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比較關注你們的內控報道。但我覺得,你們在內控建設與風險管控的配合報道方面比較欠缺。事實上,內控建設與風險管控應并駕齊驅。”中航工業集團審計部綜合管理處處長馬百勝對《中國會計報》記者表示。
在馬百勝看來,企業內控建設,對于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同時,內控建設一定要圍繞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目標量身打造,精心設計,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實用、管用、好用。“漂亮的衣服千千萬,適合你的就幾件。
就是說,它要具有中國本土特色,要具有本企業的特點,它是避免企業掉入陷阱的方向盤和指南針,而不是限制企業發展的桎梏和枷鎖。如果求大、求洋、求派,不結合企業實際需求,花大巨資、求洋團隊搞出來的洋洋灑灑數千萬字的內控制度,被企業實踐證明根本不適用的案例比比皆是。”“內控建設與企業的風險管控好比一架馬車上的兩匹馬,并駕齊驅才能讓企業保持平穩、高效運行。”馬百勝告訴記者。因此,企業的內控建設一定要與企業的風險管控結合起來,共同為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目標服務。
1992年《COSO內部控制綜合框架》的提出是以財務管理為主線的內部控制系統。企業的實踐表明,僅靠內部控制難以實現企業的最終目標,它一定要與企業的風險管控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企業內控建設與企業的風險管控,兩者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存在差異。它們之間是互為因果關系,凡是內控建設搞得好的企業,它的風險相對較小;凡是內控建 設搞得差的企業,它的風險相對較大。企業內控建設中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內控體系建設的動力則來自企業對風險的認識和管理。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證合法合規經營、財務報表的真實可靠和經營結果的效率與效益,而這正是全面風險管理應該達到的基本狀態。
同時,內控體系建設又是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尤其是內控制度本應是先行的。在內控體系建設諸方面做好準備的基礎上,風險管控的目標可以得到延伸和擴展。從中不難看出,企業內控建設主要通過防范性的角度去降低企業內部可控的各種風險,側重于財務和運營;而風險管控則強調通過前瞻性的角度去積極應對企業內外各種未來不可知的風險,側重于戰略、市場等領域。
但兩者融合到一定程度,企業的風險管控最終還是以內控制度形式出現,這就是企業風險管控能力提升的表現形式,以后類似的風險就從企業第一次面對的風險變成了企業可以以常規管理控制的一般風險,納入企業內控建設中的內控制度處理的管理規程,使企業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減少被動,增加應變和控制能力。
在市場競爭日趨嚴酷化的今天,一次失控和風險就會讓企業瀕臨破產的邊緣,企業的內控建設與風險管控,已成為企業老板不可回避的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
“以《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為核心,加強企業內控建設和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應是我國企業應重點加強的工作。而這也應該是內控報道的重點之一。”馬百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