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特別是中小事務所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工作壓力,為了爭取客戶,常常在競爭面前采取低得不能再低的價格。而迫于成本的壓力,一方面難以聘到優秀的人才,有時一個人扮演多個角色,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國內的事務所(包括企業),都不愿意花費培訓成本,都希望被招聘的人員在其他單位培訓好,帶著經驗直接過來為我所用。由于缺乏系統的團隊培訓,常常是來了項目,臨時組建一個審計小組匆忙進場,審計組的分工和工作安排都是現場臨時指定,這樣的審計組成員就像臨時組建的草臺班子,每個人承擔什么角色,什么責任,如何和團隊的其他人員配合都一無所知。當然,我們都很清楚,并非中小事務所的執業人員水平低,而是中小事務所要靠量的積累才可以生存,因此,在工作成本的壓力下,不愿對成員進行團隊的配合訓練,業務應付一單算一單。當然,在滿足基本生存前提下,才可以談質量,但沒有質量又何以談生存?就像下崗工人,你對他談生活品位,他無法聽進去,可是如果他無追求品位的愿望,他的狀況也許永遠得不到改善。四大事務所最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其團隊化的嚴格培訓,使得其任何一個工作人員都能按照各自的角色分工有條理的執行審計程序,像一支訓練有序的軍隊,充滿戰斗力。如果你真的把CPA當作一項事業,而不僅僅是暫時謀生的職業,那么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正規軍是絕對必要的!所以,必須重視團隊的角色安排和配合,這樣才可能有效率也有效果的完成審計任務。
二、審計實務中的角色分工
(一)目前審計實務中常見的角色分工
一般來說,當會計師事務所承接一個審計項目后,會由分管審計部的副所長(或合伙人)組織一個審計小組并指定項目經理。在一個審計組內,角色安排一般分為三類:
1 項目經理
項目經理專門負責和客戶溝通,了解公司的具體業務情況,行業發展情況,在充分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事先編制審計計劃、評價審計風險、制定審計方案,現場結束后進行一級復核工作,審計業務結束后要根據查出的問題確定審計報告類型,并將簽字對審計結果負責。
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是審計組的靈魂,給審計小組創造和諧的工作氣氛。這樣的項目經理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有:有力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積極的工作熱情、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精通的業務能力。
2 審計員
按照審計計劃的安排,在現場審計時負責主要科目的審計,包括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并將審計中發現的重要問題提出處理意見。
審計人員是影響審計團隊協作精神的基本因素,合適的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項目過程中能和諧的工作,彼此間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并相互依賴。一個合格的審計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有:良好的審計技能和經驗、隨和的性格和顧全大局的工作態度。
3 審計助理
主要協助審計員完成憑證抽查、實物資產的抽盤等實質性程序工作。一個合格的審計助理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有:謙虛好學的精神、踏實苦干、勤勉的工作態度。
(二)各個角色的責任定位
盡管我們已了解了上述三類角色的基本職責,但在具體的審計業務中,往往因為各個角色的定位不清晰,在工作中并未做到各司其職,甚至在審計業務出現問題時,相互推諉。
來看一下我們經常可能遇到的案例:在一起審計業務中,注冊會計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但是后來在檢查中被認為該報告意見類型不恰當,其簽字的注冊會計師被處罰,簽字的兩名注冊會計師感到委屈:作為項目經理,他認為自己沒有親自審計出現重大錯報的領域,沒有發現重大錯報是該項審計業務的一名助理人員不謹慎導致的;作為副所長,他根本沒有接觸過該項審計業務,只是所里決定讓他簽字;作為沒有查出問題的助理人員,他認為自己已經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規定的程序進行測試,沒有不謹慎的地方。
實際上,對于審計報告,直接責任人就是簽字的注冊會計師。在中國,一份審計報告需要審計項目的項目經理和主任會計師(或其授權代表人)簽字,項目經理和主任會計師就是審計報告的直接責任人,對外承擔責任。因此:
1 簽字注冊會計師即項目經理應當對審計小組所有成員的審計工作實施指導、監督和復核,并對審計工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不僅作為對審計小組每個成員獎懲的依據,最主要的是考慮是否可以利用審計小組助理人員的工作做出專業判斷,并對利用的結果負責。
2 建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審計責任追究制度。對于不謹慎或審計質量低下的助理人員,追究其責任。目前,一些審計人員或審計助理認為反正自己不用在報告上簽字,因此不認真審計,作審計測試僅僅是做花架子,表面上該做的程序都做了,實質上怎么簡單怎么做,底稿完全掩蓋了實質上對審計準則的違背,這是最大的不謹慎,比不執行程序更具有危害性。
3 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規定的程序進行測試,是常規情況下的一般程序,作為注冊會計師不能照葫蘆畫瓢、機械地執行,而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了解具體情況下,做出專業判斷:應當實施什么程序、獲取什么證據,得出什么結論?做這個行業,敏銳的觀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只知道按部就班走程序的審計人員或審計助理很難成長為一 個優秀的項目負責人或合伙人。因此,不要簡單的羨慕他人的升遷,成功者往往具有必備的許多基本素質。
三、審計組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
注冊會計師的團隊協作精神在審計項目的實務操作中特別的重要。這種團隊的協作精神既表現在注冊會計師與注冊會計師之間、注冊會計師與助理審計人員之間,也同樣表現在審計項目團隊之間。
(一)目前審計團隊在合作中常見的問題
1 臨時組合,磨合期很短
審計業務的特點是每一單業務是相對獨立的,即項目組成員一般不是固定不變的搭檔,特別是業務繁忙的季節,常常是業務來臨,臨時將目前沒有出場的人組合成一個小組,匆匆進場,常常是彼此之間還不熟悉,又匆忙加入到下一個業務中,因此,每次業務都有一個團隊重新磨合的過程。
2 授權和角色定義不清晰
例如,項目經理接受任務后匆匆帶隊進場,根本來不及做審計計劃,所有的工作進場后才臨時決定,審計工作分工不清晰,審計重點和審計要求沒有及時傳達給審計組成員,審計人員不清楚在什么情況下該向誰匯報,審計人員之間不清楚誰究竟該負什么責任,要么出現重復勞動,要么站在一邊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該做什么。這就導致審計組內部的管理混亂,對審計人員之間的分工合作與信息交流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3 缺少會議溝通
由于現場時間很緊,加班加點往往還做不完具體實務,一般審計組很少召開會議,或者審計組經常開會而會議的目標不明確,或者會議成了審計人員爭論問題的聚焦地,所有的問題都在會議上提出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這些都會降低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影響團隊工作氛圍的和諧。這使得項目組的每個成員都專注于局部的問題,而忽視了整個項目的重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二)如何改善目前的團隊合作問題
1 明確職責分工
明確審計組的領導關系及其分工,可以優化審計組內部人力資源的配置,防止由多頭領導和重復性工作帶來的管理摩擦和效率損失。
第一,明確項目經理的責任。審計組的負責人是項目經理,其主要責任是管理審計組。當審計人員的數量過多時,項目經理直接管理就會導致管理幅度過寬,從而失去對整個審計項目的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縮小項目經理直接管理的范圍,對審計組進行分組,增加小組負責人,由小組負責人控制各個小組內審計人員的活動,然后由項目經理對各個小組負責人的工作進行管理。當審計人員的數量不多,項目經理可以直接進行管理時,就實行全權負責制,如果此時設置小組負責人,增加不必要的管理層,會導致管理的效率損失。
第二,明確審計組內審計人員的分工。合理的審計組框架下的審計人員分工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全權負責制下的分工,這種情況下,由項目經理獨立確定所有審計人員的工作,所有審計人員聽從項目經理的調派;第二種是責任分工制下的分工,先由項目經理確定各個審計小組的工作,然后由小組負責人確定各小組內審計人員的工作,審計人員聽從小組負責人的調派。無論哪種情況,審計人員與審計任務之間應當做到不重不漏,這樣可以避免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防止不同審計人員負責同一審計事項影響審計組的團隊協作精神。
第三,每個審計人員要熟悉自己的角色轉換。在這個項目里你可能只是普通審計人員,在另外的項目里你也許是簽字負責的項目經理,所以,對每個項目都要盡心盡力,不要認為是別的注冊會計師簽字,就敷衍了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
溝通就是信息的交流,沒有良好的信息交流,就會對審計項目的實施和人際關系的改善形成制約作用。正確的做法是:(1)經常性的口頭溝通。在每一個審計環節出現問題時,小組成員都要及時溝通,此外,在完成了一個重要階段或者審計項目有了重要突破點時以會議形式溝通。(2)必要的書面溝通。項目經理在制定審計計劃后,一定要將本項目的重點工作、人員分工和時間要求等通過書面的方式傳達給小組的每一位成員,每位成員在進場前務必閱讀審計計劃,大家才可能步調一致。此外,審計組成員與客戶之間,一定要有序溝通,同樣的問題,不要反復去問客戶,同樣的資料,取得一份即可。
四 結論
注冊會計師想要在團隊協作中扮演一個好的角色,以下一些條件必不可少。(1)個人有較強的能力。這既體現在個人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方面,同時也體現在與客戶溝通以及分析問題的水平方面。如果沒有扎實的業務水平,無法在項目中體現自己的能力_那么就得不到團隊其他的成員的信任,自然也就難以和其他成員有更好的合作。(2)在與其他成員協作過程中,謙讓的精神不可缺少。這同樣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工作的積極性,要在可能的情況下,除了很好的完成團隊分配給自己的任務,還應積極幫助其他成員完成工作;二是在計量工作績效和報酬時,不要斤斤計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項目分配。你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那就不要只接受這個職業的光環,更多的是接受這個職業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