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內部審計的發展
內部審計的產生是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隨著股份制公司的大量涌現,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組織管理的日趨復雜,為了對公司的各個部門和分支機構進行管理,公司選拔專業人員對經營管理者監督,以確定雇員是否按程序和規定方式實施工作。正是這種對管理的需求催生了內部審計,從根本上說,內部審計是伴隨企業發展而興起的。此后,隨著人們對內部控制的關注,內部審計人員也開始運用制度基礎審計,將焦點置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通過對少量經濟業務的審查,檢驗企業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為改善經營提出建議。此時的內部審計被賦予了建設性功能,內部審計人員在組織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但總體來說,內部審計一直依賴于對會計資料的使用。
隨著全球經濟的共同發展,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面臨的重大風險的可能性也加大,企業的各個部門為了增加企業價值和促進管理的有效化,紛紛行動起來,內部審計更進一步,風險導向審計成為各個企業使用的常規方法。風險導向審計的實質是以企業的風險為導向,從關注的業務活動開始,幫助企業確定阻礙目標實現的負面因素,然后找出控制和降低風險的方法和程序,以確保預期目標的實現。
二、內部審計的制約因素
我國的內部審計制度建立較晚,在實行中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受到限制
內部審計人員(機構)需獨立于他們所需要審計的活動,以便不受約束地客觀地開展工作,內部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環境,這樣才能保持審計結果的公正。
企業的組織結構隨著經濟的發展在逐漸的完善,它要隨著外界環境的變換而調整,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目標,經濟競爭在當今社會顯得日趨激烈,組織結構的不斷變化是為了提高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而我國的企業結構形式上趨近于現代企業制度,實質上多數企業還在受傳統模式的影響。在機構設置時,內部審計部門往往從屬于權力部門,進行內部審計時由單位的紀檢監察部門牽頭,在這種形式下,內部審計的公正性大打折扣,獨立性受到沖擊。內部審計人員的任免、獎懲和調遣等活動由單位來決定,他們的切身利益受單位的制約,工作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一把手權利過于集中,在一個企業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這樣監督往往很難落實,使內部審計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其工作的職能,如何利用權力制約權力是企業內部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二)內部審計難度加大
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新會計準則已經實施,這與以前的會計準則、會計理念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時間來適應,如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負債觀、所得稅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等等,這些新觀念的引入都需要時間來學習,不光對會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也是這樣,這些方法的使用增加了內部審計人員的負擔,對其要求也嚴格了,運用現在的方法分析企業內部狀況是新準則實施后對內審人員的新要求。再有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了傳統的習慣,打亂了人們已經形成的定式,使組織管理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并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國在逐步推進信息化改革,企業使用計算機辦公已為主流,手工記賬等方式的內部審計會逐步淘汰,但伴隨信息化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計算機的弊端也體現了出來,系統漏洞容易受攻擊,系統程序易篡改,出現了潛在的舞弊情況,對內部審計的要求就不光停留在現在的層面了,關注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如何正確高效地使用電子產品成為內部審計的又一難題。
(三)內部審計法規不健全、人員良莠不齊
我國內部審計發展時間短,內部審計制度并非在發展中自動形成,而是在行政命令的要求下才推廣起來,這樣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傳統的內部審計以監督程序的正確實施為目的,這樣的認知對內部審計的發展限定了框架,約束了內部審計的發展,使之遲遲不能提到管理者的高度,也束縛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內部審計人員在企業中的任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使內審人員并不安心本職工作,導致內部審計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要求也在增加,專業知識不健全,難以適應當今多元化的發展,是許多內部審計人員所面臨的困難。同時,企業對內部審計還不夠重視,內審制度只是形式上存在,企業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也得不到落實,部分審計人員不能勝任內審工作。
三、內部審計的發展建議
(一)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
無論是內部審計還是外部審計,離開審計的獨立性,審計的結果都會受到質疑,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的有效性,保持內審的獨立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內部審計機構應在單位最高管理機構指導下設立,并對其直接負責,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層次,這樣,使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其他的職能部門,并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和戰略目標對其他部門進行審計監督,避免與被審計部門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獨立于其他部門,使審計結果保持公平客觀。對內部審計人員,從經濟上來說,要使其報酬從內審活動中得來,從工作上來說,要遵循內審制度,最大程度地發揮內審的獨立性。
(二)加強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提高內部審計的水平
計算機辦公化已深入人心,各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所以提升內部審計工具信息化的應用變得至關重要。利用計算機等一些科技設備,加強審計工作的信息化操作,一方面,降低了內部審計對資料全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使用計算機網上操作規范,提高了審計效率,也使得審計結果更加精準,把審計對象擴大為企業辦公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數據,更加關注企業的計算機數據和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是以后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審計的主要方面。同時,企業也應對現代化辦公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防止信息化程度下的新型舞弊,防止利用計算機漏洞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種種信息化的要求必將對審計技術方法與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新的要求。在會計新準則實施的過程中,對新技術新觀念的理解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對其投入一定的精力,定期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完善審計人員任免的考核制度,對人員的任免嚴格把關,都大大有利于內部審計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三)加強內部審計的法規化,增強內審人員的素質
建立健全我國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法規和條例,使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受法律法規的保護,以法律形式明確內審人員的法律責任和權利,制定相應的行業、部門內審規章制度;以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內審機構的地位。使內部審計納入法制化軌道,以法律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作為會計人員有會計人員的道德規范,內部審計人員也應有自己的道德規范,盡快制定企業內部審計職業準則和道德規范,以道德規范來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的行為,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能和權限,同時制定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和崗位責任,使內部審計規范化。同時,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內審人員的自身素質,高素質的內審人員是提高內部審計結果的基礎,是順利實現審計監督的根本保證。首先,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要認真學習理論,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針對經濟領域不斷出現的新情況,能保持冷靜的頭腦,確保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能。內審人員還要加強審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學習國家的有關審計規范、市場經濟知識及計算機應用知識,適應新經濟狀況下審計事業發展的要求。
總體來看,我國的內部審計還存在一些不足,為內部審計的實施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是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審制度無疑是相當重要的,克服其困難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加強內部審計的法規化、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等措施的實行,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內部審計的發展,使企業得出公正客觀的審計結果,完成內審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