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財務戰略是企業戰略的核心,它是企業達到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有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企業面對著這些錯綜復雜的環境,不僅要使企業保持目前,而且要在未來依然能取得良好的發展勢頭,那么必須對財務戰略的制定及實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財務戰略的理論與方法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充實與改進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的內涵與特點
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分為籌資戰略、投資戰略、收益分配戰略和資本運營戰略,它作為分析模型,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人手:第一,籌資戰略。籌資戰略是根據企業的內外環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適應企業整體戰略與投資戰略的要求,對企業的籌資目標、原則、結構、渠道與方式等重大問題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謀劃。企業著手籌資戰略時,不僅要籌資成本率的大小,而且也要注重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作為企業經營者,考慮企業盈利的同時,也要顧及企業所能的財務風險。第二,投資戰略。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擴大生產規模,凈資產收益增長率,它不僅反映了上市公司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宗旨,而且從投資效益最大化原則出發,較好地衡量企業股東獲取投資報酬的增長程度。第三,收益分配戰略。用股利支付率來表明股份公司凈收益中有多少用于股利分派,用每股收益增長率表示每股收益的增長幅度。第四,資本運營戰略。總資產周轉率是用來分析企業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如果這個指標比率較低,說明企業利用其資產進行經營的效率較差,會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而每股凈資產增長率充分體現資本運營戰略的主要精神,它不僅直接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也間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
二、企業財務戰略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人們常常只把注意力集中于財務領域,而忽視了財務與企業環境、戰略及其他職能領域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只有財務戰略制定和實施得好,企業才會有動力和極大的潛力來提升發展質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財務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表現:第一,有助于改變企業發展現狀,提高企業對未來環境的適應能力。依據未來環境的預測、分析,勾劃出企業財務發展情況如何積極主動地應變,更好地適應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第二,企業保持和發揮財務優勢,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創造和維持競爭優勢是戰略的另一項基本思想,財務戰略關注如何創造和維持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從而有助于企業在長期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第三,提高企業財務素質,全方位地發揮財務配置資源、優化資源分配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發展能力,注重財務管理與環境,從而有助于全方位地發揮財務的功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大的支持。第四,提供充足的資金并為這些資金創造更佳的投放方向。
財務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財務戰略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財務戰略以長期和整體發展的眼光去從事資金籌集和運用,從而對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三、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可能存在的障礙
首先,企業在戰略規劃和投資決策上大多關注的仍是賬面利潤,而非可持續發展及長期效益,全球性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危機已經危及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現行的財務戰略和管理模式并沒有對此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其次,單一指標為核心的財務指標分析體系,分析方法所采用的財務指標,過于注重對過去結果的反映,難以與組織的戰略目標有機融合,尤其是以凈資產報酬率為核心的杜邦分析體系、以投資回報率為核心的業績考評體系、以每股收益為核心的資本結構決策分析方法、以市盈率為核心的企業風險與價值模型等,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價值創造。第三,企業經濟增長方式主要為粗放經營方式,忽略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問題,管理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如何使公司銷售收入不斷增加及業務領域不斷拓展,企業單純追求規模數量擴張,財務戰略的制定偏重投資規模,忽視投資質量,多以自有資金和外借債務來維持企業運營,導致資金結構不合理,資金周轉困難,資源未能優化配置。
四、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目標
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的宏觀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發展態勢。第二,經濟增長方式。企業經濟增長方式正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方式轉變。重在追求質量效益最大化,實現少投入多產出,企業制定財務戰略客觀上應充分結合該經營方式的特點。第三,資本市場發育程度。制定可持續發展的財務戰略首要的問題是確定相應可持續的戰略目標。企業財務戰略目標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企業資金籌集戰略,二是企業資金投放戰略,主要解決戰略期間企業投入資金的原則、方向、規模、方式和時機等重大問題。三是企業收益分配戰略。
五、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的基本模式
為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上應實施不同的籌資戰略。
1.初創期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企業初創階段,財務實力相對較弱,財務戰略重點應放在如何保證籌集生產經營必需的資金上,籌資戰略處于首位。最好辦法不是負債籌資,應較多運用權益資本籌資。企業初創期收益水平較低,并有迫切的投資需要,應采用零股利政策。若非分股利不可,也應主要采用股票股利方式。
2.發展期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企業步入發展期后銷售的快速增長將產生比創業期更充裕的現金流,因而能降低經營風險。發展期的財務戰略的實施主要從以下方面考慮:合理確定企業發展速度。企業的發展不可能無限,它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尤其是財務因素。主動謀求市場機會,充分利用各種金融工具,積極融資。充分規劃投資項目。積極推進商業信用管理,為全面落實財務戰略服務。當企業步入健康發展時期時,為擴大企業規模,可采用各種靈活的方式擴大自身規模。如開展全方位的兼并與收購活動、利用控股經營模式、進行戰略聯盟等。
3.衰退期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財務上既要考慮擴張和發展,又要考慮調整與縮減規模。為了有效實施退與進相結合的財務戰略,必須在財務上著重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強化財務的再集權,從制度上保證戰略的實施。二是改善與加強現金流量的管理。削減費用或改善企業總部的現金流
量,將資本投入到更需要資金的新的行業或領域中去。調整股權結構,出售分部的股權和部分資產。對不能出售但其存續有損于企業現金流的分部或子公司,主動實施財務清算戰略,終止其業務經營,以減少更大的財務損失。三是全面評估新進領域的財務可行性,提出或解決實施過程中的財務問題。
4.調整期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一是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強化對管理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當企業發展到調整期階段,由于存在大量的自由現金流量,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是管理者對資源的無效投資與使用。二是強化成本控制,保持成本領先優勢調整期企業要想獲得市場份額,取得盈利。在市場價格一定條件下,只能借助于內部成本管理來實現盈利目的。三是規范制度,控制風險。調整期企業的財務戰略總體趨于激進型,財務杠桿作用利用率較高,財務風險也較大。
六、制定可持續發展企業財務戰略實施的要點
第一,需要自強財務部門人員素質,強化競爭意識,要深入調查研究和了解企業建設情況和企業發展趨勢,學習掌握可持續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努力適應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時代發展的要求。第二,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就是通過價值驅動因素來進行資源配置管理。第三,健全財務預警機制,可持續財務預警機制作為衡量企業價值實現、運行狀況的晴雨表,具有監測、信息反饋和預警的功能。防止在企業價值實現過程中出現潛在危機。第四,健全監控機制,這是企業整體戰略得以遵循并順利實施的核心保障。沒有財務政策的規范與監督,企業資金運行就將陷于紊亂、低效的狀態,財務戰略也就無法有序地實施。第五,建立可持續績效評價和激勵制度,一方面通過財務評價對企業的各種活動、運營過程進行透徹了解和準確把握,并為企業戰略規劃、戰略管理服務,建立具有戰略性、整體性、行為導向性的戰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反映經營者、員工等的努力對于實現企業目標作出的貢獻,并以此決定獎懲,完善激勵制度,從而激勵經營者、全體員工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努力。
總之,實踐中企業會通過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財務戰略達到可持續發展,客觀上需要財務戰略的理論與方法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進行檢驗、充實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