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管理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科學技術的進步,管理會計理論在我國大中型企業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如責任會計、量本利分析、變動成本法、零基預算、凈現值法等。然而,就目前來看,這些理論在我國企業內部的應用層次和水平都還不高,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筆者認為管理會計的應用在我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一套嚴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論。管理會計向來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對管理會計研究素來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視理論結構的研究。例如,對管理會計目標、假設、原則、方法等基本范疇及其內在聯系,迄今少有深入細致的系統研究,這使得管理會計至今仍未形成一個嚴密的理論體系。理論的貧乏,導致管理會計實務長期缺乏理論指導,從而嚴重制約著管理會計作用的發揮。 方法在實務中的運用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管理會計理論中的一部分方法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是經驗的總結,但也有部分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鑒經濟學和統計學而得來的,如回歸分析、邊際成本、經濟批量、機會成本等。引入這些方法是管理會計理論的進步,但實際運用這些方法卻存在一定難度。首先,這些方法的應用條件與現實情況不相符。其次,這些方法應用的前提假設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有許多并不成立。例如“保本分析”,它主要是以“單一產品”作為分析前提,這一前提在經濟學中作理論分析是可行的,但在實際中,幾乎沒有一個企業僅僅生產一種產品。其三,有些技術和方法僅屬于純理論的探討。如數學分析模型、數學規劃模型、矩陣代數模型等,這些數學模型本身較難理解,并且數據資料獲取成本也相對較高,因而缺乏實際的應用價值。 觀念陳舊,不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根據目前適時制生產觀點,存貨是一種資源的閑置,它會降低資金使用效率,造成企業財富的巨大浪費。據此,企業對產生存貨堆積的現象應該嚴加預防,并盡量沖減存貨的數量,直至逼近零存貨。然而在現有管理會計理論中,針對存貨管理,是允許存貨存在的,并且主張通過計算最優經濟批量來實現對存貨的控制。這種理論往往會給管理人員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只要嚴格按照最優經濟批量來采購,就能降低成本,但實際卻造成企業存貨大量積壓和資金大量被占用。可見,現有管理會計理論的某些方法已不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 目光短淺,只重視眼前利益。管理會計在制訂經營目標、進行決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時,往往只關注企業內部環境及現有產品的降本節流等問題,其所關心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潤最大化。而對新產品設計和開發,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以及非貨幣計量因素的影響等卻很少涉及,忽視追求長期的綜合程度更高的股東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