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依照我國現行制度,國家及企業等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嚴重不足,多數無形資產在財務核算中無法得到反映。文章在對我國現行無形資產確認及計量方面的缺陷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擴大無形資產確認范圍;自創無形資產的研究和開發費用資本化等計量與分析的措施。
關鍵詞:無形資產;價值計量;確認范圍;資本化
在知識經濟社會里,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結構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我國在資產評估實務中運用單項評估和整體評估的無形資產只有12項,多數無形資產在財務核算中無法得到反映,甚至目前最稀缺的生產要素——智力資源都無法體現。因此借鑒國際準則對無形資產確認計量的方法,正確科學的確認計量無形資產,就成為我國評估理論與實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現行無形資產確認及計量方面的缺陷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為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確認是指將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記錄并將其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過程。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與國際準則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及缺陷:
第一,無形資產確認原則、確認范圍的不足。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其一,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二,該資產的成本可以可靠的計量。這兩個條件無論是對外來還是自創的無形資產均適用。但由于無形資產的價值具有不確定性,為遵循謹慎性原則,一般只有在能夠確定為取得無形資產而發生支出的條件下才能將無形資產的成本計量并確認為無形資產。按照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和商譽。而商譽僅對產權變動商譽確認,對自創商譽由于其成本的不確定性并不予以確認。
第二,無形資產計量模式的局限——違反客觀性原則。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比例日趨增長,相比之下,固定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比重變得越來越小。這就使得以歷史成本原則為基礎的計量模式逐漸不適合計量以知識為代表的無形資產。根據《無形資產準則》規定:自行開發并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于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此種計量模式雖簡單易行,但缺乏合理性,使得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背離,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
第三,現行無形資產成本定價對國家的危害。從國際、國內情況來看,一些企業為了向社會展現自身形象或者誘騙股東,或為了體現領導者的經營業績,或處于其他不良目的,往往利用財務報告提供虛假信息,粉飾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利用關聯方交易,是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受現行無形資產成本定價限制,其交易價格遠遠低于實際公允價值,以至于在財務報表當中夸大目標公司的利潤,對外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國家稅收同時在這種關聯方交易中流失。
第四,現行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模式不利于發揮職工的積極性。知識經濟環境下,人力資產在企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人力資產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理應予以確認并加以計量,使作為人力資產載體的人——企業職工成為相應部分資產的所有者。而在現今無形資產確認和計量原則下,這一點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必然會有損職工的積極性。
二、對現行確認計量無形資產方面的改進措施
第一,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對于企業的無形資產不要僅局限于《無形資產準則》規定的專利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要從實際出發,對自創的商標、品牌、質量認證體系、綠色食品標志、環境管理體系等新的無形資產均進行確認,以全面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
第二,自創無形資產的研究和開發費用盡可能資本化,并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進行計量。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應該對自創無形資產研究和開發支出盡量資本化,以便將來對自創無形資產合理確認與計量價值。專利權、商標權等須經有關部門批準后才能確認的無形資產,可采用成本法,其最終入賬價值不僅包括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登記費、律師費等相關支出,還包括研究與開發費用。對于非專利技術,由于無須經有關部門批準承認,因此最初入賬價值應以研究與開發費用為準。
第三,無形資產確認并予以計量后,應對其定期進行評估。無形資產在確認入賬后,應建立無形資產評估系統,根據評估價值來調整其賬面價值,以真實反映無形資產價值。因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商譽、品牌等無形資產在某一特殊時點進行了確認,在以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可能得以延續、發展,也可能走向消亡,它是一項可能隨時變動的資產。
第四,會計計量困難的無形資產,要求企業在報表附注中充分披露。為防止國家稅金流失,按照當前的企業會計準則,在僅僅對自創無形資產的注冊費用及律師費用給予確認無形資產成本的制度下,可要求當關聯方之間存在無形資產交易時,必須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并且交易雙方要按照市場公允價繳納稅金。
第五,對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進行確認及計量。在知識經濟時代,最稀缺的資源為人力資源,即具備創新意識的高科技人才和具備資源配置能力的企業家。在目前還不存在統一的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系統情況下,對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至少要在報表附注中予以揭示披露,并將其價值在企業經營成果的分配上反映出來,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企業職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同時又便于投資者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