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會計法》第一十七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國家財產的交全穩定。財政部發布的《內部會計規范——基木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對內部控制的目標、原則、內容、方法等也相應地作出了明確規定。然而,由于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下作的固有特性,有的單位雖有內控制度卻執行不嚴,有的單位連起碼的內控制度都沒有制定,更談不上實行有效的內控措施了,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事業單位則務支出失控,會計信急失真等諸多弊端。?
1.1 對內部會計控制認識有偏差?
內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切合實際,執行起來難度大;單位領導不重視內控管理,有關人員不執行相關制度,導致執行效果差;有關部門在檢查時只檢查制度的制定情況,忽略了其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導致內控制度的制定走過場,內部控制降格為“放在抽屜里,掛在墻上”的紙介質。由此造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增減不及時調整相關賬目,庫存現金嚴重超限額及超范圍支付,隨意核銷債權債務,接受票據不合規、財務公開不明細等。 1.2 崗位設置不合理,職責不清?
許多單位在形式上建立崗位負責制,但在實際工作中,職責重復,管理層次混亂,不相容崗位沒有相互分離等現象屢見不鮮。?
1.3 會計信急失真?
一些事業單位為了解決資金不足問題或者為了謀取小集體利益,往往采取隨意處置固定資產、偷逃應繳國家稅費等辦法,要求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甚至采取欺上瞞下的做法,向主管部門或外界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質量得不到應有保證、同時由于會計人員隨意進行會計處理,不嚴格執行國家的政策,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隨心所欲地進行錯誤的會計核算,導致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口徑不統一會計指標的可比性極差、?
1.4 會計核算不規范?
有些單位對原始憑證審核粗糙,原始憑證規定的內容填寫不全。如有的發票內容籠統,甚至沒有售貨單位蓋章;手續不嚴密,購買實物的憑證只有領導簽批,沒有驗收人簽字,而且有的領導簽字過于隨意;一些單位甚至自制原始憑證,格式和內容都不規范。?
有的單位固定資產賬上有但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而實際使用著的某些固定資產卻尚未作價入賬,形成賬外資產。另外也存在著不同單位的資產轉移,卻未辦理相應手續,也未反映到業務臺賬中的現象。?
1.5 內部審計沒有發揮自身作用?
還有一部分單位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而且有些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不能正確審計和鑒定會計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的正確性和真實性。主要是內部審計人員不認真履行內部審計職責和權限;不堅持內部審計準則和原則;不遵循內部審計基本程序;不能正確運用審計方法;不能如實、公正地編寫審計報告。
2建立和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2.1 健全法規、保障督核體系健康有效?
原始憑證是事業單位在經濟活動與業務發生時取得的載明經濟業務發生和完成情況的書面合法證明,是明確各級經濟責任而進行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在事業單位現實工作中各種各樣的原始憑證問題并不少見:一是白條白紙或其他非法憑證;二是虛假無效發票;三是原始憑證內容不全手續不完整甚至出現無日期、無經濟業務內容、無經辦人的發票。因此要改善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的管理就必須健全事業單位內部稽核制度。要從制度上和管理體系上嚴格把關:一是要建立明確的各級稽核崗位和稽核人員普核責任制,執行對各種憑證的稽核工作,凡需進人會計核算系統的原始憑證都須首先由楷核員審核并加蓋(合規憑證)或(不合規憑證)印章單位規模小會計業務量不大的稽核職能可以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履行;二是要明確責任凡屬經稽核員審核并加蓋(合規憑證)的原始憑證如被財政部門和其他政府監督部門查出為不符合非法憑證而受到的經濟處罰應由稽核人員負責,責令稽核人員負責協助追查原始憑證問題原因。?
2.2 明確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根據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規定各職能部門的權限與責任,并根據各自的任務與特點劃分崗位,即對每一個部門和人員在授予其權利的同時,必須明確其相應的責任,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控制的權利,并且要做到責任與利益掛鉤、過失與處罰對等。要堅持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配,杜絕管理人員交叉任職。?
2.3 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
各單位在制定制度時充分考慮本單位實際,做到制度切實可行。要考慮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產出效益之比,只要對那些在業務處理過程中發揮作用大、影響范圍廣的關鍵控制點進行嚴格控制。對那些只在局部發揮作用、影響特定范圍的一般控制點,其設立只要能起到監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點設立過多、手續操作繁雜,造成單位經營管理活動不能正常、迅捷地運轉。?
2.4 實施事業單位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既包括預算編制,也包括預算的執行、監控以及事后對預算的考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價值和行為的雙重管理。?
多年來,我國企業和事業單位對預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別是事業單位更是沒有實質意義上的預算,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對部門預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漸到位。單位的總體目標要靠各項計劃去完成,各項計劃中預算又是重中之重;單位的經營活動要在收入的預算中得到反映,各項業務活動要在支出的預算中得到落實。2.5 強化內部審計工作?
實踐表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審工作,使之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是強化內部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審計對象主要是原始憑證、記帳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等,實施內部審計又是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內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標是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單位內部的各項規定的落實和執行情況,了解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反饋
給單位領導,以便領導及時改進工作,完善制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結語?
綜上所述, 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是在內部牽制基礎上建立的自我監督和自行調整體系。單位負責人應以完善內部會計控制組織體系、預算管理體制體系、監督檢查體系為切入點, 對本單位的內部控制給予進一步規范, 以消除管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