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電算化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更是會計學理論與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結合。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的人才是既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又懂得計算機操作的復合型人才。電算化培訓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會計人員掌握會計實務的實踐技能,使會計人員會操作、熟練操作和獨立操作會計電算化軟件,適應企業會計電算化的需要。但是實踐證明,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所學到的內容與企業實際運用存在著差異。本文就會計電算化培訓內容與企業實際運用存在的差異進行了論證。
一、會計電算化的涵義
會計電算化是信息時代的產物,隨著近年來知識經濟的發展而蓬勃興起。會計電算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會計電算化是指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當代電子信息;廣義的會計電算化是指與實現會計工作電算化有關的所有工作,包括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會計電算化的宏觀規劃、會計電算化的制度建設、會計電算化軟件市場的培育與發展等。本文所討論的是廣義上的會計電算化。
實施會計電算化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全面、及時、準確地提供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促進會計工作規范化;促進會計工作職能的轉變;促進會計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推進會計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動企業管理的現代化。
二、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的意義
會計電算化的涵義說明了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會計人員要獲得會計電算化的知識,就必然要經過培訓。下面就來談一下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的意義:
(1)各財會人員在上崗前必須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須通過會計電算化、基礎會計、財經法規3門課程的考試才能獲得資格證書,而會計電算化的操作需要專業人員,因此必須經過培訓才能獲取。
(2)通過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是為了讓被培訓的人員擁有會計電算化操作的基本技能,熟練操作會計財務軟件,提高會計人員的動手能力,培養學員在會計電算化軟件中運用財務知識的能力。
(3)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是為了普及會計電算化,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會計管理與會計分析人員、企業高級領導運用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和外部會計信息進行管理、分析、預測和決策提供一個良好的管理平臺。
三、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內容與企業實際運用存在的差異
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的目的是使被培訓人員掌握會計電算化的操作技能,主要是為了能獲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而進行的培訓,因此培訓內容與企業實際運用的會計電算化有一定的區別。
1.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與企業實際運用不能達到無縫化對接
(1)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中會計報表財務模塊與企業實際運用中存在差異。
會計電算化中的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與在企業實際運用存在差異性,其中利潤表的差異性比較明顯,如圖1( 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時所用的利潤表)與表1 (企業會計電算化目前實際運用的報表)所示,通過對兩張企業利潤表對比,可以直觀地看出: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時所用的利潤表內,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投資收益-營業外支出-所得稅。
而在企業會計財務軟件中實際運用的利潤表中,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 投資凈收益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
從兩者的欄目結構編排上就能明顯地發現存在的差異,關鍵是所用的會計欄目內容發生更改后,使得各小欄目計算結果也不一樣。如:同樣是營業利潤,在企業與培訓中的計算項目不一樣,導致結果和會計信息也不一樣,最后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也不同。由于培訓與實際使用的財務模塊不一樣,這樣會對被培訓者產生誤導,在實際使用中帶來困惑,無法達到培訓后能直接使用企業財務軟件的效果。
(2)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中有些會計科目與企業實際運用存在差異。
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中有些會計科目與企業實際運用存在差異,如圖1與表1所示,表1是企業目前最新版的會計電算化軟件的利潤表的模塊,是根據會計制度的改變作出了調整,企業所用的會計電算化軟件已經把原有的主營業務收入調整為營業收入;主營業務利潤調整為營業利潤;同時表中新增了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凈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凈損失、每股收益;企業會計電算化中利潤表的變動,是遵循了新的會計法規,適應市場需求。圖1是會計電算化培訓所用利潤表的模塊,從圖1與表1明顯可以看出它們的差異,由于沒有隨時更新財務軟件,還是用其舊軟件的模板來培訓學員,不能讓學員完全適應企業所用電算化軟件的變化與更新。
2.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軟件運行條件與企業實際運用的差異
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軟件對計算機要求運行的環境比較低,只能在WIN95/WIN98的系統上運行,而如果在其他系統中運行,如 WIN2000、XP系統、VISTA系統下運行,必須要打上該軟件的補丁后才能進行操作實務。并且實務的培訓只是一個片段接一個片段,沒有連接性。而企業購買的是隨時可更新的會計電算化軟件,軟件的運行環境比較切合實際,既可以安裝單機版的軟件,也可以是網絡版的軟件,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隨時調整相應的軟件版本,便于操作。因此電算化培訓軟件的滯后,以及安裝環境要求的差異,導致被培訓人員在培訓后,到企業實際運用時仍無法上手,運用企業的財務軟件只能經過再培訓才能掌握運用。
3.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與企業實際運用的內容存在差異
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的內容涉及的財會信息比較零散,沒有系統地、連貫地呈現實際會計信息操作的過程,只是注重一個個財務模塊的培訓,如對于報表,只是單層取出報表一個財務模塊來對學員培訓,之前的一些編制憑證、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等過程與該報表沒有多大的關系,因此被培訓人員就會誤解這些會計的流程,以為會計電算化可以斷章取義;另一方面會計電算化培訓有一半時間放在了計算機基本技能的操作方面,而會計實務方面培訓的內容相應比較少,由于培訓時間分配不合理,這給實務的練習帶來了影響。
而在企業實際運用的會計電算化的內容包括:電算化人員能系統地運用財會軟件,從編制憑證、審核憑證、登記賬簿、制作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是一系列聯貫相通的過程,如果哪一項沒有做對或做準確,下一步就無法繼續操作,因此會計業務的連續性、時效性在實際運用中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4.會計電算化培訓單位與企業對培訓的要求不一致
站在培訓單位的角度,可能他們認為只要讓被培訓者了解這些內容即可,更重要的是考慮該培訓點的通過率,因此不會去考慮實際運用的問題。事實上他們也沒有能力去更改這么一個考試系統,這些系統都是財政系統統一組織落實與提供的。站在企業的角度,企業需要能熟練操作財務軟件的專業人才,而不僅僅是能通過考試,但在實際操作中還不熟悉企業會計電算化軟件的人員。事實上,企業會計人員即使通過了會計電算化考試,還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再培訓后才能上崗,對企業來說既花時間又耗財,對被培訓人員來說既耗精力又要適應新老軟件的磨合。
四、總結與建議
綜上所述,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滿足企業會計人員對實際培訓的需要,只能是為了取得會計證而進行的培訓。失去了真正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對專門人才的需求,只讓被培訓人員接受到了滯后的信息與內容,違背了企業、被培訓人員、甚至是財政部門普及推廣會計信息化與電算化的初衷。因此為了能適合企業的需要,為了能讓被培訓者能迅速學以致用,為了能讓信息化真正發揮其實效性,提出以下建議:(1)真正實現這種學與用的結合,需要提升財政系統考試系統,升級新的會計電算化軟件。使培訓學員能在真實的財會軟件中模擬學習,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實際運用接軌,讓被培訓者能直接受益,讓企業受益,這才是接受培訓的目的。
(2)培訓機構能根據實際培訓的結果與培訓人員的反饋,及時向主管部門反饋相關信息,使目前培訓與實際使用不匹配的局面能得到有效解決。
(3)企業與被培訓人員要及時向培訓部門提出這些培訓的脫節性。不能因為培訓的不足,導致工作的滯后,迫使企業重新投入時間、財力來培養會計電算化人員。
(4)負責考證的相關部門應切實改革目前的考試模式,選擇適合的財務軟件,與編制該軟件的開發商聯手,一起把會計電算化培訓落到實處,真正培養出市場所需要的、有專業技能的專才。
主要參考文獻
[1]江蘇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研究編審組.初級會計電算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4-17.
[2]王新玲,房琳琳.用友ERP財務管理系統實驗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94.
[3]張利,周淑蕓.新編財務報表分析[M].第2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