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的發展,與社會不斷提出的更高要求相比,目前的發展還相對滯后,高職教育在培養會計電算化技術人才上還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不足。
一、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不明確,教育觀念陳舊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還沒有一個科學明確的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在論及電算化教育目標時,對于需要適應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要考慮得不夠,不能根據社會的變化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確定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但從教育產業的角度來看,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而用人單位是這些“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學校必須時時明確來自“市場”的需求。明確符合市場實際需要的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是當務之急。長期以來,會計電算化教育存在著“唯師是從”的觀念,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獲取和掌握知識,在此基礎上培訓發展能力。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教
師們偏重會計理論研究,忽視了會計電算化教育理念研究。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很多是按課類構建的,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技能實訓的內容都是按課類組合的,課程大部分選自本科課程;甚至在會計課程體系設置的基礎上增加一兩門計算機課程做一些變形,就成為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造成培養的會計電算化人才與實際職業工作崗位脫節。當前,我國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電算化課程、計算機課程缺乏與會計專業課程的聯系。電算化教學不能有效滲透到各類會計專業課程中,電算化課程與會計其他專業課表現為松散結構,像是兩個會計環境下的產物;二是現行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中,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一般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講述職業道德問題,只能依賴簡單的思想教育課程。三是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的對應性不明晰。由于學科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教學計劃制定者往往在原有的會計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從其專業內涵中找出對應的電算化崗位,從表面上看,課程體系具有崗位針對性,但由于因果關系的錯誤,使得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的對應性不明晰。四是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應性牽強。高職課程系統中一般都有職業資格證書的設計,而職業資格證書也往往是會計課程體系下的職業資格證書,已不適用ERP環境下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設計的要求。
(二)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會計管理的迅速發展,會計軟件的主流技術已經轉向以網絡為基礎的ERP軟件,而目前高職電算化教學的內容仍然以單機系統為主,缺少網絡系統的教學內容。多數高職院校一般只選用一種會計教學軟件進行財務流程學習,對其他種類的會計軟件的框架結構卻一無所知。學生由于缺乏對多種軟件的學習、認識、比較,在畢業后從事會計電算化工作時,無法較快適應單位所采用的財務軟件。同時,在會計電算化實訓內容中,只是進行了較簡單的分模塊實訓,而缺乏將系統的一整套企業會計業務結合財務軟件進行綜合訓練,不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手工處理流程與計算機處理流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及如何將企業中一整套系統的會計業務運用財務軟件進行完整的賬務處理。 三、會計電算化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隨著ERP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斷完善和電子商務新領域與財務軟件的逐步整合,師資隊伍結構老化嚴重制約了會計電算化教學發展。據調查,目前高校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師大部分屬于“半路出家”型,真正“科班”出身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非常少,而從事計算機專業課教學的教師,又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會計專業知識,都很難適應當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需要;許多教師大學畢業后直接從教,本身缺乏會計工作的實踐經驗,再加上繁重的授課任務,他們既無暇更新會計理論知識,又無法親身體驗企業的會計實踐經歷,在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與提高,使畢業生適應不了就業的需要;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且知識更新慢,課程教學與教師科研結合較少,缺乏對新環境下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與企業和各大財務軟件公司的接觸不夠,很少專門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很少做橫向課題,能夠幫助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系統和咨詢服務的專業教師極少。師資隊伍不健全,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和管理素養不高,缺乏復合型、通才型知識結構的教師,不能適應ERP教學的要求。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高素質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會計電算化師資隊伍的培養。
四、會計電算化教育實訓條件建設滯后
會計電算化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在于配備相應教學設備、教學軟件和實訓基地的建設。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高校雖設置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沒有專用的實訓機房,學生實訓只能擠在公共機房里,導致電算化專業學生實訓課時少,影響了教學進度。另外,雖有一些高校設有專業機房,但由于軟、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資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內淘汰,造成軟、硬件滯后,使得實訓能力、實訓效果差異很大,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已成為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一個嚴重障礙。還有一些高校雖建立了多媒體實訓室,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但在使用效率上卻不太理想。
電子信息處理與傳遞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對于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遠影響,要求會計電算化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以及嫻熟的信息技術運用技能,能勝任數字經濟下會計職業要求。而我國目前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大部分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電算化人才缺乏實踐操作和運用管理軟件進行決策分析的能力,很難滿足企業對復合型會計電算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信息化人才培養存在嚴重的瓶頸。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ERP時代的要求,必須從ERP的視角出發,重新構建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體系。
總之,作為高職教育來說,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伴隨我國會計制度的不斷改革以及ERP的高速發展與普及,高職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當然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常士劍.會計電算化應用[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吳東莉.淺談體驗式教學在高職電算化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經濟師,2007,(11).
[3]馬秀菊.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的剖析[J].會計之友,2006,(3).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