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專業一直以來都是職業學校的重要專業之一。雖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人才需求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會計人員在人才市場中有時緊俏,有時過剩,但會計專業始終都不會退出職業教育這一領域。這就是“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的道理。但由于中職學校學生的特殊性,再加上會計課程內容的抽象性,使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一下子很難進入這種專業學科的學習狀態。如何讓一名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專業學習狀態;如何把抽象、枯燥的會計專業知識清晰、準確地傳授給每一位中職學生;如何把中職生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成社會所需的專業技能人是擺在每一位中職會計專業任課教師面前的課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師應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工作。
一、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
(一)中職學生年齡小分辨事物能力欠佳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生,年齡一般在16周歲左右,他們的身心正處于發育初期,大腦的思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對于社會上的事物還不能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對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及人生的道路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至于自己學什么、想學什么,一般都是在家長的引導下而做出的,這在當今的獨生子女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二)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
最好管理的學生是小學生,不需要太多管理的是大學生,不好管理的是中學生,中職學生更是如此,這是由進入中職學校學生的來源類型所決定的。這一部分學生最顯著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思想前衛,對什么事情都有一種好奇感,這種好奇感來的快,也去的快,思想極易波動。尤其表現在課堂上,他們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時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還有時甚至不服從教師的管理。
(三)文化程度低接受專業知識有一定的難度
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初中畢業,他們學習的文化基礎知識不及高中生牢固。在進入中職學校后,中職學校一方面給予這些學生文化基礎課的補充,使其文化基礎知識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給予這些學生專業基礎課的講解,但在講解專業課時學生普遍反映聽著吃力,很多內容不理解。其因素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問題的存在。
二、激發學生對學習會計課的興趣
初中畢業的學生進入中職學校,選擇會計專業大部分是家長的抉擇,學生自己只是順從而已,這就存在一個學生對此專業是否感興趣的問題。只有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愿意學習時,他才會全身心的投入進去。興趣有自發興趣和引導興趣兩種,這就給會計專業教師帶來了機遇。
(一)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
當初中畢業的學生進入中職學校選擇會計專業后,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讓選擇這種專業的學生知道這種專業在社會中存在的必要性,以此來激發學生對這種專業學習的興趣。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不管是小企業的經營,還是大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會計,它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著各種各樣的參考數據:產品的開發離不開會計的前期預算;產品的生產離不開產品生產成本的控制記錄;產品的銷售離不開產品銷售成本的正確計算;企業經營的好壞離不開經營成果的計算考核,會計工作貫穿于企業整個經營的全過程。這里最關健的是:一定要給選擇會計專業的學生講清這個道理。
(二)樹立做會計人的夢想
社會之大,行業之多,各行各業需要不同層次的會計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人才,他們在不同層次的會計工作崗位上為企業、為國家作出了貢獻。作為中職學校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樹立起做會計人的夢想,告訴他們:只要用心地去學,用心地去做,再加上專業教師的精心輔導,中職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三)激發學生學習會計課的熱情
任何一門課程都有枯燥的內容和生動的內容。其實枯燥和生動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果教學方法應用的得當就可以把枯燥的內容講得生動活潑。比如:在講解會計等式時,如果直接把這個等式寫在黑板上,按照書本中的內容去講,學生是很難接受的。教師可以采用引導的方法告訴學生:如果學業有成,在畢業后可以從事會計工作,也可以自己開辦企業。如果自己開辦企業資金從哪里來?待學生思考片刻后,教師可以適時點撥,總結出企業的資金來源:一是借來的;二是投資者投入的。由此得出會計等式: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
把講課內容和現實社會連接起來,舉出一個生動的例子,學生是很樂意接受的,尤其是初中生。設問誘導是講課慣用的手法,如果應用得好,應用得恰當,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提高會計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
會計課是一門專業技術性和技能性都很強的課程。中職學生入學后是否能夠學會學好這門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水平。如果授課教師自身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嫻熟的授課技巧,很難把會計專業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因此,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師應不斷進取以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
(一)廣泛開展教學經驗交流
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有各自的特點,這一特點如果能夠在教學中集中地加以應用,它的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會計這種技能性較強的課程。這就要求會計專業教師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的交流,其形式不應僅僅停留在說課、觀摩課的基礎上,還應該把它擴展到專業教師面對面的直接技能的交流上。因為這些技能往往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經驗的總結,它來自于社會的實踐和教學過程的提煉。
(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任何一位會計教師要想上好會計課,僅僅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結合在一起,會計課才能講的生動,才能吸引住聽課的學生。所以會計專業教師應在課余時間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參加會計實踐活動,到企業中做一名會計咨詢顧問、當一名小企業中的會計輔導教師或一名兼職的會計人員,都可視為是一種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好方法。它既能達到專業教師了解社會需求知識的變化,還能充實教學授課的專業內容。
(三)企業會計人員與學校會計教師相結合
在會計課的教學中,對于那些操作性強的課程可以聘請企業有實際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強的專業會計人員來學校授課,讓他們講授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他們的授課能給課堂帶來生機、給教學內容帶來活力,會計教師可以從中汲取在書本中得不到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把書中脫離實際的內容從教學內容中分離出去,使教學內容更加精煉、更加精彩、更加貼近于實際的需要。
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會計知識
(一)上好第一堂會計課
對于第一次上會計課的學生來說,會計課的內容與其心目中的會計概念可能會有較大的差距。簡單與復雜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所以在上第一堂會計課時,會計教師應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把枯燥的內容生動化。比如:在講解第一章總論時,會計的概念就不必講的復雜,只要讓學生知道和理解什么是會計一詞的含義就可以了;對于會計的產生與發展也不必講得使其枯燥,如在講解“四柱清冊”時,教師只講“四柱”的含義,讓學生知道這“四柱”的內涵至今還延用著就行了。給學生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在感覺不到難的情況下掌握會計知識。
(二)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有很多教學方法可供授課教師選擇使用,但不同的教學方法其效果是不一樣的,選得好,教學效果就好。比如在講解資產=權益時,權益有兩部分組成:一是負債;二是所有者權益。為什么負債也能構成企業的權益?形成企業的資產呢?教師可以用幽默地教學方法舉出一個例子:如果企業拿著借來的錢到商店去購買商品, “師傅,這商品不能賣給你,因為你手里拿的錢是借來的?!笔圬泦T能這樣說嗎?一個幽默的例子就化解了這個問題,同時學生也在快樂中理解了權益的內容。
(三)教師人文精神的體現
中職學生年齡小,自立能力欠佳。他們在學習中不僅需要專業教師在授課時的知識灌輸,更需要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專業教師的理解和幫助。學生是否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的關心與呵護。如果授課教師在授課時能夠用快樂的心情時時點撥學生的迷津,下課時對學生不理解的問題能夠耐心地一一解答,在教師人文精神的體現下,學生會在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中,輕松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 周濟.國務院關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的報告[N].中國教育報,2009-4-22(1).
[2] 周楊.面向21世紀會計教育發展對策[J].會計之友,2000(10).
[3] 李延.會計專業教學探討[J].中國教育周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