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財務預算管理
財務預算管理堅持收支平衡、量入為出、勤儉辦事的原則,保證醫院預算切實可行。醫院預算是通過編制預算表來實現的。包括基本數字表,大型購置明細表,大型修繕明細表,收入支出預算表。這幾個表格相互關聯,組成醫院預算體系。
(一)基本數字表的編制
(1)床位數
預算年度病床數=年初病床數+新增病床數×使用月數÷12-減少病床數×減少月數÷12
(2)病床使用日數
病床使用日數=開放病床數×全年病床工作日×年度病床使用率
上式中,全年病床工作日一般為365天。
(3)門診人次
門診人次=平均每日計劃門診人次×門診工作日
(4)工作人員數
工作人員數=年初實有人數+計劃增加人數×月數÷12-計劃減少人數×月數÷12
或工作人員數=按定員比例每張病床所需工作人員數×年平均病床數
(二)大型購置預算表的編制
預算年度大型設備的購置,要經過使用部門、醫學工程管理部門、財務部門、醫院領導進行充分論證才能購置。通過論證后確定購置的大型設備,逐一按設備名稱填寫“大型購置預算表”,形成預算年度的大型購置預算。
(三)大型修繕預算表的編制
大型修繕項目應由基建部門提出,然后由基建部門、財務部門及醫院領導進行可行性論證。經過論證后確定的大型修繕項目,逐一填在“大型修繕預算明細表”中。
(四)收支預算表的編制項目
(1)門診收入
門診收入預算數=每人次計劃收入標準×計劃門診人次
門診收入預算中的掛號費、化驗費、治療費等,均可比照上述公式計算。
(2)住院收入
住院收入預算數=計劃每床日收費標準×計劃病床使用日
住院收入預算中的住院費、化驗費、治療費等,均可比照上述公式計算。
(3)制劑收入、其他收入 制劑收入、其他收入預算數可根據上年實際執行水平,參照預算年度可能發生的變化因素而定。
(4)藥品收入 藥品收入分為門診藥品收入、住院藥品收入。在門診、住院藥品收入中,又可分為西藥收入、中成藥收入和中草藥收入。其預算的編制方法,可分別比照門診收入、住院收入預算的編制方法。
(5)預算撥款 預算撥款根據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撥款指標而定。
(6)工資 工資預算根據全年平均工作人員數和每一工作人員年平均工資標準計算。公式如下:
工資預算數=預算年度平均每一工作人員工資額×預算年度平均工作人員數
(7)補助工資 補助工資包括臨時工資、衛生津貼、交通補貼、降溫費等。應先根據工作人員數和每一工作人員平均開支水平,逐一求出補助中的明細支出預算數,然后將這些明細支出預算匯總成補助工資預算數。
(8)公務費 公務費包括辦公費、郵電費、差旅費等。其預算一般根據上年實際支出數,考慮本年增減變化因素而定。
(9)藥品費 藥品費可根據藥品收入預算數剔出藥品進銷差價后編制。
(10)原材料 原材料預算根據上年原材料占制劑收入的比例,結合本年具體情況而定。
(11)衛生材料 衛生材料包括血、氧氣費、化驗材料、敷料等。其預算數可根據上年各類材料占相應收入的比例,適當考慮物價變動因素確定。
(12)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業務費、其他費用可比照公務費的方法編制。
(13)一般修購費 一般修購費預算按業務收入預算的一定比例計算求得。
(14)大型設備折舊維護更新費 大型設備折舊費按醫院的大型設備原值×折舊年限比例[2] 計算,維護更新費按醫院的大型設備原值×規定的提取比例計算。
二、財務杠桿原理應用
財務杠桿是利用負債來調節權益資本的手段。醫院財務人員如果能夠充分理解并合理應用財務杠桿原理進行財務管理和醫療成本控制,將會給醫院帶來邊際收益。
(一)正確認識和把握財務杠桿的利與弊
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示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
財務杠桿是把“雙刃劍”。就其正面意義而言,醫院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是不變的。當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帶來收益更大幅度的提高。于是,財務杠桿就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就其負面意義而言,醫院作為獨立的經營單位,與企業一樣也可能存在財務風險[3]。醫院財務風險,是指醫院在負債經營過程中因借入資金而產生的喪失償還能力的可能性和醫院收益的可變性。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負債融資導致醫院收益下降的風險;二是指負債融資可能導致醫院財務狀況惡化甚至面臨破產的風險。但是,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醫院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可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保持適度負債率以降低財務風險
財務杠桿一般可以表現為三種關系:負債與資產的對比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關系,長期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關系。反映醫院負債的主要指標是資產負債率(簡稱負債率),指一定時期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表明資產總額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籌集的,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衡量償還能力和經營分析的指標。
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負債率反映了債權人所提供的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以及醫院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償債能力越強。實證研究表明,負債率范圍控制在15%~20%之間較為合適[4]。在此規模下,負債經營既可以保證醫院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又能積極規避償債風險,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
但是,并非所有的資產都可以作為償債的物質保證。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等一般情況下難以作為償債的保證,即便在持續經營期間,上述資產的攤銷價值也需要依靠存貨等資產的價值才能得以補償和收回,其本身并無直接的變現能力,相反,還會削弱其它資產的變現能力,至于無形資產能否用于償債,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有形資產負債率相對于資產負債率而言更穩健。
有形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有形資產總額)×100%
其中,有形資產總額=資產總額-(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待攤費用)
有形資產負債率將償債安全性建立在更加切實可靠的物質保障基礎之上。醫院采用負債經營,應注意的是,一要保證投資利潤率高于資金成本率;二是負債多少要與醫院的償債能力相適應,以減少醫院的風險[5]。
醫院在進行資金籌集時,既要考慮醫院的持續發展,又要考慮風險防范和風險規避。第一,籌資規模要適當。財務人員要認真分析經營狀況,預測資金的需求數量,合理確定籌資規模,避免因資金籌資不足,影響醫療活動的正常進行,又要防止資金籌集過多,造成資金閑置和成本過高。第二,多渠道,多種方式籌資。醫院負債融資主要來源于財務部門借款、金融機構貸款和單位自籌款等。但是如果在醫院急需引入關鍵技術和項目,而依靠上述融資方式暫時無法完全滿足資金需要或貸款資金成本過高時,醫院可以考慮拓展其它融資渠道,通過融資租賃和尋求政府貼息貸款、采取信用融資等方式及時吸納充足資金以抓住發展機遇,并按照適度負債率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三、改進財務分析方法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是傳統的三大會計報表,是經營成果的最終財務反映,它們分別從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現金流量三方面提供財務信息。在財務報告分析基本方法上,屬于結構分析,比率分析和趨勢分析。因不是以某一時間為點來進行區分,因而其結果有時不具可比性。
(一)對比率分析指標的改進
對比率分析中指標的改進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一是分子分母口徑的磨合,一是分子分母對指標結果而言的相關性的調整[6]。如資本保值增值指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辦法》中對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計算公式規定為:(期末國家所有者權益/期初國家所有者權益)×100%。這一指標被廣泛運用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評估上,以及企業管理層的業績評估中。但該指標的傳統計算方法存在以下幾個不足,從而影響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有用性。一是分子分母不處在同一時點,缺乏時間上的可比性。這主要是貨幣時間價值問題,如果市場資金成本較高(市場利率高),則應該考慮用市場利率將所有者權益折算到同一時點上再分析比較。二是物價變動因素沒有被考慮進來。當幣值穩定時,不調整期初數據較為合適,但當幣值不穩定時,就要按不變購買力調整數據。三是原指標的計算方法是把所有者權益項目簡單進行對比,這樣就不符合存量資產保值增值的本質含義。
結合以上三個方面,改進后的資產保值增值率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a表示向投資者分配的當年利潤,b表示非經營原因增加的凈資產,并應考慮披露關于利得/損失實現不確定性的信息。
(二)引入現金流對杜邦分析法的改進
杜邦分析是一種主要的財務綜合分析方法。杜邦分析表示的幾種主要財務關系如下:
權益報酬率=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
權益報酬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從上式的杜邦等式可以看出,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決定著權益報酬率的高低,它們分別反映了獲利能力,資產運營能力和償債能力。權益報酬率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財務分析指標,是杜邦分析法的核心。
但是,杜邦分析法中的所有指標都是傳統財務分析體系中的以利潤和收入為核心的指標,只利用了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中的數據,沒有利用現金流量表中的數據[7]。由于缺少對現金流量的分析,使該分析法不能對收益質量、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做出全面準確的分析。現金流量分析可反映償債能力、支付能力、獲取現金能力和收益質量。在杜邦分析法中引入現金流量分析,可全面反映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
將杜邦分析法中的核心指標權益報酬率改為獲取現金能力的權益現金報酬率,則
權益現金報酬率=現金指數×權益報酬率
權益報酬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權益現金報酬率=現金指數×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引入現金流量的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標是權益現金報酬率,它反映了權益資本獲取現金的能力。
由于權益乘數主要受資產負債率的影響,負債比率越大,負債程度越高,財務風險就越高。如前所述,適度負債,可以發揮財務杠桿效應,提高所有者權益凈利率。
4、小結
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適度負債,可以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實現醫院收益的最大化。基于財務杠桿原理的醫院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將預算管理、杠桿原理應用和財務分析方法改進于一體,體現了預先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整個管理過程,不僅對提高財務管理效率,也對提升醫院管理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齊慶祝,魏亞平,郝云蓮. 創新醫院財務管理,提升醫院管理水平[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6).
[2]高憲瑞,趙士軍,蔣恒祥,等. 完善醫療設備折舊費的管理和體會[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1999,6(1).
[3]雒敏. 試論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與對策[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235(1).
[4][5] 郁慶意. 醫院負債經營與償債能力的初探[j]. 衛生經濟研究,2000,(9).
[6]茆曉穎. 論傳統財務報告分析方法的改進和創新[j].當代經濟,2001,(12).
[7]呂利春. 現金流量分析在杜邦分析體系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06 ,(04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