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國既是能源消費大國,也是能源生產大國,近年來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經濟增長年平均速度達到了9.4%。但另一方面,我國能源消費的增長卻呈現出劇烈的波動。在1996年經濟軟著陸以前,我國一直以較低的能源消耗推動著經濟的較快增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基本維持在0.6左右。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突然來襲以及軟著陸的滯后效應,使我國經濟陷入低谷,1997—1999 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平均僅為0.15左右。伴隨著經濟的恢復和又一輪高速增長,2007年我國能源彈性系數迅速增長到0.9左右,能源供需矛盾已經十分突出。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能源供給的矛盾,首先必須明確能源與經濟增長的內在關系。本文將從研究中國能源與國民經濟的本質關系入手,分析GDP與能源消費在節能降耗政策沖擊下的動態發展態勢,為國家制定能源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學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對能源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研究,其結論也不盡相同。Kraft #8226;J. 和Kraft #8226;A.(1978)首先將Sims 檢驗應用到美國能源消費和收入關系的研究中,發現1947-1974年美國GNP與能源消費具有單向的因果關系。Yu 和Jin(1992) 在美國1974年到1990年數據的基礎上,發現了能源消費和收入以及就業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林伯強( 2001),馬超群和儲慧斌(2004),王海鵬(2006),李龍全(2006) 等人將協整模型運用到中國能源與經濟關系的研究中,建立了中國能源需求的計量經濟模型。另外, 陳書通( 1996),趙麗霞、魏巍賢(1998) 等人采用OLS 回歸和彈性系數法等也對中國能源與經濟的關系進行了論證。由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能源與經濟增長的軌跡可以看出,每一次能源或經濟增長出現拐點都與國家的經濟環境、能源政策等外在因素密切相關。
由于協整模型克服了采用差分方法處理非平穩序列的弊端,充分利用了時間序列數據中隱含的長期和短期信息,因此本文采用協整理論來研究我國能源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建立我國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濟模型,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二、研究方法及相關理論說明以及數據選擇和變量說明
本文使用時間序列分析的方法來處理數據,選擇了1978-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和能源,考慮到非平穩的變量來直接作回歸分析很可能導致偽回歸,可能會導致它們之間根本不存在線性關系,本文在處理時間序列數據之前要先對這些數據做平穩性檢驗,只有平穩的數據序列才能直接用于時間序列分析,不平穩的數據需要用協整的方法來處理。
能源亦稱能量資源或能源資源,是指可產生各種能量(如熱量、電能、光能和機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質的統稱,即能夠直接取得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本文選用能源消費指標來研究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而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一國總體潛在產出水平的提高,就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用于測度經濟增長的指標主要有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社會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等。本文選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測度區域經濟增長的指標更為合適,通過該指標探討我國經濟增長問題更科學。
本文研究時段為30年,采用1978年不變價,運用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進行換算,得到實際值。消除數據的劇烈波動,得到平穩序列和減少變量之間的異方差,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我國能源消耗EC數據取了自然對數,分別記為變量LGDP和LEC。
三、實證分析
為了避免模型出現偽回歸現象,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首先利用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非平穩性變量進行處理使之成為平穩時間序列。如果各變量均是單整的,我們將對其進行協整檢驗以確定能源消費(LEC)與經濟增長(LGDP)的長期穩定關系。
(一)相關分析。
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迅速發展,能源消費也是逐年增加,能源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越來越大,促進了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化的轉變,根據1978—2007的統計數據,計算我國能源消費(EC)與經濟增長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如下表所示:
表1能源消費(EC)和GDP的Pearson相關系數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能源消費(EC)與經濟增長(GDP)之間確實存在著十分密切的正相關性,相關系數高達0.98。下面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進行單整,協整檢驗,避免偽回歸現象的產生。
(二)序列建模。
1、單位根檢驗。
首先使用單位根的ADF檢驗方法檢驗變量LGDP、LEC的平穩性,對每個變量的時間序列數據的水平和一階差分形式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2時間序列的單位根檢驗
注:表中臨界值是由Mackinnon給出的數據計算出來的,△表示變量的一次差分。
由上表檢驗結果可知,變量LGDP和LEC的水平值大于個顯著水平下的麥Mackinnon臨界值,顯示有單位根存在,則時序變量都是非平穩的,而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值小于在各顯著性5%水平下的Mackinnon臨界值,顯示一階差分變量都是平穩的,即都是I(1)序列,遵從隨機游走過程。
2、協整檢驗。
由上面我們可以知道,序列LGDP和LEC不平穩,但一階差分后的序列平穩,即它們是一階單整序列,符合時間序列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使用E-G兩步法來檢驗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首先,對變量LGDP和LEC進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歸,再以LGDP為被解釋變量,LEC為解釋變量,用Eviews5.1軟件做回歸分析,得到協整方程如下:
上面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且各變量顯著性較好,即可以認為:EC每增長1%,將導致我國GDP增長1.8%,然后,再對其殘差作單位根檢驗,單位根檢驗得到如下結果如表3所示:
表3殘差的單位根檢驗
殘差序列的ADF檢驗統計量為-2.973481,小于5%顯著性水平的臨界值-2.971853,這表明殘差序列是一個平穩序列,因此變量序列LGDP和LEC之間具有協整關系,而且是唯一的。
四、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本文以我國1978-2007年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與經濟增長的有關變量為基礎,通過相關分析、單位根(ADF)檢驗、協整檢驗等方法,較全面地從時間序列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能源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第一,在計算期內,我國能源消費(EC)與經濟增長(GDP)都呈現出明顯的穩定上升趨勢,兩者的Pearson相關系數高達0.98,表明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有著高度密切的正相關關系。
第二,單位根(ADF)檢驗表明,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原變量序列都是非平穩的,存在單位根;而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后卻都是平穩的,即都是I(1)序列,遵從隨機游走過程。
第三,協整檢驗顯示,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即兩經濟變量存在協整關系,根據協整方程我們可以得出,我國能源消費每增長1%,將導致經濟增長1.8%。
(二)政策建議。
從上述的分析中不難看出,能源與經濟的增長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應該認真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發展能源的關系,使二者能夠協調發展。
努力改變觀念,防止顧此失彼,因而在宏觀上要處理好影響經濟發展的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能源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應全面考慮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根據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確定合理的能源發展計劃,根據當前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差距仍在擴大,而能源的賦存又很不均衡的情況,國家在制定總的發展規劃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各地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發展能源,以做到既保證經濟快速發展,又充分利用能源,并減少能源浪費。
2、增加能源發展投入,保證能源的健康發展,對能源產業國家應當考慮在宏觀政策上給予適當傾斜的同時, 按照國民經濟的增長情況,同時增加對能源的投入,以保證能源的健康發展,進而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李劍春,江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管理決策;劉烈輝,江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方向:供應鏈風險管理;吳群,江西財經大學碩士, 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參考文獻:
[1]趙麗霞,魏巍賢.能源與經濟增長模型研究.預測,1998,6:32-49.
[2]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3]李龍全,魏曉平,張炎治.中國能源生產的誤差修正模型.中國礦業,2006,12:21-24.
[4] 陳書通.我國未來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分析.中國工業經濟,1996,9:21-26.
[5]林伯強.中國能源需求的經濟計量分析.統計研究,2001,10: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