功轉入其他資產,因此有理由相信存在大洗澡行為。
(二)部分公司剔除資本化后凈利潤由正變負,資本化為凈利潤保持微利作出貢獻

第一類106家樣本公司中,2007年有4家、2008年有5家公司剔除資本化后凈利潤由正變負。600490(中科合臣),2007年資本化支出15 536 300元,費用化金額 5 345 465元,當年凈利潤2 803 959元,2008年資本化金額為0,費用化金額7 561 185元,全部轉入損益,當年“開發支出”無余額,當年凈利潤-59 791 104元,2007利用資本化調增利潤至微利,2008年虧損,全部轉入費用實現利潤大洗澡。

第二類附注信息披露不夠清楚的公司,只能推測資本化對利潤的影響。以600991(長豐汽車)為例。表5是600991(長豐汽車)2008年和2007年的報表和附注信息。


2008年的開發支出余額比2007年增加了四倍多,信息披露也詳細,分為兩個階段,研究與開發。但是,從2008年的附注中看不到當年的發生額以及資本化與費用化的金額。從開發支出的余額可以看出2008年資本化的金額至少是168 712 122元(211 154 392-42 442 271)。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將這部分開發支出作為費用,凈利潤會成為負數。

四、R D的信息披露: 結論與規范建議

綜合以上的統計數據和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實施新無形資產準則以后,上市公司披露的開發支出信息比實施前要詳細很多,部分公司附注信息全面、詳細,能從中分析上市公司的R D投入規模和研發進度等信息。但也有部分公司只有報表數據沒有附注。各個公司R D附注信息量和內容千差萬別,從已有的附注信息也可以看到R D成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1)附注信息不僅披露當年增加數與減少數,還應披露本年度資本化與費用化的金額。由于很多企業的開發支出需要跨越好幾個會計年度,因此開發支出如果僅有當年的增加數與減少數,看不出當年新增加的開發支出的處理對利潤的影響;(2)應重視研究與開發階段的劃分,披露研究與開發的劃分標準;(3)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R D的資本化調節利潤,因此筆者建議應結合會計準則的五個資本化標準披露本公司的具體標準,而不只是照抄會計準則,盡量減少資本化的隨意性;(4)應該披露每個具體項目的R D的進度與轉入無形資產或其他資產的情況,方便投資者分析研發成功與失敗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

由于R D披露只有兩年數據,且新準則實施前的R D附注信息幾乎沒有,因此R D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將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青原. 研發和廣告支出攤銷費用化還是資本化——來自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10).

[2] 薛云奎,王志臺. R D 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進[J]. 會計研究,2001(3).

[3] 薛云奎, 王志臺.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及其價值相關性研究——來自上海股市的經驗證據[J]. 會計研究,2001(11).

[4] 田麗. 上市公司R D信息披露國內外比較研究[J]. 技術與市場, 2009, 16(5).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