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期工具,是指企業為進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可抵銷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的衍生工具,對外匯風險進行套期還可以將非衍生金融資產或非衍生金融負債作為套期工具。
企業利用套期工具不僅可以規避風險,在某些特定交易中,還能夠賺取穩定的收益。
在當前背景下,可以開展此業務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美元貸款利率與人民幣存款利率倒掛;二是預期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遠期購匯價格低于即期價格。
一、利用套期工具獲取收益的案例分析
例1:甲生產企業產成品以內銷為主,原料多為境外采購,使得其經常需要以人民幣購匯支付美元貨款。2009年10月15日,甲企業需要對外支付1 000萬美元貨款,其銀行結算戶有足額人民幣存款。
由于當期人民幣處于升值預期,如果能夠將美元貨款延期支付,則未來購匯支付的人民幣金額可能少于現在購匯需要支付的人民幣金額。由于只是“可能少于”,存在不確定性,如果能夠將這種不確定性轉為確定,則企業就可以賺取穩定收益,這需要利用套期工具進行外匯套期保值。
甲企業與主辦銀行經過協商確定,將準備用于2009年10月15日購匯支付美元貨款的等值人民幣款項轉為定期存款質押在主辦銀行。主辦銀行通過外幣融資的形式發放美元貸款給甲企業用于對外支付,同時鎖定遠期購匯匯率,美元貸款到期以人民幣購匯還貸,規避匯率風險,甲企業就可以通過人民幣存款和美元融資之間的利率差以及即期和遠期美元價格之間的匯差實現收益。具體業務內容包括:人民幣定存質押、美元融資、遠期購匯和人民幣外匯掉期業務。
在實際操作中,人民幣定期存款、美元貸款、遠期購匯及掉期業務的交割日盡量保持一致,期限可以選擇3個月、6個月、1年等。甲企業依據銀行美元貸款利率及遠期售匯價格報價,選定期限為1年。
(一)具體方案
1.人民幣存款利率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公布的1年期存款利率;
2.美元融資利率執行:12個月LIBOR+20BP(1年期倫敦同業拆借利率+20個點,1年內不浮動);
3.人民幣遠期購匯業務: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實時美元遠期賣出價。
(二)收益測算(見表1)
遠期購匯金額=本金10 000 000+貸款利息155 000=10 155 000(美元)
人民幣定存金額=(10 000 000+155 000) ×6.774 4=68 794 032(元)
二、遠期外匯套期的具體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34號——套期保值》規范了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方法,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相互抵銷的利得或損失能在同期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至少應當在編制中期或年度財務報告時對套期有效性進行評價。本文所舉案例假設套期高度有效,滿足適用套期保值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套期會計處理。
假設美元匯率如下(見表2):
(一)2009年10月15日
1.人民幣定存質押業務
借:其他貨幣資金——人民幣68 794 032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68 794 032
2.以美元融資支付貨款
借:銀行存款——美元 68 267 000
(10 000 000 ×6.8267)
貸:短期借款——美元68 267 000
(10 000 000 ×6.8267)
借:應付賬款——美元 68 267 000
(10 000 000 ×6.8267)
貸:銀行存款——美元68 267 000
(10 000 000 ×6.8267)
由于采用美元借款支付貨款方式而不是直接購匯付款,該方式未涉及外幣兌換,會計處理時依據準則規定匯率采用即期匯率,而不是業務發生日的銀行賣出價,使得未來賬面損益與測算損益存在差異。
此時遠期合同公允價值為零,不作賬務處理,只需表外登記。
(二)2009年10月31日
1.計提人民幣存款利息收入:
68 794 032×2.25%/360×17=73 093.66(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利息 73 093.66
貸:財務費用——利息收入 73 093.66
2.計提美元貸款利息費用:
10 000 000×1.55%/360×17=7 319.44(美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 49 977.87
貸:應付利息——美元 49 977.87
(7 319.44 ×6.8281)
3.計算美元貸款期末匯兌損益:
10 000 000×(6.828 1-6.826 7)=14 000(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匯兌損益 14 000
貸:短期借款——美元 14 000
4.計算遠期購匯合同套期損益(折現率:5.31%):
10 155 000×(6.790 9-6.774 4)=167 557.5(元)
167 557.5/(1+5.31%/360×348)=159 426.74(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套期工具——遠期合同159 426.74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套期損益 159 426.74
(三)2009年11月30日
1.計提人民幣存款利息收入:
68 794 032×2.25%/360×30=128 988.81(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利息 128 988.81
貸:財務費用——利息收入128 988.81
2.計提美元貸款利息費用:
10 000 000×1.55%/360×30=12 916.67(美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88 156.27
貸:應付利息——美元 88 156.27
(12 916.67×6.8250)
3.計算應付利息科目期末匯兌損益:
7 319.44×(6.825 0-6.828 1)=-22.69(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利息——美元22.69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22.69
4.計算美元短期借款科目期末匯兌損益:
10 000 000×(6.825 0-6.828 1)=-31 000(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短期借款——美元31 000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31 000
5.計算遠期購匯合同套期損益(折現率:5.31%):
10 155 000×(6.770 1-6.774 4)=-43 666.5(元)
-43 666.5/(1+5.31%/360×318)=-41 706.30(元)(套期工具科目期末余額)
-41 706.30-159 426.74=-201 133.04(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套期損益201 133.04
貸:套期工具——遠期合同201 133.04
(四)2009年12月~2010年10月會計處理類同2009年11月30日的會計分錄(略)
(五)2010年10月14日(套期結束)
1.人民幣定存到期轉活期存款
補計利息收入=1 547 865.72-68 794 032×2.25%/360×350=42 996.27(元)
2009年10月15日~2010年9月30日計息天數為350天,2010年10月1日~14日存款利息收入倒擠。
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利息42 996.27
貸:財務費用——利息收入 42 996.27
借:銀行存款70 341 897.72
貸:應收利息1 547 865.72
其他貨幣資金——人民幣68 794 032
2.計算遠期合同套期損益
10 155 000×(6.778 0-6.774 4)=36 558(元)(套期工具科目期末余額)
10 155 000×(6.775 2-6.774 4)/(1+5.31%/360 ×14)=8 107.78(元)
36 558-8 107.78=28 450.22(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套期工具——遠期合同 28 450.22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8 450.22
3.美元貸款到期還本付息
計提當月貸款利息:155 000-10 000 000×1.55%/360 ×350=4 305.56(美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 29 183.09
貸:應付利息——美元 29 183.09
(4 305.56×6.778 0)
借:銀行存款——美元68 830 590
(10 155 000 ×6.778 0)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68 794 032
套期工具——遠期合同36 558
借:短期借款——美元67 780 000
(10 000 000×6.778 0)
應付利息——美元 1 050 590
(155 000×6.778 0)
貸:銀行存款——美元68 830 590
(10 155 000×6.778 0)
2010年10月14日定存收現70 341 897.72-購匯付款68 794 032=1 547 865.72(元)
購匯付款68 794 032-2009年10月15日需支付68 404 000=390 032(元)
本次交易現金凈流入:
1 547 865.72-390 032=1 157 833.72(元)(同測算)
4.結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會計分錄如下: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6 558
貸:投資收益 36 558
注:短期借款——美元、應付利息——美元、銀行存款——美元等外幣賬戶相關期末匯兌損益分錄省略。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6版.
[2]《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年版.
[3]《企業會計準則操作實務》.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