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回顧
1999年,三聯集團為了上市,計劃通過重組鄭州大型商業批發上市公司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借殼,當時該公司有效資產不足6億元,虧損超過15億元,負債高達25億元。2003年,三聯集團重組鄭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上市,并將其更名為三聯商社,成為國內第一家專業家電連鎖上市公司。
2007年,三聯商社第一季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虧損407萬元。當年,三聯商社宣布,大股東三聯集團因債務糾紛,其2700萬股限售流通股將被司法拍賣。
2008年2月14日,國美通過“影子公司”山東龍脊島公開競價得手,2700萬股相當于公司總股本的10.69%。
2008年3月22日,三聯商社發布公告稱,另一筆2276萬股限售流通股也將進行強制拍賣,經過五拍四流,北京戰圣投資有限公司以每股5.94購買了該部分股票。北京戰圣是國美此前收購北京大中電器時的“前臺密友”,因此北京戰圣購得股票其意味著國美鞏固了自己的大股東地位。三聯集團不得不補繳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拍賣的差價,損失逾千萬元。國美曲線獲得此次三聯商社股權,累計持股為4976.5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71%,這個結果也意味著三聯集團第二大股東地位已經終結,國美集團成為了三聯商社的實際控制人。
■二、三聯集團失控三聯商社原因分析
三聯集團的失利的主要由于資金鏈斷裂、財務預測失誤和非相關多元化的經營策略三方面造成的,以下就這三個方面進行分別說明。
1.資金鏈斷裂
三聯集團的資金鏈斷裂主要由以下幾方面造成的:
(1)債務結構不合理
三聯集團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連續減持股票,其主要原因是與濟南商業銀行的債務糾紛,未能到期償還借款,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造成債務到期過分集中而導致財務危機。
三聯商社雖然成功上市,但是三聯集團卻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資源,并產生了大量債務。從三聯及集團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出,三聯集團在前期的籌資活動中獲得了大量的資金,而這些籌資活動獲得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籌資活動。一方面,從三聯商社07年以后的營業利潤以及股價來看,三聯商社這項投資并沒有獲得預期的盈利,使得籌資活動獲得的資金難以償還;另一方面,三聯集團的債務的還款期限大體上都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使期,且其借款以短期借款、應付票據為主,這就大大加重了其還款的負擔。三聯集團的大量到期債務,直接導致三聯集團不得不出售自己的股權從而獲得資金,間接導致其在后期的股權之爭中失利。
(2)業績水平下降
2003年之后蘇寧、國美兩大家電連鎖巨頭進軍山東市場,激烈的競爭、份額的爭奪導致其2004年之后業績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三聯商社作為區域性家電連鎖企業,面對著從未有過的市場競爭,利潤下降的標志除了營業收入的降低以外,另一就是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
(3)資金運作不合理
三聯商社的資金中,大部分資金屬于短期借款,流動性較強,需要較快的償還。這些流動資金并沒有被三聯商社很好的利用,只是在彌補三聯商社的損失。三聯商社上市以后,一方面股價頻繁下降,無法募集所需的資金;另一方面,營業收入受行業對手的擠壓連續下降,這兩方面,使得三聯集團的資金運作受到很大的影響。
2.財務預測失利
三聯集團的在前期的投資以及后期買賣股權過程中的財務分析與預測失誤,成為其在股權之爭中失利的另一主要原因。
(1)重組投資的預測失誤
三聯集團在重組鄭州百文股份集團時,對于借殼上市的風險過分低估,預期風險評估失利導致了其大量資金的白白投入。
對于重組鄭百文可能帶來的損失三聯集團的相關財務預測沒有很好的發揮指導作用。在重組了該公司以后,由于鄭百文的關系,三聯集團與多家企業發生了經濟糾紛,先后有三聯商社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170萬股、三聯集團持有的流通股4818、三聯商社法人股4970、以及4818萬股普通股被凍結,如此眾多的經濟糾紛成為了三聯集團減持其股份的導火索。
(2)買賣股權過程中的預測失誤
在股權之爭的過程中,三聯集團分別通過上海亞奧和濟南市商業銀行在股權出售過程中以高價競購股票,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過競購的過程提高股價以使其通過出售股票籌集更多的資金。然而實際上,三聯集團的用意被國美看穿,國美化被動為主動,最終導致三聯集團不僅在股權之爭中失利,而且三聯集團更不得不補繳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拍賣的差價,損失逾千萬元。
3.非相關多元化的經營策略
在三聯商社上市初期,由于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三聯集團的整體實力已經收到嚴重的影響。然而,近幾年以來,三聯集團進軍地產、電子商務、傳媒業、軟件等非相關多元化戰略,企業在步入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于三聯商社,因此埋下了今日股權之爭,控股權旁落于人的隱憂。
■三、三聯集團股權之爭失利的警示
1.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
要選擇適合本企業的籌資方式而不是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不可以為了降低籌資風險而選擇不適合自己公司的籌資渠道,如:強行上市?;I資方式的選擇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選擇時要保持謹慎的態度。
2.合理規劃債務結構
債務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企業財務風險,因此合理規劃企業的債務結構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企業全部資金來源通常可分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長期資金和短期資金、內部籌資和外部籌資、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 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根據組合風險分散理論,多元化籌資可以有效地分散企業的籌資風險,單一化籌資是不現實的也可能是非常危險的或成本很高的?;I資結構的確定就是要使籌資組合中各籌資方式所占比例能將籌資風險最小化同時又使加權資金成本最小化。
3.合理確定財務結構與籌資規模
企業經營過程中,合理的財務結構對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資金結構中,若負債的比例過大即過度負債經營,那么依賴于外界的因素過多也就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生產經營環節稍有脫節,資金回收不及時,資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業經營利潤削弱了企業活力。
從三聯集團在股權之爭失利中不難看出,舉債的多少應與企業的償債能力相配比,過多的債務雖然會使企業在舉債之時得到現金上的彌補,卻對企業的后期經營產生較大的壓力,甚至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鏈鍛煉。因此,負債經營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
4.提高財務預測分析能力
財務的預測分析要將企業的現有的經營實力與所處的具有環境相結合。財務分析的結果要做到對企業的實際決策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財務預測分析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各種確定因素的影響,如政府、同行企業、經營環境等,不可以只站在自身的角度進行預測分析。同時,對于預測結果要進行多方位的考核,不可武斷的看待問題。
5.選擇適合本企業的經營策略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選擇適合自己的經營策略,既不可以盲目擴張,也不可以扎根于以處于衰退階段的領域。在經營策略的選擇上,要注意及時的變通,切不可以固守一種經營方式。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要對企業的經營策略有一個總體的規劃,在總體發展規劃的基礎下,對企業不同階段的經營策略進行適合的修改,這樣更加有利于企業長期穩定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勇毅.三聯商社股權四次流拍,誰是最后贏家.家電科技[J],2008;8
[2]阮加文等.三聯謎局.法人雜志[J],2009;2
[3]李曉曄.三聯商社身陷資金鏈困局.中國經濟時報[N],2006-08-09.
[4]李亮.邊緣化的三聯商社.IT經理世界[J],2006;17
[5]李冰.三聯集團資金迷霧,證券日報[N],200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