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鄂爾多斯經濟發展的優勢分析
1.1 豐富的自然資源 ①水資源:黃河流經鄂爾多斯市邊緣地帶,是一條過境河流,在市內長度為760公里,流域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境內具備水力發電條件的有兩處,黃河萬家寨水電站、無定河巴圖灣水電站是市內兩座大型水力發電站。②化工資源:鄂爾多斯市的化工資源品種齊全、蘊含豐富,主要有天然堿、芒硝、食鹽、硫磺、泥炭以及伴生物鉀鹽等。③能源礦產資源:鄂爾多斯市境內地下有著儲量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目前,已經發現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重要礦產資源有12類33種。
1.2 豐富的社會人文資源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萬7千年前,“河套人就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創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鄂爾多斯地區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近代,聲勢浩大的”獨貴龍”運動就在這里爆發,掀起了“鄂爾多斯風暴”。現在,具有深厚底蘊和地域特色的鄂爾多斯文化正譽滿全國,走向世界。
1.3 經濟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鄂爾多斯經濟保持高速健康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21.4%,各個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2008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03億元,比2000年增長10倍,人均GDP達到1.4萬美元,在全國地級市中居第三位;財政收入達到265億元,同比增長50.8%,居全區首位,在全國333個地級區域中排名第38位,比2000年增長16倍。
1.4 地理優勢 鄂爾多斯市地處黃河與萬里長城的環抱之中,東西北三面臨河,交通通訊便捷,京包、包蘭、鐵路圍繞周邊,包西鐵路貫穿南北,109、210國道貫穿市域,并與周邊的110、107國道相連成網,周邊五個大中城市的民航機場與鄂爾多斯機場將形成便捷的區域航空網絡,使年輕的鄂爾多斯市在中國的版圖上顯著、奪目。
2 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劣勢分析
2.1 自然生態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鄂爾多斯全市有48%的面積是沙漠,另有48%的面積是丘陵溝壑地區,只有不足4%的土地是草原和耕地。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態的脆弱,是鄂爾多斯市各界領導非常重視的問題。但是,任何困難是難不倒有遠見、有能力、有決策的領導者的,鄂爾多斯通過實施“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以及“退耕還林”等各項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績。通過努力,雖然鄂爾多斯市的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與發達的南方沿海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繼續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力度。
2.2 品牌企業較少,難以提升城市經濟的競爭力 品牌企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發展已成為全國的典范,同樣引起國內外眾多學者的思考,曾一度產生了“鄂爾多斯模型”、“鄂爾多斯風暴”。但是,在鄂爾多斯本土生存的上市企業也僅有鄂爾多斯、遠興能源、伊泰、新大地、億利資源、億利科技等,國內或是世界知名企業甚少。
2.3 人力資源匱乏 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所需的主要資源之一,而人力資源狀況主要取決于人們的受教育狀況和程度。在教育水平上,鄂爾多斯與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遠遠不適應鄂爾多斯市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3 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機遇
3.1 國際和國內經濟復蘇帶來的機遇 當前,世界經濟在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的帶動下趨于回升、經濟全球化和結構調整步伐將繼續加快,國際資本流動進一步活躍,“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的對外開放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外商投資領域也將進一步拓展,國際資本和產業將繼續加速向鄂爾多斯市轉移。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提供了契機。
3.2 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西部大開發給自治區及鄂爾多斯市帶來了多方面機遇。這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了鄂爾多斯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了產業結構的轉移和升級,二是實施西部開發后,國內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三是發展中西部的政策機遇,各種優惠政策對于鄂爾多斯市在招商引資和發揮資源優勢等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去年國家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對我過去經濟發展所到來的不利影響,實施了擴大內需戰略,必然會引導和支持在自治區以及鄂爾多斯市在基礎設施、化工、醫療等項目的建設。
3.3 抓住“呼包鄂”經濟圈發展的機遇 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3市資源富集,區位優越、發展經濟具有很多有利條件。2000年,自治區確立了呼包鄂三地為核心,立足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經濟圈建設的發展戰略,呼包鄂經濟圈正在成為內蒙古經濟快速增長的火車頭和助推器。
3.4 我國市場經濟的成熟所帶來的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東部沿海省份和地區的市場經濟已經有了相當充足的發展,國內統一市場基本形成,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各種資源在全國大部分范圍內自由流動,主要靠市場來配置資源,實行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既節約了資源,又提高了效率和經濟發展水平,使我國經濟發展逐步由粗放型轉向到集約型,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們也積極加入到世界范圍內的分工和合作,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具有相對優勢和絕對優勢的資源,來充實我國經濟發展的力量和需要,提高我國經濟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4 鄂爾多斯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4.1 區域城市之間競爭日趨激烈 改革開放以來,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績,2008年鄂爾多斯市地區生產總值1603億元,在全國333個地級區域中位于第51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位于第38位。與國內北京、上海、大連、杭州、寧波、青島、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相比,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發展還有相當的差距,這對于一個人口只有159萬的中型城市來說,具有挑戰性。鄂爾多斯要想趕超這些城市、除了加快自身經濟建設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借鑒和學習這些城市的先進做法和經驗,來加快城市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