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特點和需求分析
(一)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特點
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眾多,有其獨特的特點,據此,中小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也具有獨特的特點。
1、企業主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受重視程度。2、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主要是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資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3、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以交叉審核為主要手法。我國中小企業人員數量少,運用交叉審核方法可以用少數人員相互交叉核對個人工作,從而達到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目的。
(二)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需求性
眾所周知,一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提高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使資產更為保值和增值。因此。針對中小企業的缺陷,其所有者會更加關注內部會計控制,對內部會計控制有著迫切的需求,體現在兩個方面:
1 中小企業由于缺乏一套科學和系統的管理體系,加上員工的素質相對較低,所以更需要有一套能夠保證系統安全、維護企業生產和管理正常運行并不斷完善企業管理水平的機制。而內部會計控制能夠起到這方面的作用。
2 相對而言,中小企業對建立一個高效運作的內部會計控制有著比其他企業更大的潛在動因。我國的多數中小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沒有達到分離的階段,經營者即是所有者,經營者可以站在所有者的角度,以實現所有者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來完善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因此具有最大的渴望與動因。
二、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由于會計控制薄弱而導致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認識不足
1、管理人員認為沒有必要建立內部會計控制。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相對簡單,其經營權與所有權高度集中,各項指令執行能夠快速落實,因此,管理者往往忽視內部會計制度的建立。2、一些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著誤解。他們認為會計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性控制,從而導致企業會計控制殘缺不全:相當一部分管理者把會計控制看做是一堆文件、手冊和制度,遇到具體問題時,以強調靈活性為由而不按規定程序辦理,大事小事領導說了算;有些管理者無視會計法律法規的存在,有章不循、執法不嚴,使會計控制失去了剛性和嚴肅性;有些管理者甚至為了謀取個人利益或集體的利益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篡改賬目。
(二)現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不完善
1 在經營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中小企業仍習慣于甚至滿足于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沒有建立自我防范與約束機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預防控制。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是待違紀違規行為發生后設法堵塞或予以懲罰,導致內部成本較高,收效甚微,使會計控制失去效力。2、在資產控制上,有的中小企業只注重錢財物等有形資產的管理控制,而忽視了對人員素質、信息等無形資產的控制,使會計控制不能全方位地發揮控制作用。3、在檢查、考核和獎懲力度上,沒有設立相應的檢查、考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得力機構,從而削弱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自覺性和警覺性。
(三)組織機構設置和內部管理職責不合理
中小企業在組織機構設置中,對于縱向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比較重視,而對于橫向間的協調與合作卻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同級各部門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對于內部會計機構,一方面,有的企業不設置會計機構,將會計和出納工作由一人兼任,或者將企業的全部會計工作委托給會計事務所代理;另一方面,有的企業即使設置會計機構,卻層次不清。崗位責任制不明確、不落實,缺乏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和會計監督制度。會計機構的設置不合理,內部管理職責分配不當,這些都使得會計管理工作無法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對于外部監督,雖然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特殊性,往往使這些龐大的監督體系對中小企業的監督效果不盡人意。對于內部監督。中小企業更多考慮到成本費用等因素,極少設立內部審計部門。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即使有些企業設立了內審機構,但得不到重視與支持,而且獨立性較差,因此也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再加上內審人員業務素質低,不適應工作的需要,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監管不力。種種監管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