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經濟責任審計由于缺乏統一規范,不同地方審計機關、各級審計機關甚至在一個審計機關內部由于執行審計的業務部門不同,而對同一類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重點也不相同,可謂五花八門。這樣一方面對被審計者有失公正,另一方面也影響審計質量,增加了審計風險。
一、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審計組具體承辦審計項目或者實施單個審計項目時,應當編制審計實施方案。一個標準的審計實施方案應當目標明確,范圍具體;重要性水平確定和審計風險評估合理;審計內容和重點適當;審計步驟和方法可操作;時間安排合理;審計分工恰當。但從實際執行情況看,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方案在編制和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與財政決算及部門財務收支和企業審計的類同性,甚至是政府財政及多個部門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方案的組合,缺乏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二是編制前,調查不細,局限于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了解,很少將審計對象職責權限及所在單位實際情況、內部控制、業務流程、重大決策等方面納入調查范圍,具有寬泛、粗放性。編制的審計方案具有通用性,缺乏針對性。三是重點不突出,或者太過簡單,沒有與審計人及所在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僅籠統地羅列出幾項重大審計內容,而要求審計人員通過什么審計,或審計什么去驗證幾項重大審計內容的真實、合法、效益性卻沒有具體要求,缺乏可操作性,不具有指導意義;或太過復雜,追求面面俱到,未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審計目標,沒有做到有的放矢。四是執行與編制脫節,審計工作盲目性強,隨機性大,憑經驗辦。在進點前有的審計組成員甚至都沒有拿到審計實施方案,或沒有集體學習、討論、理解,在審計實施中審計人員各行其事,使審計方案成為擺設,缺乏對審計現場實施的約束性。五是調整隨意性大,沒有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在執行過程中,以自己的所謂職業判斷,隨意調整,缺乏程序性。同時也存在審計工作完成后調整審計實施方案的問題。
二、如何以審計實施方案規范經濟責任審計
(一)編制一個高質量的審計方案
1.做好編制前調查是前提條件。目前,審計人員、經費、時間等資源非常有限,而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一般來說又相對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要在短時間內把情況審計清楚,必須要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前搞好調查。細致周密的審前調查是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基礎工作,是審計實施方案具備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前提條件,是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的重要保證。
2.充分運用好重要性,確定好審計重點。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一般都是單位一把手,肩負著一方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歷史重任,代表政府和部門、單位行使國家行政權和管理權。因此,從理論上講,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應該涵蓋其經濟權力覆蓋的每一個層面。但由于單位一把手對所在單位的經濟工作負全責,工作內容很多,范圍很廣,權力無所不在,審計機關要在有限的時間,靠有限的人力,對其進行全面審計是不現實的,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找準經濟權力運行的主要軌跡,緊緊圍繞委托部門的要求及其職責履行范圍和軌跡,充分運用《國家審計準則》規定的重要性原則,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突出重點,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審,結果什么都審不清。這樣既能突出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又便于合理保護審計人員。
3.恰當使用謹慎性,突出重大違法違紀問題
以內部控制測試為突破點,以分析性復核為關鍵點。從中了解內部控制的缺點或薄弱環節,發現重大問題線索。保持職業謹慎,充分關注可能存在的重大違法行為,加大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問題的力度,促進反腐倡廉建設,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
4.立足具體,便于操作,具有指導性
在搞好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好重要性和謹慎性原則,明確審計重點內容,進一步對其進行細化,以便于審計人員操作,防止在審計實施方案中,僅籠統提到審計某個方面內容,然后羅列幾個部門了之。如對某市政府有關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執行國家“收支兩條線”有關政策落實情況審計,在審計實施方案中要細化到該市有多少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具體由哪些部門實施,此次審計計劃審計面多大,涉及到哪些部門,到該部門如何審計,審計該部門的內容是什么都要明確,讓執行該項審計人員一目了然。這樣既有利于未來審計報告的審計評價,也防止了執行該項審計任務的審計人員陷入有關部門財務收支審計,浪費大量審計時間,引出大量與審計目標沒有關系的瑣碎問題,沖淡審計主題,影響審計質量。
(二)切實抓好落實是關鍵
審計實施方案制定質量再高,如果在審計過程中不認真執行,那也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為此,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階段,應嚴格按照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內容、重點、方法、步驟、時間安排來開展工作,從而保證發揮審計實施方案指導審計實踐的作用。
1.認真組織學習培訓,增加對實施方案的了解。一個好的審計實施方案真正發揮作用,離不開審計人員的應用,而應用前提是學習、理解和掌握方案的有關內容。在審計實施方案編好后,審計組組織所有參審人員要集中學習,所有參審人員要掌握理解,增加每個人對實施方案的了解。
2.增強責任感,確保審計現場圍繞實施方案展開。在現場審計實施環節,所有參審人員應遵循審計實施方案開展工作。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圍繞為撰寫審計報告服務的思維去落實審計實施方案的具體內容;審計組組長及主審要切實履行職責,根據審計實施方案的要求,隨時檢查審計人員對審計實施方案的執行情況。
3.加強對審計實施方案執行情況的復核和審理工作。審計機關業務部門、審理機構要按照《國家審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對照審計實施方案進行復核和審理,關注審計實施的過程,檢查審計目標是否實現,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審計事項是否完成。
4.嚴格執行《國家審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對審計實施方案的調整,要及時按職責權限報批。
總之,在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還不完善,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對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和重點認識還不統一的情況下,用審計實施方案規范經濟責任審計行為,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