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企業財務預警
企業財務預警,就是從財務角度對企業進行預警,它是架構在企業預警理論之上,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的分析,利用及時的財務數據和相應的數據化管理方式,預先告知企業所面臨的危險情況,同時分析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發現企業財務運營體系隱藏的問題,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應的預警對策的財務分析系統。
企業財務預警與企業的財務風險、財務預測、財務控制、財務評價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籌資、投資、資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因而有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從財務預警系統的角度看,財務風險應屬于其警源范疇,無論是利率、匯率、通貨膨脹風險,還是籌資、投資、資金運作風險,都可能成為企業財務預警的警源。研究財務預警首先就要尋找財務警源,分析財務風險,盡可能地避免財務風險。因此,財務風險分析只屬于財務預警研究的一部分,對財務風險的甄別、衡量只是對財務預警的警源進行分析。
財務預測,一般指估計企業未來的投融資需求,其目的是有助于應變。財務預測相對于財務預警而言,是為財務預警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如利潤規劃中的盈虧臨界分析、因素變動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財務預測方法,常常被財務預警研究所采納。因此,財務預測也是財務預警的一個方面,銷售預測、利潤預測、資金預測分別相當于財務預警研究中的一系列警兆、警素的分析。
財務控制是指企業為完成預定的生產經營任務或使未來財務成果達到計劃規定的目標,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及財務行為所進行的監督和調節,以制約企業經濟活動,使之合理合法、有效地進行。財務控制經常將實際成果與財務預算相比較,確定資金的收入、支出、占用和耗費等方面的差異,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糾正和消除偏差。它相當于財務預警中的預控措施和預警對策,同樣是財務預警研究的一個方面。
財務評價就是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財務比率,與歷史的數據和同行業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該企業的財務業績等級。財務評價從某種程度上講類似于財務預警,財務預警也是分為警兆設置、標準確立和警度預報等三個基本環節,與財務評價的三個環節很接近。所不同的是財務評價是從“最優化”角度力爭“成功”,而財務預警是從“不失敗”角度確保“安全”。所以兩者在財務比率的選取上、比率標準值的選擇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得出的結論也不相同。在財務預警上得分較高的企業不一定財務業績很好,而在財務評價上得分較高的企業也許暗藏著某些財務預警方面的危機。
二、企業財務預警的原理
企業預警管理思想認為:企業的成功與失敗可分為兩對矛盾,一是企業同外部環境的矛盾,即“正功—負功”、“效益—弊端”;二是企業內部管理同企業經營績效的矛盾關系,即“促進—促退”、“有效—無效”、“成功—失敗”。我們不僅要研究“正功、效益、促進”等企業成功的機理,更要研究企業經營失敗的機理,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企業預警管理的研究范疇有企業環境、企業目標、管理行為、管理周期、管理失誤、企業危機、管理波動和管理預警等八個方面,其中管理失誤與管理波動是產生警情的根源。管理失誤是因應變不力而使企業目標無法實現的錯誤管理行為,主要對它進行成因分析;管理波動是企業管理周期活動的一種不良或錯誤運行狀態,主要對它進行趨勢分析。
從企業預警管理的基本研究范疇看,企業的經營過程包括三對基本矛盾關系(企業目標——企業逆境,管理周期——管理波動,管理行為——管理失誤)和兩個活動過程(順境軌跡即管理行為——管理周期——企業目標,逆境軌跡即管理失誤——管理波動——企業逆境)。上述三對基本矛盾關系的運動產生了兩種活動過程的軌跡,它們交叉地作用于企業機體,便形成了企業活動的安全機理與成功機理過程。所謂安全機理,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避免失敗或失誤的活動機制。研究表明:各種企業危機的出現具有再現性和可逆性,即使是不同的企業和部門也表現出了相同的規律性,因此可以建立監測系統和預警指標,對不斷再現的、易突變的管理環節進行預報和預控。從現實管理實踐的角度講,沒有從不失誤的企業,也沒有從不犯錯的企業家。成功的企業與企業家的秘訣在于能迅速察覺失誤、糾正失誤并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許多成功企業的經歷也充分證明,成功之中包含著對失誤與失敗的預防和擺脫過程。
這種安全機理,實質就是構建監測、診斷、預控、矯正這個活動過程的的管理預警機制,充分運用企業機體的“免疫”和“自組織”機能的過程。而成功機理,則是指企業再生產經營中獲取成功的活動機制,它已形成體系化的研究成果,即是現有企業管理學的理論內容。它揭示的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何實現“管理行為——管理周期——企業目標”過程的活動規律。因此,安全機理解決的是企業的生存問題,成功機理解決的是企業的發展問題。企業財務預警是從財務角度研究企業預警,遵循著企業財務安全機理的矛盾運動規律,即分析導致企業失敗的管理失誤和波動,運用財務安全指標來預測企業財務危機,并不斷調整自身達到擺脫財務困境的目的。因此,企業財務預警與企業財務業績不同,前者所選取的財務指標是側重安全性,后者是側重評價性,前者的目標是保證“不失敗”,后者則追求“最優化”。但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安全機理下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來源于成功機理下的管理行為規范,在有效的預警機制下,不“安全”企業也可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