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清產核資
二、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的指標體系設計
(一)預算起點的選擇
(二)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指標體系
三、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的執行設計
(一)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執行前的準備工作
1.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的審查通過。
2.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的分解下達。
3.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執行的保障設計。筆者認為要使得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體系得到有效的執行,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強化國有資產經營預算體系的自我執行機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首先從思想上樹立一個國有資產不容侵犯的概念;國資委還要明確預算執行結果的獎懲,獎罰分明容易激勵經營者們自覺地實現預算。
其次,要充分發揮政府監督的作用。國資委制訂預算方案,同時管理監督國有資產的運營,很容易產生預算的寬余。所以筆者認為,應該由國務院的專職部門或者人員來監督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預算編制、監督預算的執行情況,從而保證預算能合理編制和有效執行。
四、經營性國有資產預算的監督設計
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國有資產是全民所有的資產,那么在國有資產的運營過程中,也要實現全民監督,這樣才會實現人人參與的全面監督管理局面。既然是全民、全面監督,就應該充分發揮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的作用。
(一)政府監督
國資委受政府的委托代為行使出資人職責,作為代理人要受委托人的監督是很自然的,所以政府要監督國資委的行為。而且該機構是受托管理全民所有的國有資產,其管理結果要對全民負責,所以也應該對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受人大的監督。
(二)社會監督
這里的社會監督不僅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由社會中介部門審計所實行的監督,而是由社會公眾、媒體中介進行的監督。
(三)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不管在公司還是在部門內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國資委內部有辦公廳、政策法規局、業績考核局、統計評價局、產權管理局、規劃發展局等十多個職能部門,每個職能部門之間的職能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聯系、相互牽制。不同部門實行不同的職權,實際上就使得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是在不同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而不是由一個部門獨立完成,這就使得決策更加民主、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錯誤決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