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農村會計管理工作現狀
從調查情況看,各級政府對農村會計管理工作比較重視,財政部門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和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新特點,立足實際,普遍實行了“村賬鄉管”、“村級財務集中核算”和成立“農村財務結算中心”等多種形式的農村會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比較規范。
1.基本情況
截止2009年2月底,我市轄五縣(市)五區,共有92個鄉鎮,17個市區涉農辦事處,3302個行政村,會計3294人。其中:男3138人、占95.3%,女156人、占4.7%;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1213人,占36.8%;50歲以上1514人、占46.0%,40-50歲1229人、占37.3%,30-40歲495人、占15.0%, 30歲以下56人、占1.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452人、占44.1%,高中1425人、占43.3%,中專以上417人、占12.6%;具有中初級會計職稱的216人,僅占6.6%,無職稱的高達93.4%;參加年度財政部門組織的培訓1176人,占35.7%,參加年度農業部門組織的培訓1013人,占30.8%;財政部門管理農村會計的鄉鎮數58個,占53.2%,農業部門管理農村會計的鄉鎮數51個,46.8%;村賬鄉管的鄉鎮數70個,占64.2%,實行代理記賬的鄉鎮數39個,占35.8%。 管理現狀
(1)農村會計管理體制現狀。目前我市鄉鎮對農村會計的管理體制有五種:一是財政部門統一管理。落實較好的單位是滑縣,滑縣22個鄉鎮農村會計全部由鄉鎮財政所統一管理。二是農業部門管理。我市除滑縣外大部分縣(市)區還一直延續著農村會計由鄉鎮農經站統一管理的模式。三是市區涉農辦事處統一管理。四是農村自行管理。五是農村無會計,只設報賬員,沒有明確管理部門。安陽縣和內黃縣大部分行政村屬于此類。
(2)農村財務賬目管理現狀。我市農村財務賬目管理方式有四種:一是財政部門統一管理。大部分鄉鎮財政所對農村會計的經費賬進行統一管理,成立了“農村財務結算中心”,實行了代理記賬,有條件的鄉鎮財政所落實了會計電算化,實行了專人管理。二是農業部門管理。部分縣(市)區鄉鎮農經站對農村會計的經費賬進行統一管理,成立了“農村會計代理中心”,有條件的鄉鎮農經站落實了會計電算化,實行了專人管理。三是市區涉農辦事處統一管理。四是農村會計自行管理。 主要特點
(1)進一步規范了財務管理。部分農村的“包包賬”、“短頭賬”、“糊涂賬”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實現了農村財務管理“四統一”:一是統一會計核算。有效地解決了手工操作存在的會計科目設置、會計核算不規范、不統一等問題。二是統一票據管理。部分縣區統一印制了專用收據,解決和禁止了用“白條”向農民或單位收款。三是統一使用財務軟件。落實電算化的鄉鎮都使用了經財政部批準使用的財務軟件。四是統一了會計檔案管理。所有農村的會計檔案都存放在鄉鎮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確保了檔案資料的安全、完整。
(2)落實了財務公開,民主監督意識有所加強。部分鄉鎮實行代理記賬后,農村重新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所有票據必須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核簽字蓋章后才能辦理報銷手續,有效地杜絕了亂開支現象的發生,增強了村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