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現行財務會計理論的基本觀點
現行財務會計理論是以“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財務報告”為構架展開的(吳水澎,2007)。按照這一構架,首先需要確定會計目標。首次進行大規模有組織研究的特魯布拉德小組依次研究了如下問題:誰需要會計報表?他們需要什么信息?會計師能夠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是多少?要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應建立什么框架?小組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會計的基本目標——決策有用性。可見,財務會計報告就是向有關者提供決策所需信息的文件。當然,現行會計理論無法直接滿足各信息使用者每項決策的信息需要,進而提出了財務會計只能滿足各信息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楊世忠,2006)。會計信息只要能夠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性需求就達到了會計的目標,除此之外的信息是無需也不能提供的,因為這是集體選擇的結果。個別利益相關者如果不想默默接受這一集體選擇,只能個別定制個性化報告,這又帶來成本效益問題或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公平問題,所以,現行會計只能滿足共同性需求(葛家澍等,2005)。
二、基于信息化條件的理論分析
現行理論的形成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在信息生產和傳輸只能依靠手工進行或雖能電算化生產但各個市場主體還是信息孤島的情況下,現行的理論是合適的選擇。但是,在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的今天,還固守著原有的觀念就是錯誤的。首先,如果會計以不是共同需求為由不提供某利益相關者所需要的信息,那么,對于該利益相關者而言,會計信息就不是高質量的,就會影響其決策。其次,成本效益問題應針對同一主體進行分析,可是現行會計理論卻將成本局限于企業,而將收益限定于信息使用者,這必然會得出按共同需求提供信息是成本效益最優均衡的錯誤結論。其實,應將一項信息的取得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決策權交給信息使用者,由其根據自己的決策需要、該項信息對決策影響、該項信息取得成本來決定是否取得該項信息。再次,現行理論所認為的個別信息使用者付費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會導致不公平的想法也是有問題的。會計系統要保證所提供的信息不影響市場公平,但并不需要保證每個市場參與主體只能取得同樣的信息,因為他們對信息的需求本來就是不同的。會計系統要做到的是讓信息使用者掌握的所有信息都能夠被獲取,至于誰需要什么信息則應完全由自己根據自身情況自行加工出來,并獨自負擔其成本、享有其收益,這就是公平的。最后,會計信息化條件已經為會計信息生產與報告更優模式的構建提供了可能。如果會計信息系統能夠提供一個會計主體生產經營盡可能多的情況,由信息使用者根據自己現時的決策需要去自行析取,這是否比只提供共同需求信息更優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會計信息系統在手工生產與報告信息的條件下是很難建立的。但在信息化條件下則很容易。
三、會計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
筆者設計的調查問卷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要求被調查者表述其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給出了《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一般企業必須填報的主要會計報表所能提供的信息;第三部分匯集了現有多種文獻中所提到的描述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業績情況、有助于決策者進行科學決策的68項其他信息;第四部分為一張空白表,供被調查者填列的前兩部分中未包括其他需求信息。調查要求被調查者對所列示的信息項目進行重要性評價,并用1~10分標識其重要性程度,10分為非常重要;1分為不重要。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的選擇
由于調查是對廣泛的會計信息需求者的需求進行的,所以事先不必規定接受調查的對象的情況,可以向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可以進行經濟決策的任何人發放調查表。但是,由于調查表所調查的內容較多,容易引起被調查者的不配合或者不認真填寫,從而影響調查表的回收或信息的有效性,所以尋找那些能夠有足夠的耐心提供客觀調查數據的被調查者成為關鍵因素。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學生家長,因為一般說來。學生家長對于老師提出的合法請求是會認真對待并努力完成的。本次調查的方法是:在假期前將調查表發放到專業學生班的每個同學手中,請他們幫忙在假期時讓家長或親屬認真完成調查,假期結束時回收。同時,研究者采用親自走訪調查的方法,也收回了相當可靠的調查問卷。并能感受被調查者的態度等情況,故此,本次調查方法中也包括研究者的親自走訪調查。
(三)回收問卷的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22份。有效調查問卷的總體回答情況是:第一部分都給出了回答。第二部分均被跳過;第三部分均對每項信息給出了重要性評價;第四部分均為空白。對于第二、四部分的回答情況,筆者認為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從好的方面看,可以說現行會計報告所提供的信息均得到了被調查者的認可,現行的會計報告是有用的,不存在信息過量的問題;同時,除現行會計報告所提供的信息和筆者所列示的信息之外,也不存在被調查者還需要的信息,即調查表所列的信息是全面的。從壞的方面看,即使調查前就考慮了被調查者的敷衍傾向,但實際上仍未能消除。被調查者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孩子向老師交差,不得不對作出的選擇予以回答,而將可以不回答的選項完全忽略。如果事實情況是后一種的話,將極大地損害調查數據的質量,甚至導致調查結果的不可信。
(四)數據的信度與效度檢驗
筆者采用現在衡量信度最佳的克倫巴赫α系數方法進行信度檢驗。運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對第三部分的回答數據進行處理以分析問卷的信度。最后得出問卷整體的克倫巴赫α系數達到了0.8672。可以說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運用問卷中的數據進行下一步的分析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另外。匯總了在第一部分第五個問題中回答會關注公司企業職工構成及人員素質、企業長期提供產品及售后服務情況的被調查者,他們對第三部分中的相關問題也給出了重要性評價,說明被調查者的回答是認真和可信的。
筆者又對問卷數據從內容效度、標準關聯效度、建構效度三個方面進行了效度檢驗。首先,就量表的內容來說,各信息指標的選擇是在總結現有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