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池昭梅
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比較嚴重,主要表現是:或為。業績考核,或為騙取銀行貸款和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或為達到偷稅漏稅等非法目的,人為他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粉飾財務會計報告,騙取投資者、債權人及政府有關部門的信任,出現了諸如瓊民源、偷鈦白、紅光等事件,極大地損害了有關利益各方的權益,極大地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以致人們對會計信息產生了信任危機。這些現象的出現,除了個別管理人員職業道德敗壞、知法犯法外,內部控制弱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單位雖訂有內部控制制度,但形同虛設,或者壓根就沒有,經濟業務的發生與會計的計量、確認、記錄以及報告均處于混亂狀態,發生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就在所難免了。
針對目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問題,為了加強對經濟活動的監督,《會計法》規定了會計監督的方式主要有: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對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筆者認為,在這三種監督方式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根本,是核心。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內部控制,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徑。這是因為:
第一,加強內部控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要求。現代企業制度是以公司治理結構為核心的企業制度,它明確劃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力、責任和利益,從而形成各自的制衡關系。它實行的前提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由于兩權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不可避免形成委托——代理關系。這種關系必然造成所有者在了解企業信息時處于不利地位,容易造成代理成本過高,導致“內部人控制”。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所有者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制度來監督經營者的行為;以保證所有者的權益不受侵害。
第二,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我國加入WTO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日益增多。如何規避這些風險,除了企業領導人應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外,更重要的是制度創新。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制度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形勢的發展,完善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并使之有效地施行,可以確保企業的產品質量符合市場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實現銷售收入;可以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充分挖掘各項資產的潛力,降低消耗。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保證投入產出比率達到最優;可以確保企業提供真實可靠的各類信息,特別是會計信息,為的白吸引投資、擴大規模提供良好的社會效益。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作為企業管理制度的一個子系統,和其他管理制度一樣,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一方面,它是由企業管理當局制定的,它體現了管理當局的意志。管理當局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認識和態度,直接關系到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制定是否完善、實施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完善而有效的內部控制也可以促使管理當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筆者認為,完善而有效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組織機構的設置
組織機構是指公司協調和控制經營活動的整體框架。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有利于會計資料的傳遞,減少傳遞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各部門進行恰當的分工,明確各部門的權責,促使各部門之間互相監督,防止重大差錯的產生。設置組織機構時應注意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一般而言,不相容職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授權批準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第二,業務經辦職務與審核監督職務相分離;第三,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相分離;第四,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相分離;第五,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相分離。
二、授權職責的劃分
授權職責是指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由管理當局批準或其授權人批準才能生效。授權分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一般授權是指處理一般性交易的權力,特殊授權是指處理非常規性交易事件的權力,如重大對外投資項目的確定,數額巨大的借款合同的簽訂,發行股票、債券以籌集資金等等。恰當的授權有利于防范企業重大決策失誤,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三、會計文件記錄的生成及保管措施
會計文件記錄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憑證是證明交易發生和交易價格、性質及條件的證明,它經過簽名或者蓋章,明確了交易發生時的經濟責任;賬簿是對憑證內容進行連續系統的登記;財務會計報告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的總結。會計文件記錄的生成過程應合法,文件記錄人員分工應明確且相互監督。會計文件記錄作為重要的企業檔案,應明確文件記錄的保管形式、期限及保管人員。保管人員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及程序對文件記錄負責保管,可以有效地防止會計文件記錄的滅失。
四、資產保全措施
資產保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資產接觸限制。只有經過授權的人員才能掌管資產,防止非經授權人員接觸資產造成資產的流失及毀損,以分清資產保全的責任;第二,文件與記錄的保管。有關財產物資的文件與記錄反映了其發生增減變動的過程,應對各種財產物資的原始憑證妥善地加以保管,有利于企業對財產的實存數及時進行監控;第三,資產的盤點復核制度。企業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財產物資進行盤點,記錄盤點數,與賬存數對比,對出現盤盈或盤虧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加強對財產物資的管理,而對企業債權的真實性,則應采取函詢復核的方法以保證其真實性。
五、內部審計制度
內部審計是對單位內部會計工作的再監督。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有利于防范會計信息失真。首先,企業應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并明確其在企業中的地位。一般而言,內部審計部門應獨立于企業內部其他機構,受董事會的直接領導。它表明了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是順利實施內部審計的前提和保證;第二,企業應制訂內部審計的時間。期限,包括內部審計間隔時間的長短,每次實施內部審計的時間等;第三,應明確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及專業要求,即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對會計工作的再監督,但并非排除企業其他部門對會計工作的監督。事實上,會計部門的工作與其他部門的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同時,應注意內部審計人員在內部審計過程中保持形式上及實質上的獨立,以保證內部審計報告的真實、可靠。此外,企業內審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才有利于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第四,應明確內部審計的執行辦法及程序,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綜上所述,企業唯有重視內部會計監督,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完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嚴格執行會計核算程序;健全財產物資、財務收支的各項制度,為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內部會計監督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內在保證,對會計工作的國家監督及社會監督是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的外在動力,三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