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論文 > 中央蘇區會計制度建設對財政監督

中央蘇區會計制度建設對財政監督

中央蘇區是紅4軍主力進入贛南、閩西后,以毛澤東為首統一領導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而逐步發展成的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當時財政的主要任務是保證革命戰爭的需要,但面臨著許多困難:一方面,由于戰事頻繁,財力消耗很大,為了應對“圍剿”,中央蘇區主力紅軍人數眾多,1932年7月起,前后方紅軍的給養全部由中央財政部負責支付,在層層封鎖和“左”傾路線的危害下,組織財政收入十分困難;另一方面各級財政存在各自為政、濫收濫支、苦樂不均、錢多時亂花、沒錢時亂打的分散局面。

1932年,財政部通過采取自上而下建立財政系統、統一稅收、統一收支、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預決算制度和國庫制度等手段,完成了統一財政工作。其中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是統一財政的一項最為基礎的工作。1932年12月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發布了第12號訓令《統一會計制度》,明確規定自1933年1月1日起執行。

一、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前會計工作的主要缺陷

第一,“就是收錢機關,管錢機關,用錢機關混在一起沒有分開,每個縣政府,收錢的是他,管錢的是他,用錢的還是他,他要用錢的時候自然會打開柜子任意地拿錢用”。“這樣要財政統一當然很難做到,而且任各級自收自用,中間更免不了生出許多貪污浪費舞弊的毛病出來”。

第二,“是各項收入與經費沒有分開,沒有各成系統”,“上月收支與下月收支,也沒有分開,甚至連私人移借都混在一起,因此省縣政府賬目弄得非常麻煩,會計不易整理,中央則更無從確知各項收入項目,因而妨礙到整個歲入歲出之預算與決算,致中央不能有計劃去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第三,“是各項會計科目沒有一定名稱”,各地同一名稱所核算的內容不同,“這樣自然弄得各處會計非常紊亂,不能一目了然,而且不能彼此相較,互相對證”。

第四,“是簿記單據沒有一定格式”,“有些則沒有記賬,單據表冊更未能照中央規定填寫,有些則沒有單據,只憑口說記賬,就中央簿記亦多用銀行格式,沒有一定格式和大小,這樣不獨妨礙保藏與審查,而且容易舞弊”。

第五,“是財政交代無一定手續,交卸者無清單無報告,接管者也不去根究照查此中舞弊情形不言可知,結果是公家損失”。

二、建立統一會計制度的主要措施

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第12號訓令《統一會計制度》在列舉了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前會計工作的主要缺陷后,用通俗的語言闡述了科學的會計制度的內涵,并以此作為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的主要措施。

第一,“把收錢的、管錢的、領錢的、支配的四個機關分開,不再混在一起”,收錢機關只準收錢,收到了款,分文解交管錢機關。領錢機關須按月作預算,按照系統送交本部批準,發給支票,才向國庫領款,否則不給支票。國庫收到之款,只準送到上級國庫或照上級支票付款。

第二,“各級收入與開支都分別劃分,各成系統”。“這樣分開系統,各項收支自然有條有理,中央也便隨時可以明了收支狀況,而能有計劃地去支配整個財政。”

第三,“確定會計科目,把各項收入及開支節目規定一定名稱,與一定范圍,使收付款有條有理,一目了然,而且得以彼此相較,相互對照。”

第四,“規定預決算規則,實行預決算制度,無預決算制度者不給錢,自中央到鄉政府,必須按照規定時日嚴格執行,使會計按月結算。”

第五,“統一簿記單據。確定記賬方法,使各級采用新式簿記,使每條賬目都有憑證,每種單據賬簿格式都能一致,這樣可以防止會計上許多舞弊以及錯漏情事。”

第六,“要規定交待章程,以防止交卸接管中間的舞弊與損失”。

三、中央蘇區建立統一會計制度對財政監督的影響

(一)財政監督的主要內容

財政監督是指財政機關憑借國家政治權力對涉及政府財政預算的單位和國有企業的有關事項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活動。其范圍包括:

1.監督預算及執行即監督、檢查各級總預算與單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這是財政監督的核心和主體,促使各單位按預算法規以及會計、金庫制度辦事。

2.監督財政收入及時、足額上繳即主要是對稅收進行監督。通過稅收監督,促使各單位、個人遵守稅法規定,照章納稅,制止隨意減稅、免稅、挪用稅款等行為。

3.監督行政事業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即通過單位預算的編報、執行、報賬和財政部門的審批、撥款、檢查等工作,監督各單位貫徹執行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同貪污、鋪張浪費和一切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作斗爭。

4.監督國有企業財務收支活動即通過財政監督,促使其按照財經紀律制度辦事,厲行節約,加強核算,降低成本,挖掘潛力,增收節支,提高經濟效益。

5.監督財政投資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以使之向有利于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二)中央蘇區建立統一會計制度對財政監督的影響

中央蘇區以建立統一會計制度、預決算制度、建立國庫制度等為基礎的統一財政,盡管為基層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等不便,但對于當時中央蘇區財政組織領導,規定各級財政系統及領導關系,促進嚴格財經紀律,反對貪污浪費起了重大作用,其中財政監督功不可沒。

深究原由統一會計制度是基礎之一。

1.統一的會計制度是預算編制及執行的基礎。如會計制度規定無預決算制度者不給錢,領錢機關須按月作預算,按照系統送交本部批準,發給支票才向國庫領款,否則不給支票。使得預算在編制時有據可依,在執行時有章可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財政條例》規定,“各級行政經費,各軍伙食雜用等經費,統由各該部財政機關造具預算,交他的直接上一級財政機關審查,并報告中央財政部批準,統由中央財政部批準之預算付款。”

2.清晰的會計制度是財政收入及時、足額上繳的前提。會計制度規定要把各級收入與開支,分別劃分,各成系統,改變了原來收支可能相抵而出現貪污浪費的現象。同時又確定了會計科目,把各項收入規定一定名稱,與一定范圍,使之一目了然。這對于各項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的及時、足額上繳提供了可能。為中央蘇區各地統一稅種乃至稅制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訓令(財字第15號):《統一稅收問題》規定“同時,還應將每月收入情況向中央作詳細匯報,以便于審查。”

3.明確的會計制度是監督行政事業經費使用和管理的條件。會計制度規定收錢的、管錢的、領錢的、支配的四個機關分開。要領錢,先要有預算,再有嚴格的程序和憑證,中央為了隨時明了支出狀況,把各級收入與開支分別劃分,并確定會計科目,統一了簿記單據,便于上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監督檢查。例如據1934年7日4日《紅色中華》172期刊登中央審計委員會1934年3月在審查互濟總會的收支總結時就指出:“互濟總會的財政狀況,有下列嚴重缺點:一、拿救濟款做機關開支,……”

4.完善的會計制度對當時的國家企業發展也提供了保證。如會計制度規定要統一簿記單據,確定記賬方法,使各級采用新式簿記,規范了企業核算,加強了企業管理,促進了蘇區國家企業的發展,并利于審計部門對其進行財務收支審計。

四、啟示

一是財政監督是財政正常運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果,提升財政為國家政權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中央蘇區在沒有統一財政前各級財政存在各自為政、濫收濫支、苦樂不均的混亂局面,對當時紅軍應對惡劣的形勢相當不利。統一財政后,不僅中央能集中財力而且加強了監督,為積極應對各種情形打好了基礎。

二是財政監督要以良好的財政基礎工作為前提。中央蘇區之所以能統一財政并實施有效的監督,原因是建立統一的會計、預決算、國庫等制度,這為上級財政對下級財政和本級預算單位的內部監督及審計的外部監督提供了可能。

三是財政監督的立法對其效果影響重大。在當時存在各自為政的中央蘇區,在現實的利益面前,各利益集團與中央進行著種種搏奕,中央之所以能掌控財政大局,除了當時殘酷的斗爭手段外,與財政內部監督及審計立法均行之有效不無關系。
【參考文獻】

[1] 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訓令第12號:《統一會計制度》(1932年12月16日),紅色中華,1933(46).(除特別注明外,文中帶雙引號的內容皆出于此)

[2] 唐立新,劉燈明,龍翰林.中央蘇區財政收入結構及其成因研究[J].新學術論叢,2010(4).

[3] 江西省財政廳,贛州市財政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財政史展覽大綱(廬山修改稿),2007.

[4] 革命根據地財政經濟史長編(土地革命時期下)(送審稿)[M],1978.

[5]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暫行財政條例[S],1931.

[6] 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訓令(財字第15號):《統一稅收問題》,1932年8月16日.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