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傳統理論認為,公司治理環境至少包括產權保護、政府治理、市場競爭、法治水平、信用體系、契約文化等方面,這些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稅收與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密切相關,是上市公司政府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設立的初衷是為國有企業改制和解困服務,因此中國證券市場上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上市公司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的動機和行為必然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重要影響。
稅收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稅收負擔,可以適時、適度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作用,促進上市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降低稅負可以提高企業對利潤率的預期,從而增強其投資的積極性,最終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積極影響,刺激整個經濟的增長;而增加稅收則會加重上市公司的稅收負擔,加大經濟利益流出,最終可能導致整個經濟的萎縮。結合以上分析,本文通過面板數據將進行以下實證檢驗:首先,是否宏觀稅負越高與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呈現負相關關系;其次,檢驗是否由于宏觀政策滯后效應的作用,前期宏觀稅負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大于當期宏觀稅負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是否上市公司自身的微觀稅負與上市公司業績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最后,檢驗微觀稅負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是否更加顯著,微觀稅負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回歸系數是否大于宏觀稅負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回歸系數。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一)樣本的選取
本文的研究選取面板數據,選擇2000至2009年十年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且掛牌交易的所有A股為研究數據總體。在計算各自變量過程中,本文剔除了部分數據:由于某些樣本公司公開公布的財務報表不完整,無法通過公開途徑獲取這些公司的全部財務數據,從而導致部分重要自變量無法計算,剔除原始數據缺失的公司;剔除每股盈余為負數的樣本,利潤為負的公司往往不涉及所得稅的繳納,計算這些樣本的實際稅負水平沒有理論意義;剔除分母為零的異常值;剔除了經過計算之后實際稅負大于1或者水平小于0的極端值;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剔除金融股A股上市公司。經過篩選,本文共得到深滬兩市所有A股2000-2009年間總數為8 654條有效樣本。
(二)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相關背景信息和財務數據來自CSMAR國泰君安數據庫和巨靈數據庫中上市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批露的年度報告;宏觀經濟相關數據全部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和中國統計年鑒。本文用SPSS11.0完成宏觀經濟稅負、微觀公司稅負、企業規模、財務杠桿、存貨密集度和資本密集度的計算,并對樣本數據進行了實證檢驗。
三、變量設定與模型構建
(一)變量設定
1.因變量。本文選取凈資產收益率作為衡量公司經營業績的財務指標。凈資產收益率是評價企業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報酬的最具綜合性與代表性的指標,反應企業資本運營的綜合效益。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其中,凈利潤可以直接從上市公司公開發布的利潤表中獲得;平均凈資產是該會計年度年初凈資產和年末凈資產的算術平均數。
2.自變量。本文將影響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稅收因素劃分為宏觀稅負和微觀稅負兩個層面。其中,宏觀稅負是對上市公司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的描述,微觀稅負是指公司作為微觀個體所承擔的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實際稅收水平,反應了公司內部基本面信息。
3.控制變量。控制變量用來反應除宏觀稅負和微觀稅負之外的因素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根據現有文獻,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包括GDP年度增長率、公司所處行業、公司所在地區、企業規模、財務杠桿、資本密集度、存貨密集度、行業變量和地區變量。本文對各變量的具體定義如附表1所示。
(二)模型構建
為檢驗文中提出的研究假設,結合上文設計的若干變量,本文分別構造了線性方程一至方程五:
方程一,研究當期宏觀稅收負擔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宏觀稅負變量取當年數據:
ROEt=a+a1MACROt+a2GDPRATEt+a3SIZEt+a4LEVt+a5CAPINTt+a6INVINTt+a7INDUSTRYt+a8AREAt (1)
方程二,研究上期宏觀稅收負擔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宏觀稅負變量取上年數據:
ROEt=a+a1MACROt-1+a2GDPRATEt+a3SIZEt+a4LEVt+a5CAPINTt+a6INVINTt+a7INDUSTRYt+a8AREAt (2)
方程三,研究微觀稅負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
ROEt=a+a1ETRt+a2GDPRATEt+a3SIZEt+a4LEVt+
a5CAPINTt+a6INVINTt+a7INDUSTRYt+a8AREAt (3)
方程四,研究當期宏觀稅負和微觀稅負的共同影響,宏觀稅負變量取當年數據:
ROEt=a+a1MACROt+a2ETRt+a3GDPRATEt+a4SIZEt+a5LEVt+a6CAPINTt+a7INVINTt+a8INDUSTRYt+a9AREAt(4)
方程五,研究宏觀稅負和微觀稅負的共同影響,宏觀稅負變量滯后一期,取上一年數據:
ROEt=a+a1MACROt-1+a2ETRt+a3GDPRATEt+a4SIZEt+a5LEVt+a6CAPINTt+a7INVINTt+a8INDUSTRYt+a9AREAt(5)
在建立了實證方程之后,本文進行如下實證分析。
四、實證檢驗結果
(一)方程一與方程二的實證分析
結合上文的理論分析,國家的宏觀稅收政策具有一定的滯后效應,為觀察和驗證這一滯后效應,現將方程一和方程二放在同一表格中做對比分析,方程一和方程二的線性回歸結果如附表2所示。
根據方程一的多元回歸結果,宏觀稅負的回歸系數為負值,表明當年的宏觀稅負水平與各個公司的經營業績之間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回歸系數通過了1%置信水平的檢驗,說明宏觀稅負與A股上市公司業績之間的這種負相關關系是高度顯著的。GDP增長率的回歸結果為正值,說明宏觀經濟的增長會帶動上市公司業績向好,并且這種促進作用也是高度顯著的,這一結果用數據支持了近年來我國政府堅持發展經濟,保持GDP長期高速增長這一策略的正確性。企業規模的回歸系數為正值,這一結果與Siegfried的實證分析結論相吻合,說明規模效應對上市公司業績的促進作用。財務杠桿的回歸系數為正值,說明在保持公司正常盈利的情況下,合理地利用財務杠桿,將提高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增加股東回報,這一結果與現有的財務理論相吻合。固定資產密集度的回歸系數為負值,并且這種負相關關系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這一結果與Gupta and Newberry和Derashid and Zhang等人的研究結論相一致。存貨密集度的回歸系數為負值,且通過了1%置信水平的相關性檢驗。
根據方程二的多元回歸結果,滯后一期的宏觀稅負變量回歸系數為負值,說明前期的宏觀稅收負擔水平將會對上市公司當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回歸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前期稅收負擔對當期業績的負面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這一研究結論符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一直是很多上市公司的業績支撐點。
對比表1中方程一和方程二的實證檢驗結果,可以發現:第一,滯后一期的宏觀稅負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176,遠大于當期宏觀稅負變量的回歸系數-0.105(絕對值比較,符號反映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數值反映相關關系的程度);第二,方程二的調整的R2大于方程一調整的R2,宏觀稅負變量換用滯后一期的數據滯后,對A股上市公司業績的解釋力度超過了當期的宏觀稅收負擔。方程一和方程二的對比可以說明宏觀稅收政策的滯后效應,由此可以看出,相對于當期的宏觀稅收水平而言,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受到前期宏觀稅收政策的影響更加顯著。
(二)方程三的實證分析
根據附表3所反映的方程三的多元回歸結果,微觀稅負變量的回歸系數為負值,說明上市公司自身的微觀稅收負擔與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回歸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微觀稅負與上市公司業績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是高度顯著的。
對比方程三和方程一、二的回歸結果,不難發現,方程三、方程一、方程二的Adj_R2分別為0.843,0.537,0.638包含變量微觀稅負的回歸方程三,其Adj_R2明顯大于包含宏觀稅負變量的方程一和方程二。Adj_R2的增加代表方程中解釋變量對于被解釋變量總體解釋力度的提高,因此,微觀稅負能夠比宏觀稅負更準確地反應上市公司本身的稅收負擔水平,更加顯著地影響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相比宏觀稅收環境而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多地受到自身特有條件的影響。
(三)方程四和方程五的實證檢驗結果
根據附表4中所反映的方程四和方程五的實證檢驗結果,宏觀稅負變量、宏觀之后一期的宏觀稅負變量和微觀稅負變量的回歸系數都為負值,進一步驗證了稅收負擔水平與上市公司業績之間的負相關關系;三個變量的T值分別在5%、1%,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這一結果與方程一至方程三的檢驗結果相一致,證明我國稅收負擔水平和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之間的這種負相關關系是非常顯著的。
對比方程四和方程五的實證檢驗結果,兩個方程的Adj_R2分別為0.648和0.785。在方程五中,將宏觀稅負變量滯后一期之后,回歸方程的整體解釋力度與方程四相比有所提高,說明前期的宏觀稅收水平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比當期宏觀稅收負擔水平更加重大,稅收作為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方式,具有明顯的滯后效應。
對比方程四和方程一、方程三的實證檢驗結果,一方面不論是宏觀稅負和微觀稅負對A股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單獨影響(方程一和方程三),還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方程四),稅收負擔水平對公司績效的負面作用都是高度顯著的;另一方面,方程一、三、四的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上升,說明隨著主要自變量的改變,回歸方程的整體解釋力度逐步逐漸加強。
五、結論
綜上分析,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稅收負擔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稅收負擔越輕,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越好,凈資產收益率越高,對股東的回報能力就越強;加重稅收負擔會降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市公司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一方,在市場上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企業所承受的稅收負擔越重,對企業經營績效水平的影響也越大,沉重的稅收負擔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限制了上市公司規模的擴大,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時受到整體經濟的宏觀稅負和公司自身的微觀稅負的雙重影響。其中,公司微觀稅負對自身業績的影響比宏觀稅負更加顯著。分行業和分地區的稅收分析表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上市公司的實際稅收負擔率存在很大差別。國家扶持發展的信息和高科技產業,享有的稅收優惠較多,實際稅收負擔率較輕;第三產業中的部分產業,如食品和醫藥,稅收負擔過重;經濟特區和西部地區的企業,受惠于我國區域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的稅收負擔較輕,經營績效在全國排名靠前。稅收優惠的力度在不同行業和地區之間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受此影響,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的實際稅收負擔率存在很大差別。沿海經濟特區和西部地區的高凈資產收益率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這些地區寬松的稅收環境。由于宏觀稅收政策的滯后效應,上一期宏觀稅收負擔水平對上市公司當期業績的影響力度遠遠超過了當期宏觀稅收負擔水平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曹書軍,張婉君.企業實際所得稅率影響因素及其穩定性研究——來自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論叢,2008(6).
[2] 李斌,尹曉峰.中國上市公司績效與宏觀經濟同步效應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8(10).
[3] 劉建民,勞輝.稅收優惠對長三角引資效應的實證分析[J].財政研究,2007(11).
[4] 孫玉棟.我國稅收負擔的走勢及其政策調整——兼評“稅收痛苦指數”[J].當代經濟研究,2007(6).
[5]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機制、證據、理論和政策[J].經濟研究,2008(10).
[6]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財政政策的供給效應與經濟發展[J].經濟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