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2025年高會考試輔導 > 高職院多元化籌資渠道探析

高職院多元化籌資渠道探析

一、引言

2007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不少高職院紛紛擴大辦學規模,以規模優勢在競爭中獲得先機。高職院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傳統單一的財政撥款模式早已不能滿足新的發展戰略的要求。高職院應當解放思想,創新籌資渠道,把政府扶持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建立符合高職院自身特點的籌資新模式,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標。

二、規模擴展與經費不足之間的矛盾

據統計,2008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00 670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48%(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比上年的3.22%增加了0.26個百分點。盡管如此,這個比例仍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達到4% 的目標有一定的差據。目前,江蘇已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院校78所,在校生72.44萬人。2000年到2008年,江蘇高職院舍建筑面積由210萬m2增長到1 965萬m2;校園占地由6 232畝增長到70 033畝;生均儀器設備值由2 005元增長到6 198元;高職院專任教師由4 854人增長到47 565人。這些資料都表明了政府對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力支持。伴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院對資金的需求不斷增長,規模擴展與經費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才能解決這一矛盾,筆者認為,拓寬籌資渠道,建立多渠道籌資體制是高職院新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多渠道多元化籌措資金的措施

(一)爭取政府支持

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環境和經濟水平決定了財政撥款在我國高等教育籌資渠道中的主導地位。自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出臺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生了重大變革,高校從政府統一管理、政府統一提供經費、政府統一招生計劃、政府統一畢業生分配的“四統一”管理模式,轉變為國家作為投資主體,高校成為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法人經濟實體。2005年10月28日《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明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要求 “十一五”期間,繼續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和“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因此增加政府對高職院的日常維持投入和發展投入,是高職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穩固教育收費

200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規定,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今后5年各類學校學費、住宿費標準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關標準,違者將受處罰。由此可見,學費收入并不能完全解決高職院發展的資金缺口。首先,政策上不允許高職院自行提高收費標準。其次,伴隨著高職院的增多,高職院的招生率也面臨著挑戰。因此,一方面,高職院要保證招收到一定的優質生源,另一方面,也要控制收費成本,減少惡意欠費。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招生方面,針對目前生源變化的新形勢,通過加快生源基地建設、優化招生計劃設置、狠抓單獨招生等措施保障了每年一定數額的優質生源。在學費管理方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商業銀行簽訂了學費托收協議,由銀行對學生的銀行卡統一扣款,減少了大量的現金業務,節約了人力成本。對于上級撥付給貧困學生的學習補助、助貸貸款等,不直接發放現金,而是充抵學費欠款。并且定期將各系部的學生學費欠繳率排名公布,激勵輔導老師了解學生情況,催促惡意欠費學生及時交費,否則不予學籍注冊。另外,擬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定相關制度,將學生三年內惡意欠費情況載入學生檔案,通過各種方法來最大限度地提高繳費率。

(三)獲取銀行貸款

規模擴張與經費不足的矛盾長期存在,而負債籌資是解決高職院發展資金缺口的重要來源。高職院有可靠穩定的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作為資金來源,銀行認為高校貸款是一種良性貸款,資金的安全性較高,風險較小,通常愿意以低于企業的利率給高校發放貸款。但是高校借款數額較多,每年承擔的利息壓力大。在貸款之前,高職院應該進行可行性報告分析,確定貸款規模、還款方式等。在每年的事業收入中,預留資金用于還本付息,避免“老債不減,新債又生”。大部分高職院目前都建有新、老兩校區,高職院可以通過置換老校區的方式償還債務。例如,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曾正式出臺文件,要求興建新校區且占地面積超過核定規模的省屬高校置換老校區,所得款項主要用來還債。另外,政府為了大力推進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對學校發展建設產生的貸款利息給予部分貼息。比如,江蘇省財政2009年安排省屬高校化解債務,省財政補助經費控制指標為35.07億元,減輕了高職院還本付息的重擔。
(四)開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對于高職院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是培養高職人才的有效途徑。高職院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學生需要大量生產實訓基地,不少高職院求發展,擴校區。而通過企業自建或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了校內實驗實訓條件不足的問題。例如,河南機電學校在建新校區時引進了河南龍翔電氣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來校建廠,學校專門劃出100畝土地,并提供水、電、道路及通訊設施到廠區。引廠入校不僅能為學校節約四五千萬元的實訓基地投入,而且能為上千名學生安排工學結合崗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通過頂崗實習可以獲得一定經濟收入,部分學生可留在企業工作。教師可以就近指導學生,節省實習費用,還能將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更快地進入職業角色。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業加強交流和聯系,實現優勢資源共享,構建教學、科研、生產、培訓為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平臺,有效地解決校內實驗實訓條件不足的問題。

(五)轉讓科技成果

高職院辦學最大的特色就是產學研相結合。學院在科技立項上應重點支持應用性較強、便于生產推廣的項目,鼓勵教師面向企業爭取橫向課題,籌集科研建設資金,加強與企業的科研合作,最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的同時提高學院的知名度和經濟收入。例如,清華大學和同方威視創新了技術成果轉移模式,不但為企業創造了利潤,也給學校帶來了更多的研究經費。

(六)吸納社會捐贈

高等教育的發展從培養精英式人才發展為大眾化教育已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層出不窮。 從2002年到2006年社會各界對高校的捐贈資金累計達到100多億元,社會資助已成為高校的資金來源之一。在美國,高校辦學經費中捐贈收入一般占學校總收入的10%~60%左右。高職院應充分意識到社會捐贈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積極爭取社會各界人士和企業的資助。對于各項捐贈,應當成立專門的教育基金會,制定相關制度,配備專門人員管理。吸納的資金可以用于教學、科研,也可以投資風險系數較小的項目,比如購買國債等。

(七)鼓勵部門創收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在各個系部都有不同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高職院應鼓勵各部門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面向社會開辦各類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輔導班,更好地發揮高職教育輻射作用。大部分高職院的圖書館服務對象只征對教師和學生,在今后,圖書資料可以嘗試與社會共享圖書資源,取得的收入用來補貼圖書的損耗。體育館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高職院可以充分利用體育場館等閑置設施,對外開放,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后勤管理處主要負責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提供有力后勤保障,管理學校房地產,這樣的職能部門同樣能為學校創造收入。例如,將閑置的房屋出租等等。部分高職院在擴張的同時,并沒有遇上老校區置換的最佳時機,有的采用多校區辦公模式,這樣將會消耗超額的辦學成本,如果高職院給以將老校區整體出租,不但減少開支,還可以創造經濟效益。高職院應當鼓勵校內各單位積極創收,將來源于不同渠道的經費,歸口不同部門管理的經費均統一管理。創收多的部門,預算就給的多。采用積極政策,充分調動校產、后勤、院系以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積極性,減少學校資產閑置浪費。

(八)其他渠道

在新校區建設熱潮的推動下,不少高職院紛紛籌資貸款建設新校區,這種還本付息的有償融資方式,必然會對非營利性的高職院資金正常運轉帶來一定的壓力。筆者認為,可以在籌資渠道上有所創新,把政府扶持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引入BOT模式或PFI模式,建立市場化的高校融資新模式。

1.BOT模式

BOT,即民間興建營運后轉移模式(BOT),即BUILD(興建)、OPERATE(營運)、TRANSFER(移轉)之縮寫,意指政府規劃的工程交由民間投資興建并經營一段時間后,再由政府回收經營。BOT模式的項目主體為非政府機構,既可以是本國私營企業,也可以是外國公司。

對于學生公寓、食堂、浴室、體育場館等配套生活服務設施的項目建設,可以采用BOT模式運行。在BOT模式下,事先由學校確定方案,并對開發商最低收益等做出實質性的擔保后由開發商投資興建,學校與開發商簽定協議,由開發商按照協議內容自營,或委托學校管理,開發商在規定的項目特許期內,向學校收取一定數額的租金,由此來收回投入成本,并獲取合理回報,但最終項目所有權歸學校所有。另外應注意,學校教輔設施如教學摟、辦公樓、圖書館、實驗室等不適合商業運作,不屬BOT模式的范圍。

2.PFI模式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模式,是指利用私人或私有機構的資金、人員、技術和管理優勢進行公共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與經營,政府對私人部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購買,也可以合營或授予私營部門收費特權的形式進行。PFI的項目主體通常為本國民營企業。

在這種模式下,對于學生公寓、食堂、浴室、體育場館等配套生活服務設施的項目建設,學校僅根據自身需求提出若干備選方案,最終方案則在談判過程中通過與私人企業協商確定。PFI模式在合同期滿后,如果私人企業通過正常經營未達到合同規定的收益,則可以繼續擁有或通過續租的方式獲得運營權,這是在前期合同談判中需要明確的,最終在特許期結束時將所經營的項目完好地、無債務地歸還學校。
引入BOT模式和PFI模式,學校不但擺脫了債務負擔,并且在項目特許期滿后無償得到項目所有權。投資方通過建設和運營獲得長期穩定的效益,從而實現了投資方與學校“雙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洪成文.國外大學經費籌措的主要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0(3):107-111.

[2] 陳國民.論高校籌資渠道與制度創新[J].湖南社會科學,2006(3):175-176.

[3] 張士和.高職院籌資渠道及財務風險研究[J].中國市場,2009(14):30-31.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