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設置一定的會計課程的必要性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經濟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會計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會計是企業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重要手段。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會計核算。會計核算是指企業根據會計準則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使用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專門方法對大量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分類、匯總,全面、連續、系統地反映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并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二是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指企業以會計法律法規、制度和國家其他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為依據,對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通過會計監督能促使企業改善經濟管理水平,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第二,會計是各政府部門用于管理微觀經濟活動的一種重要手段。企業是微觀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部門不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參與企業具體的管理工作,但是,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必須依法經營并接受政府部門的管理。那么,政府部門如何管理企業呢?會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即政府部門通過監督檢查企業的會計資料等,檢查企業是否依法經營。第三,會計是國家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企業的會計資料是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法律法規的重要依據之一,是國家加強宏觀經濟管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
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畢業以后無論是在企業還是政府部門做經濟管理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否則將無法勝任本職工作。因此,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設置一定的會計課程是必要的。
二、當前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設置不太合理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有金融、稅務、工商管理、資產評估等眾多專業,會計課程有會計原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十多門課程。當前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設置不太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有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應該設置的會計課程沒有設置,使得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沒有學到。例如,某財經學院2009級本科金融學專業的會計課程設置計劃為:會計學48學時(必修課),中級財務會計32學時(選修課),金融會計32學時(選修課),金融會計業務獨立實驗36課時(實踐課)。該學院本科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導向是在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以及政府、企事業金融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在有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從事金融研究與教學工作。筆者認為,該學院本科金融學專業的會計課程設置存在以下主要問題,難以滿足就業單位的需要。首先,必修課只設置《會計學》一門課程,48學時,太少了,這樣安排最多只能學習會計學中最基本的知識,即會計原理的知識。第二,選修課安排《中級財務會計》32學時和《金融會計》32學時,課時太少。因為是選修課程,所以由學生自由選修。如果學生不選修這兩門課程,他們所學的會計知識就只剩必修課《會計學》一門課程了。此外,就算學生選修了這兩門課程,他們所學習的會計知識也是不夠的,因為課時的安排太少。第三,課程設置上存在一些矛盾。實踐課《金融會計業務獨立實驗》實際上是必修課程,而《金融會計》是選修課程。如果有的學生沒有選修《金融會計》課程,則就沒有基礎來學習《金融會計業務獨立實驗》課程。第四、應該設置的會計課程并沒有設置。作為本科金融學專業的畢業生如果到金融企業,從事信貸或風險管理等崗位工作時,必須掌握《財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財務分析是指以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有關資料為依據,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進行比較分析、比率分析、結構分析、因素分析等,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以利于有關各方,包括企業經營者、投資者、債權人、國家政府部門等掌握企業財務活動情況和進行經營決策的一種工具。對于作為債權人的金融企業來說,通過財務分析提供的有關資料,可以了解到企業的償債能力,有利于其正確制定信貸政策,減少呆賬或壞賬損失,加速資金周轉。然而,該學院本科金融學專業并沒有設置《財務分析》課程。
2.有的會計課程不適合于在某些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中設置,但卻設置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在學生總的學習時間及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勢必減少了學生用于學習其他必要課程的時間。例如,某財經學院2009級本科資產評估專業的會計課程設置為會計學原理64學時(必修課)、中級財務會計96學時(必修課)、財務管理48學時(必修課)、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32學時(選修課)、成本會計32學時(選修課)、EXCEL財務管理32學時(選修課)、行業會計核算32學時(選修課)、會計信息系統48學時(選修課)、會計制度設計32學時(選修課)、會計學原理課程實習24學時(實踐課)、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習24學時(實踐課)、財務管理課程實習24學時(實踐課)、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實習24學時(實踐課)。資產評估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的工作去向包括企業、機關及事業單位等,工作崗位包括資產評估與管理、財產公允價值鑒定及咨詢等,完成這些崗位工作的確需要掌握較多的會計知識,但是,該學院所設置的會計課程顯得太多,某些課程沒有必要設置,如會計制度設計等。
三、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設置思路
當前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設置不太合理是由于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就業導向不明確造成的。因此,高校應著力分析不同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導向,并以此為依據合理設置有關的會計課程,以使各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以后能找到一份與所學專業匹配的工作。在此以稅務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為例分析如下:
稅務專業培養的基本目標是:培養掌握財政稅收、經濟、法律、會計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征收征管、稅務代理、稅務籌劃等方面知識和技能。就業導向是到國家稅務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及稅務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企業等從事稅務管理、稅務籌劃與咨詢等相關的涉稅工作。基于培養目標和就業導向,本科稅務專業至少應設置如下會計課程(必修課):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納稅會計、會計電算化等,因為學生畢業后不管到哪個單位從事涉稅工作,都必須掌握這幾門課程的有關知識。首先,會計學原理是會計系列課程中最基礎的一門,是包括稅務專業在內的所有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都應學習的一門課程。其次,中級財務會計是以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對象進行會計處理的會計,涉稅業務中的稅額計算、納稅申報、稅務檢查都與這門課程有很密切的關系,比如資產、負債、收入的確認和計量等。第三,成本會計與涉稅業務也具有很密切的聯系,特別是企業所得稅的稅務處理,在涉及到稅前扣除的范圍和標準時,不僅應掌握稅法的規定,也應掌握會計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日常核算的會計利潤的基礎,調整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為應納稅額的計算提供基礎。第四、納稅會計是從其他會計課程分離出來,專門講述企業涉稅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的一門會計,這門課程與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有一些重復,但是,其所講授的企業涉稅業務會計處理知識更加系統化,因此對本科稅務專業的學生也更加實用。第五、目前,我國大中型企業已經基本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很多小企業也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將來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實現會計電算化以后,企業的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均放在電腦中,稅務人員到企業查賬,必須從電腦中查,這就必須掌握會計電算化的知識。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導向是到各類企業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由于在企業管理的各項具體工作中需要運用到很多會計知識,因此,本專業至少應設置以下會計課程(必修課):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分析、會計電算化等。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因此,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來說設置財務管理課程顯得尤為重要。財務分析課程應從財務管理課程中分享出來,單獨設置,因為在企業管理中經常要做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現金流量分析等各種財務分析工作,單獨設置財務分析課程,有利于學生重視和強化對這門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