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觀念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觀念創新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觀念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化,是指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革除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舊的思想政治工作觀念,建立符合時代變化,反映時代特點,代表時代發展趨勢的新的思想發展的客觀要求。具體來說,思想政治工作觀念創新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時代意識。
走在時代的前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要跟上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跟上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時代,跟上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時代,跟上人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的時代。
(二)創新意識。
只有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持活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優秀的傳統和有力的武器,我們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積累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我們談創新,必須首先學習、研究前人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社會轉型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僅僅依靠前人的方法理論不能解決我們現在的問題,因此,我們要針對時代的特點,在前人的理論成果上有所創新。要積極研究新形勢下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價值取向,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新機制、新途徑。要善于運用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為思想政治工作服務。
(三)科技意識。
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斷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只有時刻關注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知識經濟的發展,才能提高形勢任務教育的效力。
(四)陣地意識。
強化陣地意識,其核心是堅持和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關鍵是管好用好思想文化陣地,牢固占領這些陣地。一切思想文化陣地,都應成為我們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的陣地。思想文化單位生產和傳播精神產品,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正確結合。
大量事實證明,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思想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非無產階級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經濟成份、社會組織形式和人們的物質利益、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改革和經濟建設中各種矛盾的相互交織,國內外各種思想觀念的相互交錯,這些都不可避免地會在人們的頭腦中反映出來,隨之而來,爭奪思想文化陣地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起來。這種情況決定了,我們必須在頭腦中牢牢樹立起“陣地”意識;一切思想文化領域,包括理論、新聞、出版、報刊、小說、詩歌、音樂、繪畫、舞蹈、戲劇、電影、電視、廣播、網絡等,都應成為我們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的陣地。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創新
(一)解決人們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問題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決的深層次思想問題。
在開展“四信”教育中,要突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二)開展“四科”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大力開展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教育。用科學知識開啟心智,可以與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相輔相成,幫助人們蕩滌各種愚昧、迷信的思想觀念。用唯物史觀和科學思想武裝全黨,在廣大群眾中普及科學知識,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可以引導人們奮發圖強、積極向上,促進人們牢固地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人們實事求是地創造性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三)開展社會主義道德教育。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具有豐富的內涵。就其內容來說,既有對社會成員在理想信念方面的根本性要求,又有對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具體性要求;既有對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社會公德要求,又有對不同社會群體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要求;既有對普通群眾的廣泛性要求,還有對領導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先進性要求。這些方面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一個道德規范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進行思想道德建設,需要加強教育、堅持引導、注重示范、重在實踐、運用法制。要加大道德環境建設的投資力度,保證有必要的場所、設施、技術手段和物質載體。
三、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
人與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一方面,制度是人建立的,另一方面,制度形成以后,對人的行為又進行規范和制約。制度在塑造個人行為動機和偏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制度是影響人們發展和實現其才能的重要因素。馬克思認為,人們生活的方式與內容始終是由社會的整個制度決定的。
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機制創新。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機制,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規制度,依靠制度的規范性、穩定性和制約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領導責任機制,明確各級黨委統一領導,黨委“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對思想政治工作負總責,各方面分工負責。同時,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二)運作機制創新。
建立健全運作機制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機制和滲透機制上下功夫。完善教育機制要求在內容上將政治導向、思想教育、道德示范、法紀約束及文化陶冶有機結合起來,推進群眾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構建“大教育”工作網絡。完善滲透機制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具體工作中去,要以人為本,把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工作的突破口。
(三)評估機制創新。
建立評估機制要考慮到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堅持精神成果與物質成果、近期效益與長期效益、個體效益與群體效益、靜態效益與動態效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統一,并在此基礎土,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
(四)保障機制創新。
要建立規范的、有效的資金投入和保證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機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教學科研機構,搞好思想政治下作者的理論武裝,充實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建設,購置必要設備,盡快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陸慶壬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列寧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全球化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蔡霞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