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間的“博弈”
美國會計學家斯可特(Scott,2000)認為“盈余管理是在公認會計準則(GAAP)許可的范圍內,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從上述定義可知,盈余管理通常是在不違背會計準則的范圍內進行的,是會計政策選擇具有經濟后果的一種表現。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之間存在“博弈”關系:一方面會計準則能夠從源頭上對盈余管理進行防范;另一方面由于會計準則、制度的不完善又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機,使得一些企業利用會計準則的漏洞操作會計數據。
二、我國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準則進行盈余管理的現狀
(一)利用債務重組的非正常損益進行盈余管理
《債務重組》準則規定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資產、資本或重組后債務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即債務人應將所獲得的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反映在利潤表中,不再計入資本公積。這樣處理,一方面有利于減輕債務人的財務負擔,使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輕松上陣;另一方面會造成一些企業利用債務重組獲得營業外收入,使企業虧損減少甚至扭虧為盈,會計報表喪失真實性和可靠性,這對ST企業業績影響尤為顯著。
2007年ST浪莎利潤總額比2006年同比增長了2 688.67%,究其原因主要是獲得了債務重組收益。據年報附注顯示,2007年1月至3月浪莎與中國長城管理公司、宜賓市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宜賓中元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等進行了債務重組,豁免其2.85億元債務,根據會計準則規定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反映在利潤表中,這部分債務重組收益占浪莎當年利潤總額的80.68%。浪莎最大限度地利用會計準則進行盈余管理,迅速改善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升了企業業績。
無獨有偶,ST寶碩2007年1月25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為避免公司破產清算,積極進行債務重組工作。其中保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豁免了寶碩債務重組額80%的應付賬款,使寶碩獲得了5 038.05萬元的債務重組利得,占當年利潤總額的577.56%。正是這部分債務重組利得使得寶碩在2007年度盈利,避免了暫停上市的風險。另外,ST金化和ST源發2007年的債務重組損益分別占到了利潤總額的206.7%和738.68%,扣除債務重組損益后,利潤總額由正數變為負數。可見,債務重組損益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不可小覷。
(二)利用金融工具的分類進行盈余管理
《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對金融資產進行了定義并將金融資產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四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常是指企業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準則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界定模糊,看作了“其他類”,這就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間。
當企業購入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和債券時,可以根據管理者的目的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種劃分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而持有金融資產較多的企業,傾向于將其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公允價值的變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資本公積”,不計入當期損益);另一方面當企業利潤下滑時,可以通過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處置時將原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轉出計入“投資收益”)。這樣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就被掩蓋起來,形成了利潤蓄水池,管理當局可以根據企業的盈利狀況,決定是否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進行盈余管理。可見,企業將金融資產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就為盈余管理埋下了伏筆。
根據雅戈爾年報顯示,2008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金額分別為81.98萬元和467 233.84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5 699.36倍;2009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別為89 324.98萬元和1 124 702.17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12.59倍,有主觀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明顯傾向。2009年度雅戈爾總資產較上年同期增長30.12%,所有者權益較上年同期增長52.62%,究其原因主要是報告期末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致使資本公積增加242 747.21萬元。另外,2008年和2009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損益分別為210 934.76萬元和185 956.88萬元,根據會計準則規定將這部分損益應計入“投資收益”,分別占當年利潤總額的88.81%和45.38%,扣除處置損益后利潤明顯下滑。可見,雅戈爾公司存在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權進行盈余管理的嫌疑,以平滑利潤。
(三)利用投資性房地產計量模式進行盈余管理
《投資性房地產》規定投資性房地產可按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在公允價值模式下,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攤銷,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的差額,確認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利潤表。在實務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的企業還很少,大部分企業對公允價值模式的運用持觀望態度,但并不能排除企業管理層利用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權進行盈余管理,特別是在投資性房地產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將公允價值的變動額計入當期損益,勢必會對企業業績產生提升作用。
《中航地產:關于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公告》中指出公司目前投資性房地產項目位于深圳的核心區域,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可以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采用公允價值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董事會決定從2009年1月1日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對于轉換日公允價值金額大于賬面凈值的差額33 654.6萬元,期初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負6 730.92萬元,其余26 923.68萬元追溯調整留存收益。2009年中航地產利潤總額為14 876.02 萬元,其中由于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上升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為3 169.13萬元,占利潤總額的21.3%。中航地產對投資性房地產改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后,期初所有者權益增加,利潤大幅度提高,顯著改善了公司業績。
三、規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議
會計準則實施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出現了新動向,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盈余管理進行規范具有現實性。
(一)從源頭上堵塞盈余管理的漏洞——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
1.減少會計準則中模糊性概念,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權。準則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概念界定模糊,出現了因劃分為不同類別金融資產而造成會計數據明顯差異的現象,為此可將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劃分為一類,共用一個科目,并把公允價值變動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避免企業利用金融資產分類進行盈余管理。
2.規范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準則在債務重組、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和企業合并等方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但由于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尚不完善以及對公允價值缺乏必要的技術監督,使得公允價值的運用存在很大的主觀判斷性和人為操縱性,出現了公允價值不“公允”的現象。為保障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可以聘請獨立第三方——資產評估師對公允價值進行確認和計量,使評估師成為公允價值的發現者,增加財務報表的可信度。
3.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準則應要求企業對非正常損益產生的原因、金額、時間以及對財務狀況的影響等情況進行詳細披露。特別是對債務重組產生的損益,一方面要在利潤表中單獨披露扣除債務重組收益后的利潤總額,另一方面要在現金流量表的補充資料中,單獨設置債務重組損益項目,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將其從凈利潤中扣除,以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活動現金流,便于投資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作出正確投資決策。
(二)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企業除了對財會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其能夠在會計準則允許范圍內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外,還要加強對管理層和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在對經濟業務處理時做到實事求是,避免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權進行盈余管理。
(三)改進上市公司考核方式,加強監管力度
管理部門要改進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的單一財務指標考核制度,從多方面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從根本上消除盈余管理的動機。同時要加強監管力度,尤其要對企業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的合理性進行審查,違法必究,加大盈余管理成本。●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 仲娜.上市公司利用新會計準則進行盈余管理實例研究[J].財會月刊,2008(5).
[3] 喻立勇.徐明磊.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總體業績影響有限[N].證券時報,2008(6).
[4] 葉建芳,周蘭,李丹蒙等.管理層動機、會計政策選擇與盈余管理——基于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