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2025年高會考試輔導 > 對環境成本的計量問題

對環境成本的計量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口的增加,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環境污染的加重,無論對于社會還是企業,環境成本都應當納入企業環境會計中,建立完整的環境成本核算系統的呼聲越來越高。環境成本計量是環境成本問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復雜的一部分,傳統的環境成本計量通常用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用原始的計量方法來進行核算,可有些環境計量要素無法通過市場取得完整的價格,根本無價可參考,環境計量問題很難量化。

一、環境成本的內涵和特點

環境成本是指是某一經濟組織(如企業)在其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因經濟活動或其他活動耗費的自然資源和相關生態要素的價值,以及為了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就環境成本計量的具體要求而言,環境成本的計量內容可以分為自然資源成本和環境污染成本(肖序,2002)。

企業在生產過程和資源再生過程中必然會引起自然資源的消耗,消耗要引起自然資源的降級,而自然資源是一個存量,它的變化會影響環境的質量,為此要對自然資源進行重造,恢復和維護,所以可以得到自然資源成本的相互關系(用圖1表示);另外,企業在產品生產、消費過程中必然會向環境排放大量的廢棄物,企業要將這些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環境容量的范圍內必須要付出成本,這就是環境污染的處理成本,企業將可以再利用的廢棄物回收還要支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成本。由此可以得到環境污染成本的相互關系(用圖2表示)。


對環境成本進行計量,關鍵是根據環境成本的特點來建立計量方法,環境成本相對于傳統的生產成本而言,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滯后性。環境支出不像其他成本項目(如生產材料)那樣均衡直接地發生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使得環境成本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一定的“真空性”,但是量變一旦達到質變,對環境的破壞還是不可避免;二是連續性。在環境成本計量中,要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環境成本進行核算,而不僅僅只是生產過程或者銷售過程,因此環境成本計量具有連續性;三是潛在性。環境活動具有特殊性,企業當期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可能要經歷一段時間才逐漸釋放和表現出來,往往不會伴隨著經濟活動的發生而立即顯現。

二、環境成本的計量屬性和單位

企業環境成本的計量是指企業作為計量的主體,對企業環境成本確認的結果予以量化的過程。

傳統會計一般用歷史成本作為計量的屬性,但是資源從開發到利用都要經歷一個時間段,在這段時間里,資源的價格是不斷變動的,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又由于環境成本的潛在性、滯后性這些特點,使得環境成本的計量與傳統的財務會計成本的計量有很大差別。環境成本的計量屬性不僅要包括傳統會計中的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等,還應該包括企業在產品周期中對環境造成的無法通過貨幣衡量的重置成本、機會成本等。

會計計量一般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但是很多自然資源(如稀有的不可再生資源)是無法通過貨幣單位體現價值的,這些資源隨著存量的不斷減少價格也逐漸提高。所以不是所有環境成本的計量都可以通過貨幣準確計量。環境成本的計量不但要選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還應當輔以勞動指標、實物指標等非貨幣性指標加以說明,必要時甚至可以用文字說明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以及取得的環境業績的大小。如對于2010年的大連石油管道爆炸事件,在計量油污染排放時就可以采用污染物濃度等物理量單位來說明,降低海水污染物濃度就相當于保護了環境;再如石油管道爆炸對空氣也具有高污染,其廢氣排放量對環境的損害可用廢氣的體積、質量以及每單位大氣所含毒害物質(如硫化物等)的含量計量。

由于上述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的選擇,造成環境成本計量精度的模糊性以及計量結果的相對準確性。環境成本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當企業面對復雜的環境系統,想要對這些計量要素進行精確化的處理就很難,當復雜性超過一定界限時,企業計量的模糊性就會逐漸凸顯。而相對于會計計量,現在環境成本的計量單位更為繁多,不確定性也較大,計量屬性的變動也更加頻繁,計量準確度也受技術等一系列客觀情況的限制,因此其準確性具有相對性。

三、環境成本的計量方法

(一)自然資源成本的計量方法

1.成本法

在自然資源成本中,對于自然資源的消耗成本可以采用成本法將自然資源的價值資本化到產品的成本中,自然資源的開采是自然資源的形態發生改變,從資源的存量變為資源的流量,這樣自然資源就具有存貨的性質,那么自然資源的消耗就可以作為產品中的“原材料”,用存貨的方法進行計算。用這種方法計算自然資源消耗成本的局限性在于還需要確定社會平均生產成本以及平均成本利潤率來計算自然資源產品的生產利潤,給企業的計量帶來困難。

2.維護成本法

對于自然資源中的自然資源重造,恢復和維護成本,企業可以采用維護成本法對環境質量的下降進行防護治理,這是從補償費用角度出發,評估自然資源在經濟活動的降級成本以及對非實物型消耗的環境資源采用的方法。該方法主要用于自然資源在隔音、抗震中要投入的防護費用,以及消煙除塵、處理污水等治理費用,防治機構的監督、科研管理費用等。該方法包括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影子工程法。
當一種活動可能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或影響,在其發生之前企業可采取相應措施來預防,采用預防費用法。即用控制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而支付的預防和治理的費用來衡量環境污染的損失,采取預防措施以消除和減少環境污染的有害影響所愿意承擔的費用來計量的方法。如果在未進行防治污染的有效處理之前,可以認為企業將要在未來發生環境支出,其金額可以根據技術要求或經驗予以確定。此種方法確定的成本往往是成本的下限,即最小成本,因為此項費用支出有時可能只是損失的一部分,而且當經濟欠發達地區環境的變化過程很難被發現時,該方法則失去意義。

假如對環境的影響已經發生,無法通過相關治理手段恢復到環境標準時,則只能用恢復成本法來恢復受到損害的環境,即將環境恢復到沒有降級之前的水平所需要耗費的支出。例如,企業將有害的垃圾埋于地下,長期會對該片土地產生明顯的污染和損害,對這種損失,就可以用受損環境恢復到環境標準要求狀態時所需要的費用來估計。實際計量中可參考基本計量公式:Pr=ΣC·Q

其中,Pr為自然資源價值(即自然資源受到破壞的經濟損失),C為恢復原有資源的單位費用,Q為污染或破壞的數量。

在實際計量中應注意,這種方法計量的是環境資源的某種功能遭到破壞而引起的損失。環境成本的滯后性和潛在性使得很多資源被污染后在很短時間內無法體現,等到被發現時后果已經很嚴重,無法恢復和補償,導致恢復費用法不能使用。

影子價格法是恢復費用法在實際應用中的特例。當原有環境惡化在技術上無法恢復或恢復成本過高,用人工方法建造一個與原來環境資產功能相似的新工程來替代原來生態系統的功能,以使環境質量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影響不變。該影子項目的成本就是環境成本。如居民飲用水的河流在被企業污染達到一定程度后,該河流就無法作為當地居民自來水的水源,企業必須對此項損失賠償,此項環境損失的估價就可用建造一條同樣具有居民飲用水條件的工程的費用支出來衡量。

(二)環境污染成本的計量方法

1.生產率下降法

在環境污染成本中,對于由于工農業產品因土壤流失、水質大氣污染等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采用生產率下降法。這種方法把環境質量看作一個生產要素,當經濟活動對環境產生影響時,必然會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從而導致產品價格和產量的變化。由于生產率下降引起的成本和利潤的變化是以市場價格來計算的,那么即用市場價格來估算環境資源質量惡化的成本。估計模型為:D=△Q·P

其中,D為環境資源的惡化成本;△Q為環境資源損耗而引起的經濟產品產量變化量;P為產品的單位價格。

如果產量的變化對于整個市場銷量來說比重很小,那么產量變動對產品市場價格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Q相對于整個市場銷售量的比例不可忽視,并且引起價格的大幅波動,則環境資產惡化的成本可以修正為P=(P1 P2)/2,其中P1,P2分別為產出量變化前和變化后的單位價格。該方法的難點在于要收集足夠的數據去代入函數,建立環境損害模型,建模的同時要考慮市場價格的波動以及人們對于環境污染所采取的回避、防護等措施。

2.人力資本法

對于環境污染造成的人身體和勞動能力上的損害,這種反應在人體健康的環境成本計量可以用人力資本法。這種方法通常通過收入損失的折現來加以計算,用收入的損失(未來收入的現值)去估計過早死亡的成本來衡量環境污染的經濟損失。根據Misham1972年的研究,該法的公式為:LT=∑YtPTt(1+r)-(t-T)(t>T)

其中,LT為人體健康損失費;Yt為預測個人在t年內的收入扣除他擁有的非人力資本的收入;PTt為某人從T年能活到t年的概率;r為到t年的有效的社會貼現率。

人力資本法的實施需要一個發育良好且規范的市場來支撐。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把因疾病而產生的醫療費用和過早死亡以及其他精神或心理上的損失貨幣化來估算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和勞動能力的損害,從而可以估算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但是對于個人來說,生命是無價的,而人力資本法是用產出來衡量生命的價值,那么消耗大于產出的人的價值為零甚至為負,顯然這不符合社會倫理道德;而且人們為了避免死亡無法支付比他收入更多的錢,因此,人力資本法只不過是“統計學上挽救生命的價值”;又由于疾病存在著大量的相關誘因、因環境污染導致的醫療數據很難統計,還有很多慢性職業病時,采用該方法在技術上也不可行。盡管人力資本法存在著很多局限性,社會還是在日常安全、健康和環境質量的決策中不知不覺地給人的生命和疾病確定了價值。

3.機會成本法

當境質量變化帶來的經濟效益或損失無法準確地用貨幣計量的,可以采用機會成本法。機會成本是因保護環境資源而放棄開發項目損失的收益,環境資源的機會成本可以用來計量。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不是對立的兩種成本,用機會成本法計量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失簡便可行。例如,估算因過量砍劃造成的森林資源短缺損失,就可以參照單位森林資源創造的收入乘以森林的短缺數來算出經濟損失價值。如果森林資源創造的國民收入為10元/平方米,則可以按照當年森林的短缺數乘以10元/平方米算出由于森林被砍伐造成的環境成本。但是由于環境資源使用的不可逆性,用機會成本法得到的結果往往是環境成本的最低價值。
(三)總結

環境成本的計量是關于自然資源成本以及環境污染成本而展開的,自然資源成本包括自然資源消耗以及資源降級成本(如大氣污染造成的酸雨)和自然資源的重造、恢復和維護成本;環境污染成本包括污染物處理成本,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及處置成本。不同的環境成本運用不同的計量方法。本文是對可直接觀察和度量的環境質量變動造成的經濟損失加以計量,采用的是直接市場法。在實際計量問題中,不僅要用直接市場法進行計量,還應該結合替代市場法和假想市場法以及結合相應的環境成本計量模型,根據環境成本現狀準確地計量。

環境成本計量問題是環境成本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已為人們所注視并論及,且研究廣度與深度迅速發展。本文只是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初步論述。正確計量環境成本是環境成本核算的前提,對企業擁有的自然資源中可以計量的部分進行合理的估計,有利于準確地估價企業的資產情況。
【參考文獻】

[1] 陳亮.環境成本內涵及計量方法探析[J].現代經濟探討,2009(8):89-92.

[2] 王云平.論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環境成本的計量方法[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706-708.

[3] 肖序.環境成本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4] 李明輝.環境成本的不同概念與計量模式[J].當代經濟管理,2005(10).

[5] 井偉利.淺析企業內部環境成本的計量方法[J].財務與會計,2010(7):62.

[6] 張靖.企業環境成本計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