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內部會計控制 問題 探討
主要內容: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和企事業單位實際情況,提出了部分單位在內部會計控制方面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其對企事業單位改革與發展的危害性,談了如何加強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和搞好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現實意義。
內部控制是為了減少單位的決策失誤和工作缺陷或提高本單位經濟效益,充分有效地獲取和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而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單位內部運用會計方法和其他經濟手段對財務會計工作和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的內部控制。內部會計控制的概念是在經濟活動中逐步演進中形成的,歷史上最初的控制形式是內部牽制,這種古老的管理思想發源于古代埃及的國庫管理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控制的關系是一致的、和諧的,因為會計活動本身就是管理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企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時期有所不同,改革開放以前,在經濟活動中,計劃、法律、道德起了決定性作用;而改革開放初期,管理上有很多薄弱環節,人才缺乏、在摸索中發展,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與探索,吸取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我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已經比較健全了。我國新《會計法》十分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確立了內部會計控制失誤承擔的法律責任,財政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緊緊圍繞會計控制的目標和原則、基本原則、會計控制的內容和方法及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檢查作了明確規范。但由于我國企事業單位管理者水平層次不一、人才缺乏、利欲驅使,使很多企事業單位仍然存在財務信息失真、管理舞弊、財務風險加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主要是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實施存在不少問題。
古人云:“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城,不謀長遠不足以謀一時”,管理者不能只為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強化內部會計控制是一項戰略性規劃,知不足才能求發展,下面我具體談一下企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方面的若干問題。
一、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原則性問題
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既不能和國家法律法規有沖突更不能只為應付上級檢查或工作達標,很多單位在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方面做得還不夠,而且內部會計控制涵蓋面不全,只能約束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部分人員,對單位涉及會計工作的某些經濟業務和相關崗位失控。內部會計控制沒有真正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中去,特別是內部會計控制執行的監督缺乏力度,甚至沒有監督工作。內部會計控制跟不上外部環境變化,不能隨著業務職能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完善。例如:2005年甘肅省審計機關 1-9月份共完成審計項目71個,查處各類違規行為資金 7.97億元, 其中收繳財政資金6131萬元,促進擠占挪用資金歸還原資金渠道7.28億元,減少財政撥款和補貼885萬元;據統計廣東省2000年至2004年全省各級審計機關對10772名領導干部進行了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共查出單位違法違規問題金額353億元,損失浪費金額47億元,管理不規范金額612億元。可見我國企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工作任重而道遠,不是沒有制度,而是執行的不好,給國家和單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縱觀這幾年的經濟案件、腐敗案件,無不是由于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薄弱,管理上出現漏洞給少數人可乘之機。可見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應該負責,不然內部會計控制就是一句空話,很完善的制度沒人去執行比沒有制度更可怕,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失效的結果輕則導致單位資金流失、會計信息失真、財務風險加大、經濟效益下滑,重則導致企業破產,所以企事業單位必須從重項目輕管理、重外部公關輕內部控制的意識中擺脫出來,這對單位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二、內部會計控制方法上的問題
很多企事業單位在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方面不夠嚴格,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和執行該項經濟業務的職務分離不開,如:有權決定或審批材料采購的人員兼職采購工作的現象在中小企業和事業單位中普遍存在,銷售部門代理或經手收款業務的現象屢見不鮮,還有一些單位非財務部門從事各種收款業務,這都違背了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這種現象直接后果會導致單位經濟效益的下降,小團體利益增加或經濟犯罪。 授權批準控制方面相對其他環節做得較好,但授權批準范圍、權限、程序、責任方面缺乏明確規定,單位內部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各種經濟業務,不能超越權限,或變通處理。一般授權控制方面較容易規范;特殊授權難以擺脫人情、關系、利益網。缺乏監督機制也是目前授權內部會計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預算控制方面應該加強,在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的環節的上缺乏功夫,有些單位不重視預算,預算和實際相差很大,不進行調整,預算編制不規范,不能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和采取改進措施,不能嚴格控制無預算資金支出,隨意性支出較多。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資金要實行集體審批制度,不能一個人說了算。預算控制做得好也可以控制不合理支出、重復性投資建設、堵塞漏洞,它是增收節支的有效途徑。 缺乏風險控制機制,特別是目前我國很多企事業單位資金短缺,靠巨額貸款求發展,更應當樹立風險意識,必須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聘用確實有真才實學的高級管理人才專門從事識別、評估、預警風險,對投資風險進行分析、報告,對單位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控制。特別是事業單位、高等院校更需要投資風險的控制機制,以適應目前的經濟發展和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電算化條件下會計系統控制及信息技術控制難免存在問題,主要是企事業單位會計及管理人員素質偏低,會導致電算化會計控制環節出問題。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很多在手工記賬時出現的問題已迎刃而解了,但計算機電算化更需要嚴密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市場上財務軟件不正規,部分會計軟件在業務處理上不符合內部會計控制要求,例如:在會計差錯更正方面的處理上有的財務軟件可以更改上年或前幾個月的原會計憑證和賬簿,這在手工處理上等于把已經結了賬的賬本撕掉,重新記帳的更正辦法,但計算機不費吹灰之力,可以恢復到以前的未記賬狀態,當然這種技術手法一般不會在日常業務中使用,它有先進的一面,但也是一個巨大的漏洞,也違背會計制度,與會計差錯的正確更正方法不一致。還有一些支票處理軟件可以打印出支票和存根上收款單位不一致的支票或沒有收款單位的支票,這種軟件不和會計系統軟件聯網,根本不符合會計內部控制要求,達不到靠電算化手段來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我國《會計法》第十三條第二款明文規定:“使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其軟件及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這就是說會計軟件也要遵循內部會計控制規則。計算機舞弊是信息技術控制的不容忽視的另一個問題,它是一種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手段實現個人目標或組織目標來滿足某種需求,這種需求可導致犯罪,因此,信息技術控制更需監督,消滅計算機舞弊產生的環境,沒有舞弊存在的土壤才能阻止舞弊活動繁衍生長。這就需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提高管理者信息技術水平,加強監控,采取各種防范措施,加密技術、程序控制、數據處理功能保護、跟蹤檢測信息等等,防止舞弊者盜竊單位經濟資源、各種財務數據、仿造或偽造處理或數據庫的篡改增刪。
三、內部會計控制內容方面有疏漏,或在某些方面有所放松,或缺乏監督制。
現金流的內部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科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形容木桶的外圍是由許多木板保衛著,木桶的容水量并不取決于那些較長的木板,反而取決于最短的木板。如果你要增加木桶的容水量,增加木桶的較長的木板是沒有作用的,而真正需要的是增加木捅中最短木板的長度,因為短木板是薄弱環節,也是木桶容水效應的的突出制約因素。企業的現金流類似木桶的最短的木板,要保持企事業單位正常經營活動,必須降低各種控制風險,把現金流這一薄弱環節控制住。 在貨幣資金控制方面,必須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嚴格執行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制度及回避制度,即單位負責人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會計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出納工作。認真執行授權批準制度,嚴格執行現金控制制度,明確開支范圍,定期檢查清理銀行帳戶,嚴格印章控制手續,定期監督檢查。目前,私設小金庫、帳外賬、兩套賬、收入不入賬情況在中小企事業單位及其基層單位或多或少的存在,中小學亂收費、賬外賬現象比較突出,有些是為了局部利益,小團體或個人利益,這些狀況也就談不上內部會計控制了,這是財務制度不允許的,它會導致單位財務管理的混亂,甚至腐敗犯罪,從根本上使單位或多數人經濟利益受損。 以上從幾個方面分析了某些企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一些問題,從這幾年各地審計機關披露的有關信息和移交司法部門處理的一些貪污腐敗等經濟犯罪案件來看,加強我國企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單位的內部控制要做好,首先應該注重以上幾個方面,一個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方面出現了問題,往往會嚴重制約單位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2005年11月1日西部商報新聞,“甘肅審計嚴審不怠”
2005年10月19日南方網訊,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江青粦
在建立“實時在線財政預算監督系統”會上的講話。
蔣燕輝著《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作者:段瑞祥 文章來源: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