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培養計劃和教學體系雖各有特點,但教學內容基本相同。針對“目前課程體系中缺少的課程”一欄中,各類院校的學生不約而同地將 “實踐性課程” 作為首選答案。由此可見,國內各高等院校在實踐教學研究、實踐教學體系及教材建設等方面十分薄弱,迫切需要進行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與建設。
1 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
我校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程門數約占專業課程總門數的30%,由此,高質量地完成實踐教學工作對保證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驗證明,與理論教學相比較,實踐教學能夠把相對枯燥的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由于實驗環境逼真,可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專業教學的整體效果。具體地說,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還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
實踐教學提供學生深入到社會中去,或者直接面對現場實際案例等實驗背景。學生置身其中,不僅可以獲得大量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能使學生認清自身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刺激其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實踐教學還可使學生通過尋找、發現、思考現實社會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并想方設法這些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他們的財務管理實踐技能,拓展其視野,加深其對理論教學中相關概念、理論的理解,起到延伸理論教學的作用。
1.2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現階段,由于企業經營的風險很大,大多數企業不愿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財務運作或管理過程,導致學生參加各類專業實習時,大部停留在“走馬觀花”的狀態。即使部分企業讓學生參與某一財務活動的實際管理,也無法了解企業財務管理的全貌。實踐教學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模擬現場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充當某一角色,從而可以獲得實際參與感,使課堂上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專業基本技能得到全面地檢驗和運用,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和素質。
1.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是通過不斷地財務管理實踐,使學生有機會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高等院校要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將他們置于一個充滿創新的財務管理實踐環境中。
經驗證明,與理論教學相比較,實踐教學能夠把相對枯燥的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由于實驗環境逼真,可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專業教學的整體效果。
2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建設思路
具體地說,財務管理專業加強實踐教學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更改部分實踐教學計劃,切實突出實習實訓內容。
通過市場調研和考察,參照企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使我們明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及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迫切需要。由于現有教學資源的有限,把這部分內容有意放在不同學年的相應課程學過之后的寒暑假。希望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到企業去進行有益的實習實訓,老師只是進行相應的遠程電話或電子郵件協同指導。到收假時每個學生把離校前老師布置的實習內容寫成書面材料,若通過,再給其相應的學分。由于缺乏有力的監控,往往交上來的實踐報告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很少有獨立、自主地實習和歸納材料。通過幾個學期的調查,我們有理由認為這部分實習實訓都流于形式。為此我們把這部分內容改為課內實習,即在相應課程教學之后進行每周兩學時的實踐教學,共十周。以現有的比較規范且有成效的教材為主,結合專業教師相關的教學資料進行。這樣既可以有效監控,同時又可以更有針對性教學。 2.2開發校外實習基地。
眾所周知,高職學院的學生實踐教學向來是一個薄弱環節。雖然很多院校都進行了一些教學軟件,但是很多軟件還是停留理論方面,涉及現場的實習實訓更是微乎其微。一方面是資源的匱乏,沒有相應可以進行的實習場所。其次就是經費問題,若是引進一些更高水準的教學軟件,需要一大筆錢,更不用說購買一些實物設施。最后一點也是企業自身不愿意,其擔心一些商業機密因為學生實習而泄露,也顧慮給學生提供了實習教學,出力不討好。學生在此實習學到經驗,最后畢業又跑到其他公司。為此我們老師和紹興一家會計事務所進行多次協商,準備雙方合作。學校提供他們需要的審計助理方面的人力資源——本專業學生,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崗培訓,以后優先選用。同時公司為學生提供每人一定數額的交通和午餐補助。由于雙方是初次合作,暫時讓學生只是處理一些事務所內部的文件資料。日后若是合作有成效,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其他的一些審計業務。若是這種方法切實可行,我們也以此為契機,打算在下一年級的畢業生中,及早聯系更多的相關單位,把我們學生實習實訓的基地拓展到其他行業。
3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校內外實訓基地深化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到企業或單位進行崗前培訓和頂崗實習。最大的問題就是企業需要崗位上有比較固定的人員,而不是三天兩頭的不同學生更換。否則,對企業來說沒有任何益處可言,相反只會增加企業負擔。如果是這樣,作為校方也就永遠找不(下轉第111頁)(上接第112頁)
到長久并愿意合作企業,對學生實習來言也是意義不大。那么如何解決人員流動的問題呢。高校學生本來就不同于小學、中學,獨立自主學習就是其在大學應該培養的基本素質,可以允許學業上比較突出且自學能力好的學生進行脫離課堂的自主學習。而且這部分脫離教室的學生并不是與老師割裂,他們可以利用工作之余隨時與代課老師聯系,以求解決自主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和疑惑。期末自主學習的學生與其他同學統一參加學校考試,一視同仁。這樣學生能在工作之中對課本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和理解,更好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對企業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對實習學生一段時間的工作檢驗,為日后人才的招聘有很好的先知性,在這批實習頂崗的學生中選拔自己滿意的員工,達到即錄即用,省去新員工的培訓費。作為校方也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達到校企雙贏的好處。
參考文獻:
[1]盧紹娟等.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思考.天津農學院學報, 2003,2(10).
[2]陳素琴.加強高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交通高教研究.2003(3).
[3]張雅琴,曹志清.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3,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