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備役部隊應該如何實施從嚴治軍的方針,是各預備役部隊探索的一個難題。預備役部隊既不能像野戰部隊那樣實施半封閉式管理的方法,又不完全等同于地方武裝部的開放式管理模式。在管理當中既要依法從嚴,又要結合部隊實際,這就要求我們在管理中有破有立,才能真正實現依法從嚴管理部隊。
一、要摒棄“能人決定思路,領導決定出路”的陳舊觀念,強化依法從嚴管理的思想意識
大部分預備役部隊是由野戰部隊整編組建的,由于受舊的管理觀念的影響和束縛,重“人治”、輕法治的現象還或多或少的存在,對部隊管理的認識還存在以下三種誤區。一是認為管理越嚴越好。拋開法規制度隨意提高管理“標準”,不講科學,不加論證,層層加碼,認為只有高標準才能代表嚴要求。二是認為管理越細越好。事無巨細, “一竿子插到底”,變“手把手幫教”為“自已動手操作”,變“上層設計”為“事必躬親”,從而既加重了自身的工作量,還打消了下級的工作積極性。三是認為部隊越忙越好、“無事必生非”,搞“疲勞戰術”,習慣用瑣碎工作控制部隊,用零碎任務捆住官兵,使廣大官兵疲于應付工作、對付任務,消磨怠工,養成了“不問質量標準,時間到任務完”的不良習慣。
要想改變團隊存在的以上種種弊端,要強化“三種意識”。一是強化依法管理按章辦事的意識。加大培訓力度,使首長機關熟練掌握條令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強化依法抓管理的理念;對照有關制度規定,認真清理 “土政策”、“土規定”,使部隊正規化建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強化按級負責,各司其職的意識,把功夫下在基本制度落實上,引導部隊辦好必辦的事情,守好必守的規矩,盡好個人該盡的職責。二是強化遵循規律科學指導的意識。堅持依據法規制度辦事,在出臺管理規定前,要多想想團隊建設“需不需要”、“管不管用”、“能不能落實”,新建章立制的東西是不是浪費人力物力“劃不劃算”,盡量少搞一些“拍腦袋決策”的臨時的應急措施,堅持好根本制度,落實好長效機制。一旦規定制定出來,要持之以恒的實施下去,不朝令夕改,不因為其他工作的來臨而改變。規定并不是越多越好,管理也不是統得越死越好,要遵循管理規律,把握好工作節奏,進一步正規部隊工作和管理秩序。三是強化領導干部當領頭人的意識。“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預備役部隊是師團級的架子班排級的編制,大部分工作都要由干部去完成的,無形中領導干部就成了組織者,俗話說“干部集中不如兵”,這種情況下領導干部的作用和形象顯得尤為重要。領導干部只有嚴于律己,率先垂范,講話才有號召力,才能把部隊管理好、教育好,才能帶出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團結戰斗的部隊來。在管理過程中,還要把過去那種單純靠“管”的模式轉換為“管育結合”的方式,以育促管,通過提高人的素質,實現管理工作的理性化、規范化和高標準。
二、要摒棄“突擊式抓管理,運動式搞整頓”的短期行為,扎實打好官兵遵規守紀的基礎
部隊管理工作難在經常、貴在經常、成效也出于經常,問題出于檢查、在于疏忽、根子卻是不能堅持經常。在部隊經常性管理中我們主要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存在“突擊式抓管理”的現象。在工作中缺乏長期建、打基礎的意識,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愿意做長期細致的工作,落實制度時緊時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遇到大項工作來臨就開始猛抓、狠抓,領導疲于檢查、其他同志怨聲載道。二是存在“運動式搞整頓”的做法。抓管理搞整頓一陣風,吹過去就算,只重過程,不跟蹤問效,把抓過了當成抓好了,滿足于形式上轟轟烈烈,使很多問題臨時解決了也是雨過地皮濕,反復抓了反復無效果。三是存在“造勢式建工程”的誤區。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喜歡抓一些有形的、看得見的、見效快的工作,只見抓“點”,不見帶“面”。
預備役有預備役的特點,堅持依法從嚴治軍必須與預備役部隊的特點結合起來,扎扎實實打基礎,扭住“經?!边@個關鍵不放松,在抓定型、抓規范上下功夫。一是多從部隊長遠建設著想,少一點急功近利之心。依法從嚴治軍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抓好了、抓持久了就會形成部隊的優良傳統,是涉及部隊長久發展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強本固基,踏踏實實的學習好新一代軍事訓練法規、《關于加強軍隊管理教育工作的決定》、三大條令、《軍隊基層建設綱要》等法規制度,并把他們自覺運用到部隊的日常工作中,使其成為提高戰斗力的催化劑,成為部隊各項建設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抓手。二是多發揚勤奮苦干的精神,少一點懶惰思想作祟。抓好管理工作是一項苦差事,必須下苦功夫、細功夫、長功夫。必須埋頭苦干,必須不斷根據不同的任務、環境,做好形勢分析、勤于思考,緊緊跟住官兵的思想動態,一刻也不能松懈。要通過各類教育反復抓好各類規章制度的學習,使官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做到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八小時內與八小時外一個樣、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三是多發揮官兵的主體地位,少一點頭重腳輕現象。要充分尊重官兵在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健全官兵參與管理的民主渠道,通過召開軍人大會、軍人代表會議、士兵座談會等形式,讓官兵積極為管理工作建言獻策。改變以往領導講的口干舌燥,底下反應波瀾不驚,領導非常重視,底下落實輕描淡寫的狀況。通過發揮團隊的凝聚作用,把官兵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官兵人人成為管理的主人,做到“人人管人、人人受管”。
三、要摒棄“老眼光看新事,老經驗解新題”的慣性思維,探索部隊正規化建設的新思路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各種思潮相互交織,不斷影響部隊官兵的思想。尤其對預備役部隊來說,一般都地處市區,工作環境相對于野戰部隊更加開放,工作大部分都在與社會上各個階層打交道,更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再加上現在官兵的文化層次不斷在提升,所接觸的信息也五花八門,這就給我們的日常管理帶來更大挑戰?,F在部隊管理中面臨的問題有:一是抱怨情緒。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看待問題的視角存在差異,常常管理者感覺很正常的事情,在被管理者眼里感覺非常難以理解,管理者總感覺被管理者綜合素質越來越差,而被管理者感覺管理者的管理莫名其妙,從而造成雙方互相抱怨。二是畏難情緒。很多官兵在入伍前都追求個性的張揚,入伍后不能很快轉變,管理者有時即使是以身作則也不能調動起被管理的積極性,運用傳統方法管理現代官兵效果不是很理想,使部分管理者感覺管理起來比較困難。三是守舊情緒。不少管理者認為“自己當年就是這樣過來的”,固守舊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去積極應對新現象,探討新的管理方式,要么放任自流“隨便走”,要么因噎廢食“一刀切”。
新形勢下部隊的管理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官兵對團隊認同感。真正把官兵當兄弟來看,用新視角看待官兵的經歷、個性、民主、婚戀、隱私、心理等問題,要給官兵敞開胸懷說心中事的機會,不把發牢騷看成是思想有問題,從言語中把握積極因素,因勢利導,營造和諧。要著眼官兵全面發展,滿足官兵成才需求,不斷完善電腦學習室、圖書室、多功能文化活動中心等,在成才和娛樂中培養健康的情趣,增強官兵對團隊的認同感。二是積極探索實踐,緊跟時代發展改進方法。積極運用現代管理教育手段,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廣泛應用于管理教育實踐中,增強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F在的管理工作不僅要“面對面”,而且要“鍵對鍵”,有些在現實生活中不愿意說的話,可以通過論壇、信箱、微薄等形式說出來,利用新方法、新技術是改進管理方式的一條有效途徑。三是完善管理機制,實施立體式全覆蓋管理。建立健全軍地互動機制,經常與官兵家人建立聯系,互通信息,做好軍營與家庭共育工作;定期到地方走訪,了解駐地周邊環境情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搞好預測預防;定期進行情況分析研究,一個時期圍繞一個重點問題進行難題會診,適時組織交流,集思廣益,增強解決問題的實效性。
四、要摒棄“變通式交任務,折扣式抓落實”的隨意傾向,營造腳踏實地干事的良好氛圍
部分領導干部在交代任務的時候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下級執行起來標準可高可低。有的干部在落實上級指示時,經常是任務還沒有干就開始講條件、擺困難,落實起來也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素質不高不會抓。有的領導干部抓管理想起什么就抓什么,上級要求什么就抓什么,哪個方面出了問題就抓哪個方面,基本是“管理跟著批評走、制度跟著檢查走、工作跟著感覺走”。二是意識淡薄不愿帶。有的副職領導、部門領導受“主官主抓”想法的影響,抓管理帶部隊的主動意識不強,任務來臨時相互推諉,互相扯皮,有的怕“管的越多責任越重風險越多”思想的影響,靠不作為來推卸責任。三是狀態不好不想干。有的干部思轉想調心情急切,在崗不安心,干活多了怕吃虧,干工作無精打采,落實任務低標準低水平,能湊合就湊合,混日子、熬年頭思想比較嚴重。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必須從提高各級干部骨干執行力入手。一是強化干部素質。尤其是領導干部的依法抓管理的素質,要按照“熟悉共同的、了解相關的、精通本職的”要求,抓好干部法規制度的學習和培訓,使干部成為知法懂法的明白人,真正把條令法規轉化為依法治軍的思想觀念?!盎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領導干部抓好了,整個團隊才能始終保持嚴格正規的秩序。二是強化職責意識。按照主官負總體責任、分管領導負專項責任、現場組織領導負具體責任的要求,廣泛開展經常性的事業心責任感教育,引導干部骨干自覺履行管理責任,做到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只有這樣整個團隊才能保持昂揚的精神風貌。三是強化標準意識。領導干部在交代工作時要明確任務目的、達到什么要求。下級執行起來要不折不扣的嚴格落實。要通過口頭表揚、實物獎勵、立功授獎、提前晉職等措施大力鼓勵標準高、要求嚴的同志,區分開干好與干不好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