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頒布的《企業內控控制基本規范》明確指出,內部會計控制應該達到以下基本目標:一是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三是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企業主要利用以財務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來控制、調節、計劃、制約和引導經營活動。
一、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意識薄弱。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管理層對建立和健全內部會計控制不夠重視,管理層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識不足,企業內有章不循或無章可循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根本就沒有制定類似制度,有的雖然制訂了整套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則過分看重靈活性而選擇了不按照企業規章制度行事,使內部會計控制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審計職能被嚴重削弱。內部審計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各種財務資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對企業資產運用的經濟有效性等進行審核,幫助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會計信息真實性。目前,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國有企業并沒有設置內審機構,或者雖然設置了內審機構,但直接歸財務部門領導,形式上就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其職能被嚴重弱化,因此也不能做到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管。
(三)外部監督機制不完善。在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上,除內部審計外,外部監督如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執行社會監督的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靠收費生存,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他們的最終目標,加之同行之間競爭激烈,曲意迎合客戶的現象比比皆是,導致社會監督公正性的喪失;政府監督雖然較為客觀,依靠財政、稅務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對企業的相關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但是由于人員編制有限及經費短缺、監督手段的落后等問題,導致監督力量薄弱,監督面十分有限。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內、外部的監督檢查多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圍有限,大部分企業存在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現象,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執行的好壞還缺乏一個賞罰有度的獎懲制度。
(四)企業信息系統與實際內部控制程序不協調。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與廣泛應用改變了企業生存環境與管理理念,拓寬了企業內部控制的范圍和內容,也使得內部會計控制變得更加復雜。實際工作中,有些企業盲目上馬網絡信息系統,而實際經營管理與內部控制并沒有實現規范化和程序化,導致網絡管理信息系統與管理、控制情況相脫節,造成經濟效率低下;一些企業則正好相反,內部控制已經實現規范化和程序化,但財務會計等信息系統不夠先進、安全、全面,或者財務信息系統沒有及時升級和更新,導致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去應有的控制和監督作用。
(五)會計資料造假嚴重,未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在考核機制尚不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下,官出數據、數據出官、假賬真做、真賬假作等現象大量存在,業務人員相互勾結、濫用職權或屈從于外部壓力而做出侵犯或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也大量存在,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會計違法行為時常出現,從新疆啤酒花、銀廣夏等會計信息虛假之嚴重可見一般。
二、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機制,以發揮內部會計控制應有的職能作用。企業要對照《內控控制基本規范》的要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并不斷完善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要嚴格執行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制度和授權審批控制制度,同時對企業員工加強宣傳,倡導員工自覺遵守內部控制制度的意識,強化相關規章制度的執行,對那些違反內部控制制度的員工應當嚴格按照企業有關控制規定進行處理。管理者則更應該充分認識內部會計控制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作用,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既是對企業的人、財、物進行有效控制、管理和使用的關鍵,又是企業執行有效經濟活動責、權、利明確劃分的制度保障,在思想和實踐中以身作則,切實重視和加強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工作的領導,帶頭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督促本企業員工嚴格遵守和執行,在管理上輔之以激勵獎懲措施優化控制環境,從而使整個企業執行到位,責任明確,獎懲分明。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促進業務素質的提升。要避免財務會計資料不真實,杜絕財務造假行為,關鍵在于業務執行者即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否則即使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體制本身是完善的,也會因為執行人員判斷失誤、內外勾結而失去作用。企業應該重視相關法律、法規的更新學習,不斷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特別是職業道德水平,加強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工作,以培養適合本企業經營管理的高素質人才,提高工作能力,防止出現無謂的技術錯誤和判斷失誤。
(三)強化網絡信息系統的適用性和安全性。企業應根據網絡環境下內部會計控制的要求,結合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配備網絡管理軟件,同時對各個電腦操作崗位要明確崗位職責和權限,例如在內部會計控制信息系統中,就要提別注意會計信息處理控制和會計信息輸出控制這兩個關鍵點的控制,包括登帳條件檢驗、防錯糾錯控制、修改權限與修改痕跡控制、數據稽核控制、最終用戶控制等,只有具備相應權限的人才能執行相應操作,并登記操作記錄。企業還要對財務軟件進行加密處理,并制定和實施安全管理措施,按照會計電算化的要求按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對會計人員進行信息安全培訓,完善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防止由于工作疏忽而導致財務會計數據的丟失和人為篡改。軟件自身安全可通過正版授權和正版病毒檢測軟件予以保證。
(四)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強化內部審計職能。內部審計是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企業管理層要提高對企業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識,設立協助管理層監督內部控制的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人員應堅持使用的專業準則,保持應有的專業懷疑態度和判斷能力,明確其職責目標,并保持充分的獨立性,以保證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反映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企業經營能夠遵守法律法規及不會與管理層、治理層設計和執行的內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相違背。同時,企業要定期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以保證管理層據以采取糾正措施。
(五)強化外部監督的作用,實現與內部監督的有機結合。在企業內部,員工受雇于企業,因此完全的內部會計監督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需要發揮外部監督的作用。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及肯定注冊會計師行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監督和服務作用,政府也應該充分發揮其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履行社會公正和監督職能的作用,依法保護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利益,這樣既可提高監督的效率,還可提供監督的質量。同時政府也要充分發揮財政、稅務等機構依法對企業會計資料行使監督檢查的作用,并理順財政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再監督職能,實現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與政府機構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協同開展會計監督,充分發揮各種監督的作用,提高會計監督的力度和效率。
總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處于主導和核心的作用,而內部會計控制又是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敗。進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對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潛力、增強競爭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海霞: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J〕.現代經濟。2007.08
2.王曉霞:論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