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的、客觀的保證工作,它的目的是為企業增加價值,提高運作效率。它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及治理程序進行分析、評價,以揭示矛盾、研究措施,促進企業不斷完善自我約束機制,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目標。本文就如何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提高企業效益提出以下觀點。
一、內部審計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與有效性的審計,針對內部控制的薄弱點和失控點,發現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進措施,為企業增收節支或提高投入產出率而創造價值增值的機會。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單位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所進行的獨立評價,它由獨立于被審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或內部審計人員來完成,是為了檢查單位內部各項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貫徹,建立的標準是否遵循,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業的目標是否達到。
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序進行、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詐和舞弊行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內部控制是一個單位內部的管理控制系統,它涵蓋單位內部的各項經濟業務、各個部門和各個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將內部控制工作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全體員工必須遵照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控制的權力,內部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工,確保不相容職務互相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內部控制還應當正確處理成本與效益的關系,保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主要體現在一個現代企業完善、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中,必須有完善、嚴密的內部審計制度、獨立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和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內部審計人員,它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重要的一個分支系統,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內審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內容,同時,內部審計還能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為企業增收節支或提高投入產出率,強化內部審計應是不可或
缺的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企業內控失效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信息失真。近年來,某些企業會計工作混亂,核算不實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十分嚴重,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的現象時常發生。 曾聞名全國的鄭百文案,上市前采取虛提返利、少計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虛增利潤1908萬元,并據此制作了虛假上市申報材料。上市后三年采用虛提返利、費用掛帳、無依據沖減成本、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法,累計虛增利潤14390萬元。注冊會計師認為:“公司缺乏可信賴的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核算方法具有較大的隨意性,致使無法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因此,對其1998年年度報告和1999年中期報告均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2、管理混亂,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如企業在業務活動經費的管理中往往存在著較大的管理漏洞,對費用的適用范圍無明確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制,造成了嚴重的揮霍浪費現象。鄭州亞細亞商場于1989年5月開業,之后僅用7個月時間就實現銷售9000萬元,1990年達1.86億元,實現稅利1315萬元,一年就跨入全國50家大型商場之列。到1995年,其銷售額一直呈增長趨勢。鄭州亞細亞集團以其在經營和管理上的創新創造了一個平凡而奇特的現象——“亞細亞”現象。然而,鄭州亞細亞集團一年一度的場慶每次花費都超過70萬元;集團某股東從鄭亞商場借出800萬元,連借條都沒有,后來歸還300萬元,剩余500萬元商場賬面上顯示是“工程款”。集團另一股東1993年借走商場57萬元,無人催要。鄭亞商場管理費用1997年高達18.6億元 。1998年8月15日,鄭亞商場悄然關門!
3、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如有的企業主管領導、業務經辦人員、財務人員利用內控不嚴的漏洞收受賄賂、貪污挪用公款。如湖北幸福實業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長與企業分管財務與證券業務的領導相互勾結,大肆侵吞企業資金、大量行賄的案件,就表明企業的內控制度存在薄弱點和失控點,管理存在漏洞。
針對內控失效的現狀,在完善內控制度時,就應有針對性地加強相關方面的內部審計工作。根據各部門的特點,建立“防、堵、查”為主線的監控措施。即在企業“產、供、銷”的生產經營一線,建立互相牽制、互相制約的內控制度,重要業務采用雙簽制,所有業務均要經過復核,禁止一個人處理業務的全過程,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內審部門對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通過內部稽核、離任審計、專項審計等手段,建立以“查”為主的監控防線。通過以上層次的內控措施,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而且對于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建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能對違法違規現象起到震撼作用。對內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屬于違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要分析其出現違規現象的原因,如是屬于主觀原因的,要報請企業決策層,堅決予以查處,責令有關部門及時糾正;如屬于制度設計缺陷的,要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及時對制度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完善,以保證內控制度的先進性和權威性。在內部審計中如發現違法、違紀案件,要決不姑息手軟,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并在公司內部給予通報,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二、現代企業內部審計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控制環境、風險管理、信息處理等的適當性、合法性及有效性進行檢查、分析和評價,提出建議。
內部審計應以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為出發點,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主體,在經營機制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其管理模式也較傳統的企業管理有本質上的差異,企業內部的管理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向管理現代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其內在功能也隨之增強,傳統的主要以查錯糾錯為目的、以檢查復核為手段對經濟活動的結果予以監察、督促的基本監督職能已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現代管理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控制環境、風險管理、信息處理等的適當性、合法性及有效性進行檢查、分析和評價,對其真實性、正確性發表意見。內部審計人員還應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對企業的決策、計劃、方案的可行性,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揭示矛盾、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提出建議,充分發揮評價職能在內部審計中的作用,促進企業不斷完善自我約束機制,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有序發展。
內部審計具有監督、評價、控制、管理等職能。通過審計,可以了解經濟活動的真實情況,客觀評價企業的盈虧情況,發現企業管理中的漏洞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挖掘潛力,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生產力要素的最佳配置,增強企業自我發展的能力。同時,在建立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長期規劃經營戰略上,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信息依據,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約束,使企業的經營行為納入法制的軌道,保證企業依法自主經營,健康發展。
內部審計應著重檢查和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嚴密性、完善性,管理規章制度的科學性、完整性,方法措施的適應性、有效性。通過檢查分析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漏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
高經濟效益。實踐證明,任何企業的經濟活動,凡是控制良好,業務處理正確程度高,效益就高,錯弊就少;反之,效率就低,錯弊就多。內部審計人員應利用其相對獨立的地位,對企業的經營方針、經營思想、經營策略是否適當作出客觀評價,以幫助管理層更全面、合理地設計內部控制,發揮內部控制應有的作用,不斷提高經營效果。
三、重視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與溝通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3年發布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0號--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明確指出,所謂“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就是指內部審計機構與會計師事務所、國家審計機關在審計工作中的溝通與合作。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各有特點又互為補充,使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都是我國完整的審計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特征突出、自成體系、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調的基礎在于: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內容、范圍、標準、依據、程序、方法等有很多相通相近之處。內部審計可以利用外部審計提供的相關資料,提高審計效率。可以委托社會審計協助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任務,甚至可以與有實力、信譽好的社會審計機構結成戰略合作聯盟,進一步加大對單位內部的審計監督力度;外部審計可以向內部審計了解情況,在工作中得到內部審計的配合與支持,也可以利用內部審計成果,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工作,要在單位負責人的支持下,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組織實施,緊緊圍繞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調的目的開展。協調的具體方式,可以通過定期會議、不定期會面或其他溝通方式進行。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要定期對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工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改進協調工作。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要在以下五個方面注意溝通:一是知識溝通,注意
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學習專業知識,收集政策法規及管理信息,討論管理薄
弱環節,明確審計工作措施;二是審計范圍溝通,外部審計機構在制定審計
計劃時,應考慮雙方的工作,最大限度減少重復性工作;三是審計工作底稿
溝通,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在必要的范圍內交流相關工作底稿,以便在審閱
后相互評價工作量,利用對方工作成果,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四是審計結論
和管理建議溝通,外部審計通常應就可能影響內部審計的重大事項與被審計
單位管理層溝通;五是具體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溝通,內部審計應與外部審
計探討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的缺陷,并及時提請對方改正,以降低審計風
險。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要注意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合作: 一是在內部控
制方面,內部審計首要目標是評價和評估內部控制系統,它通過風險評估來
進行內控系統的審計。外部審計則需要對會計系統和控制環境進行初步的評
估,進而進行內部控制測試并決定實質性審計的時間、范圍和程序。會計系
統和內部控制受到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共同關注,當外部審計認為內部審
計采用了適當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并能提供內部控制健全性的保證時,外部
審計可以據此決定審計程序和重點范圍,從而提高審計的效率;二是在揭示
和防止舞弊方面,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都有責任防止和發現舞弊。內部審計
也可以參與任何特定的舞弊調查,外部審計則更為關注舞弊可能引起的財務
報表重大誤報的風險。外部審計在評估財務報表舞弊的風險時應考慮內部審
計關于舞弊的檢查活動;三是在相互利用審計成果方面,外部審計關于單位
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審結果,特別是外部審計所指出的薄弱環節,內部審計要
進行跟蹤調查核實,看其是否已采取改進措施等。內部審計要利用外部審計
發現的問題線索,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內部審計要向外部審計提供所需要
的審計成果,及時溝通情況,做到信息共享,擴大審計影響。
四、 內部審計應積極向管理層提出建立風險管理的相關建議,并協
助企業建立風險管理,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評價
風險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一個企業內部應當明確職責分工,各
司其職。董事會負責制定戰略目標,高層領導各負責一個方面的風險管理責
任,其他管理人員由管理層分配給一部分工作,操作人員負責日常監控,而
內部審計人員則負責定期評價和保證工作。如果企業尚未建立風險管理過程,
內部審計應積極向管理層提出建立風險管理過程的相關建議。內部審計人員
長期立足于本企業的具體崗位,比較熟悉企業的業務并能夠隨時深入到生產
經營的全過程去了解掌握具體情況。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周密詳細的調查,收
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中發現存在風險的隱患,并提請管理層注意,促
進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建立。
內部審計通過將風險管理評價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以檢查、評價風險
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內部審計評估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主要表現在評價企業以及同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確定是否可能存在影響
企業發展的風險;檢查企業的經營戰略,了解企業能夠接受的風險水平;與
相關管理層討論部門的目標、存在的風險以及管理層采取的降低風險和加強
控制的活動,并評價其有效性;評價管理層對風險的分析是否全面,為防止
風險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議是否有效;對管理層的自我評估進行實地
觀察、直接測試,檢查自我評估所依據的信息是否準確;評估與風險管理有
關的薄弱環節,并與管理層討論。如果他們接受的風險水平與企業風險管理
戰略不一致,應進行報告。
內部審計應積極持續地支持并參與風險管理過程,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
管理和協調。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全面建立了風險管理過程,內部審計
因此擔負起風險管理的職能。首先,內部審計從評價各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
入手,在生產、采購、銷售、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領域查找管理
漏洞,識別并防范風險,做出相關評價。其次,內部審計可以深入到企業管
理的極細微的環節上查找問題,分析其合理性。內部審計人員更多的是以風
險發生可能性大小為依據,深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過程,查找并防范風險。
再次,內部審計在部門風險管理中還起著協調作用。不僅各部門有內部風險,
而且各管理部門還有共同承擔的綜合風險,內部審計人員作為獨立的第三方,
可協調各部門共同管理企業,以防范宏觀決策帶來的風險。
五、內部審計應積極倡導企業文化,構筑企業道德氛圍
企業的治理是實現企業目標和價值的有效途徑,而治理過程在很大程度上
取決于企業的道德文化建設。因此,企業應積極創立企業文化,構筑企業道
德氛圍。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內部測評工作協助管理層建立起一整套企
業道德規范。如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科學性、有效性的測評,發現內控制度執
行方面的漏洞與不足;通過企業風險測評,發現領導者在制定企業政策方面的
疏漏;通過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測評,發現經營者遵紀守法、穩步經營方面的欠
缺,提高領導者的水平,強化經營者合法經營的理念。
為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應積極建議管理層使用各種法律形式確
保企業遵紀守法;遵守職業規范和社會公德,滿足社會期望;為社會謀福利,
兼顧國家、社會、企業三方利益;全面真實地向有關各方提供財務報告,對其
經營業績與財務行為負責。因此,內部審計部門主要是通過對企業負責人任期
經濟責任審計,建議經營者合法經營;通過股權投資審計,建議管理層力求投
資回報,在考慮企業短期利益的同時更要考慮企業的長期利益;通過財務收支
與經營業績審計,督促財務人員遵守職業道德。
內部審計人員作為構筑企業道德氛圍的倡導者,應當定期評價企業道德文
化建設的效果,即通過進行一系列的專項審計活動,評價并改進工作程序,為
企業的治理發揮作用。如評價是否有強有力的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機制,是否設
有接受舉報的機構來加強企業廉政建設,起到反腐敗、反舞弊的作用;評價企
業形象與員工形象,企業領導是否身先士卒做精神文明的表率;是否與業務客
戶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往來關系,由此來敦促管理者和員工忠于職守、遵守法律,
在企業逐步形成一種良好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圍。
作者:田 瑜 文章來源:河北經貿大學直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