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和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提倡綠色,作為能夠反映環境成本,技露環境狀況的環境會計越來趄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環境會計目前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要立適應中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還需要一個過程。
關鍵詞:環境會計;環境成本;環境信息披露
企業實施環境會計及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于我國環境保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企業更好地進行環境成本管理。通過對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使企業能夠以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產盡可能奪得產品,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使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是現最合理化。
(2)幫助企業管理者制定顧及環境和社會的決策。這樣可以體現會計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的決策價值,調動企業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以保證實現最佳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3)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了解企業環境情況和環保形象。投資者只有了解了企業與環境有關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債權人也只有了解了這方面的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企業的償債能力。
1 國外的研究成果
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和探討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馬林(J•T•Marlin)的《污染的會計問題》這兩篇論文為代表,揭開了環境會計研究的序幕。環境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聯系,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環境資產與負債,以及環境污染、防治、開發和利用的成本與費用。分析環境績效與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新興學科。它是以自然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而如今各國在環境會計研究上都取得一定成果。
1.1 加拿大環境會計的研究及成果
加拿大是在環境會計領域較為先進的國家,這可能與加拿大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有很大關系。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在環境會計方面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關于環境會計與審計的研究、環境會計與審計準則的制定及其相關的出版物。到目前為止,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已經完成并正式出版了以下幾份研究報告,它們分別是:
(1)《環境成本與負債:會計與財務報告問題》,該報告涉及的基本議題主要是:環境成本與損失的認定以及資本化抑或列作當期費用問題。它的出版對于在各個領域就職的會計師、管理當局、政府有關機構等都是很有意義的。
(2)《環境績效報告》。它所解決的問題是想為公司提供哪些和如何提供環境績效信息提供指南。主要涉及的問題是:企業對外報告環境績效時考慮的因素以及單獨的環境報告和年度報告中的環境部分的列示、披露。
(3)《環境審計與會計職業界的作用》,該報告廣泛地討論了企業環境影響和環境績效上的受托責任,分析了建立在這一框架內的環境管理、信息系統與審計,探討了執業會計師如何提供環境審計服務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建議。
除此以外,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還出版了《企業與職業界環境事務指南》、《特許會計師》、《對話》等出版物,適應一般企業與會計職業界的需求。為企業妥善地編制財務報告和環境報告、為企業加強環境管理、為會員們從事環境事務審計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指導和幫助。
1.2 美國環境會計的研究及成果
美國環境會計研究主要是從環境成本和環境負債的確認、計量與報告角度進行的。美國二三十年來頒布了一系列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主要有《清潔空氣法案,及其修正案、《有毒物資控制法案》、《安全飲水法案》和《污染預防法案》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對企業的環境污染預防、降低和治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些要求的兌現相應招致了一系列環境成本與環境負債的發生。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5號公告《或有事項會計》是指導企業進行環境事項會計處理的重要文件之一,主要涉及的是如何確認或有負債與損失。在如何記錄環境支出上,其新興問題特別工作組先后發表了3份公告:《石棉清理成本的會計處理》、《處理環境污染成本的資本化》、《環境負債會計》。前兩份公告就某些由環境問題引發的支出是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做了說明,第三份則就環境負債的估計提出了建議。
2 國內環境會計研究的現狀
(1)實證性的研究成果偏少,環境會計實務研究巫需加強。從我國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雖然在研究廣度和深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規范研究領域,實證性的偏少。另一方面,成熟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還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形成,所以目前應該加強環境會計實用性理論的研究。盡快開展環境會計實踐。環境會計的實施不能等到理論成熟了才開始,而應該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在披露內容和方式等方面還不完善,沒有建立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框架。這一問題的存在,無疑成為制約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一大“瓶頸”,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無章法可依,已經取得研究成果也無處可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環境會計實踐研究的發展。
3 我國當前環境會計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中國政府于1994年制定《中國21世紀議程》,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傳統的GDP統計核算方法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需要修正,而“綠色GDP”的計算和核算,又需要以微觀企業的環境會計核算為基礎。環境會計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導企業對環境支出和環境成本的重視,并探索環境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然而,我國當前環境會計發展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
(1)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的制定有待健全與完善。建立和實施環境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也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因此必須得到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有關環境會計制度規則方面的研究比較薄弱。使得環境會計的實踐沒有規范可循。
(2)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尤其是企業的環境資源意識較差。當前,國內全社會范圍的環保意識還沒有形成,公眾對美化及治理環境的認識不夠,導致對企業的環境保護業績也不夠重視;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造成對自然資源的嚴重損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各種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不對外或極少對外披露企業的環境事項及由此而起的潛在風險。
4 對我國未來環境會計發展的建議
(1)推進環境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制定。發揮政府部門對環境會計的宏觀規范作用,推進環境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建設。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在體系、覆蓋面、實施細則及可操作性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使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增強實務的可操作性與統一性。雖然2006年2月,財政部新發布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中并未涉及環境會計的內容,但這標志著我國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相信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只是時間問題。
建立健全會計制度,依據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有關環境會計原則設計會計制度,以指導和規范企業的環境會計核算,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便于會計人員進行環境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保證環境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并且可以實行環境會計獎懲制度。從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為鼓勵企業自覺保護和治理環境,政府財稅機關有必要研究并訂立相應的業務規則,使得環境管理涉及到的經濟支出的處理有規可依,也有比較一致的評價標準。
(2)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經驗。促進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同步發展。發達國家環境會計的研究起步早,目前在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上已有經驗可循。我們應在了解其環境會計發展歷史、現實狀況,把握其來龍去脈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國的現實國情,有目的、有針對地吸收和借鑒有益于我國的環境會計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同時。要加強與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減少開發中的重復勞動,加快我國環境會計理論、實務的發展,一方面可以創造條件,鼓勵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環境審計工作,另一方面在會計職業團體內部設置專門的委員會或小組開展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工作。
(3)重視環保、資源部門作用,通力合作推進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環境會計是環境科學與會計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應用性學科。因此,在實踐中要處理好環境會計與環境保護部門、資源管理部門的關系。實施環境會計并不是要分擔環境保護、資源管理部門的部分職責,它是企業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它部門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實現他們之間的通力合作,是推進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前提。
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國家環保部門應對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做出技術性基礎規定。如:確定強污染行業名錄、協助國家立法機關建立和健全環境審核制度、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應披露的主要污染指標數據、在審計機關對上市公司進行環境審計時提供理論支持等;政府部門在制定會計法規,準則時,應參考環保部門的規定及資源管理部門提供的相關數據將環境問題納入會計法,企業的會計部門則應按照國家會計法規、準則的規定,準確及時地對外披露本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并接受環保機關、證券監管部門和社會審計機構審核。
總之,要更好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工作,各部門必須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又要加強合作,共同努力。
(4)增強公眾和企業的環保意識,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建立實施中國環境會計是一個跨世紀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內容復雜,除了需要加強法律等的強制作用外,還應調動社會各界做好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包括加強對公眾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引導設立綠色投資機構等,
?、購娀髽I領導、管理人員、會計人員的環保意識,充分認識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密切聯系,建立健全適應本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逐步自愿主動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趯嬋藛T要進行環境及環境會計相關知識的培訓,更新其系統的知識結構,以便適應環境會計的要求,更好地參與會計管理工作。
?、奂訌妼Νh境會計人才的培養,主要以大中專院校為主要培養基地,在財會專業增加環境會計方面的課程,有條件的院校可開設環境會計專業,為企業培養環境會計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可帶動企業原有的財會人員,配合環境會計工作的實施,提高財會人員企業實施環境會計及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及相關人員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