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商業(yè)銀行來講,建設準確高效全行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是全面提升內部經營管理決策、滿足外部監(jiān)管和全面嚴格信息披露的重要舉措,其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利潤貢獻度分析、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等幾大主題。而作為管理信息系統(tǒng)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利潤貢獻度分析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利潤貢獻度分析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成本分攤是指將特定會計期間內發(fā)生的各項成本,向成本分析對象(客戶、產品、機構等)進行分攤,以充分反映其應承擔的成本信息。銀行成本主要是期間費用,銀行成本的分攤主要是期間費用的分攤,各項費用依據其與業(yè)務的相關性,可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產品銷售或業(yè)務活動的費用支出,如業(yè)務宣傳費、業(yè)務招待費、廣告費等;間接成本是指那些雖然沒有直接用于產品銷售或業(yè)務活動,但間接支持產品或業(yè)務活動正常運轉的費用支出,如租金、水電費等。
目前國際領先銀行主要采用作業(yè)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但縱觀國內商業(yè)銀行,業(yè)務流程在網點層面基本沒有實現標準化,且缺乏實施作業(yè)成本法所必需的大量基礎數據。因此現階段,在商業(yè)銀行成本分攤尚處于從無到有的轉變過程之中,商業(yè)銀行在考慮成本分攤問題時,應簡化操作過程,實事求是的制定實施方案,其關鍵點在于成本中心的認定,成本分攤思路的制定以及成本分攤方法的選擇。
1 銀行成本中心的認定
成本中心的認定要從責任中心談起:責任中心是組織業(yè)績衡量的最基本層次,主要包括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
根據工作性質不同,可以將銀行的責任中心劃分為以下三類:
1.1 成本中心Ⅰ(管理及支持中心)
管理及支持中心是沒有直接提供產品及服務給外部客戶的組織單位。這些單位對支持和管理銀行里的各組織單位的整體運作提供重要的功能。這些單位亦包括管理整個銀行集團的銀行最高管理層。
1.2成本中心Ⅱ(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是處理客戶交易但沒有創(chuàng)造收入責任的組織單位。這些單位主要負責支持利潤中心對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執(zhí)行有關操作層面的工作,包括促銷、交易前臺服務、交易后臺處理等。
1.3 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是面向客戶和市場以創(chuàng)造收入為目標的組織單位。這些單位主要負責產品和服務行銷的工作、或是從金融市場的交易中套利。它們最終的責任是產生足夠的收入,達到預期的利潤率目標。
2 成本分攤思路的制定
成本分攤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完全成本分攤,另一種是部分成本分攤。完全分攤法的思路是,按照一定原則和方法,將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向成本分析對象(如客戶、產品、機構等)分攤;部分分攤法則僅僅將直接成本分攤到產品等成本分析對象上,而不分攤間接成本。
部分分攤法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預期成本分攤法,銀行根據全年需達到的業(yè)務量在年初估算預期單位成本,預期單位成本會考慮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成本分攤最終由預期單位成本和實際業(yè)務量共同決定;另一種是標準成本法,一般是在分析操作標準、時間、動作以及工作流程的基礎上估計出單位標準成本,成本分攤最終由標準單位成本和實際業(yè)務量共同決定。
雖然國外不少銀行都采取部分成本分攤法,但這種方法要求大量的調研、考察和基礎數據,從國內銀行的現狀出發(fā),完全成本分攤法更具有現實意義。
3 成本分攤方法的選擇
3.1 直接分攤法
將成本直接分到最底層,如產品、客戶、賬戶。這種方法不經過中間方,具有簡單直接的優(yōu)勢。但是相對于利潤中心,成本中心較難找到合適的分攤動因將其成本直接分攤到賬戶上。
3.2 順序分攤法
在銀行中,成本中心在為利潤中心提供服務的同時,各成本中心之間也會相互提供服務。根據服務內容不同,將各中心按序列分類,將成本依次在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分攤,最終分攤到成本分析對象上。順序分攤法的一個好處就是每個接受服務的中間部門都會接受成本分攤,分攤路徑顯得較為清晰合理。
3.3 同時互分法
在順序分攤法里,每一個成本中心分攤完畢后,將不再接收其他中心的成本分攤。而同時互分法則是每個成本中心在接受其他中心分攤成本的同時,也將自身的成本向其他中心分攤。同時互分法較為復雜,通常需要獨立的系統(tǒng)來處理,雖然這種分攤方法會使結果更為精確,但由于其復雜性,使用該方法的銀行少之又少。
4 成本分攤模型的建立
依托強大的系統(tǒng)支持,通過海量數據的存儲和加工,我們可以將銀行成本通過靈活多樣的分攤方式攤至最小粒度,如每筆交易、每個賬戶。分攤模型支持標準單位成本分攤、固定比例分攤、固定金額分攤、動因分攤等多種形式,分攤動因可以是交易類的統(tǒng)計數據,如賬戶余額、賬戶數、交易金額、交易筆數等,也可以是資源耗用類的統(tǒng)計數據,如部門人數、房屋面積、工時統(tǒng)計等。
遵循“誰受益誰承擔”的分攤原則,系統(tǒng)將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從成本中心分攤至利潤中心,再從利潤中心分攤至每筆交易和每個賬戶。
通過上述方法,將成本分攤到最小粒度,再根據相關信息向上卷集,就可以得到客戶、產品、機構等不同維度的利潤貢獻度分析數據,從而幫助銀行有效評估產品盈利能力,識別高收益的客戶,合理考核網點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