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作業成本法在國際國內的應用現狀
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 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其基本理念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它是以作業為基礎,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而計算產品成本;同時,經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的跟蹤,消除不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獲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作業成本法具有成本計算和成本管理兩大功能,不僅可以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還可依據作業鏈和價值鏈的分析,進行成本管理,滿足經營控制的需要。
作業成本法是為適應現代企業的制造環境而產生的,彌補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一些缺陷,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自1988年美國第一家企業推行至今,它已在西方國家獲得了較多的應用,應用行業也從制造業推廣到服務業、國防工業乃至金融業等領域。以郵政業為例,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德國郵政、荷蘭郵政和規模較大的美國郵政、澳大利亞郵政等都應用了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由于管理會計的推廣與應用成效不明顯,會計人員素質普遍不高,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實際應用還處于初級階級,近年來在寶鋼、東風汽車等一些先進的制造企業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信企業有一定的研究和應用。盡管目前我國企業在核算中還無法全面采用作業成本法,但引進作業成本計算制度,特別是其中所蘊含的價值鏈、成本動因等新思維、新觀念,還是很有益處的。
二、 我國郵政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現實需要
1.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成本信息
郵政企業作為服務性企業,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很多,中國郵政經營十大專業,提供上百種產品,產品種類繁多,特性各有不同。郵政主要業務都在共同的平臺上進行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作業,能夠直接歸集到專業和產品的直接成本很少,而作業成本法恰好適用于業務流程復雜、成本動因多樣、間接成本比重大的情況。
2.作業成本法能夠更好地支撐經營決策
作業成本法提供了更加科學準確的成本信息,為產品定價、大客戶資費優惠及其他營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礎信息,使經營決策更加合理。同時,作業成本法立足于經營全過程的作業鏈和價值鏈管理,把握了企業經營的全部過程,能夠使企業適時調整經營戰略,及時地應對市場風險、適應環境的變化。
3.作業成本法能夠深化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
郵政企業從2004年開始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施作業成本法,在作業中心的基礎上建立責任中心,甚至進一步采用作業預算方法和作業管理法,能夠更有效地實現各責任中心的各項預算目標。在作業成本的核算過程中,成本核算集中在產品對資源消耗的各個具體環節中,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資源消耗的動因,有助于郵政企業追蹤整個生產流程,能夠更容易地發現非增值作業,進行成本控制,改善內部管理,實現預算目標。
三、郵政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前提條件分析
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如科學的生產組織、嚴格的管理制度、現代化的信息手段、高素質的管理人員等。從郵政企業目前的情況來看,應用作業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時也存在一些難點。
(一)郵政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1.郵政企業的生產組織和作業方式適于應用作業成本法
郵件的傳遞過程要經過郵政網絡內部眾多環節的聯合作業才能完成,郵政具有全程全網的網絡經濟性質。因此,郵政企業實行的全程全網、聯合作業的生產組織方式,體現出很強的流程性,要求全程全網各作業環節環環相扣、緊密銜接、協調有效地在一定的時限范圍內完成郵寄任務,并且要保證質量和安全,不能有缺損。而作業成本法關注“資源→ 作業→產品”的每個環節,與郵政企業的資源耗費方式正好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