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毫無疑問,“新能源經濟”即將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并以一種全新姿態改變現今的商業格局。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還是一種新的企業發展觀,新能源經濟都是一條繞不過去的道路。
從上世紀以來,每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之后,都醞釀著一次新的產業和技術革命。而這一次,有專家預測下一次產業和技術革命,將會是一次改變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能源革命。盡管沒有人能夠預測,下一次產業和技術革命到來的準確時間,但是從目前各國的政策看,從投資者的行動看,新能源無疑是大家聚焦的熱點,以及準備搶占的新的戰略制高點。
而伴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中國的低碳經濟計劃將正式啟動。企業所要面臨的,將是一種新模式——低碳經濟的機遇與挑戰。毫無疑問,“新能源經濟”即將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并以一種全新姿態改變現今的商業格局。
“低碳”撲面而來
如果說“低碳經濟”曾經只是一句口號,那么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它正在變成行動。
從已經公布的資料看,美國提出在未來三年要將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量提高一倍,到2012年的新能源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10%,到2025年要占25%。今年美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近60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30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并計劃到2030年達到2億千瓦。
不僅如此,在未來十年,美國還將投資1500億美元發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而英國政府提出,計劃在2020年前提供1000億美元建7000座風力發電機。德國則提出,計劃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就業規模超過傳統的汽車產業。此外,世界各國也在紛紛調整和重新審視本國的核電發展計劃,一些國家已經制定了新的核電站建設計劃。
在世界范圍內,一場摒棄傳統能源另辟蹊徑的新能源革命,無疑已經撲面而來。在這場山雨欲來的風暴中,我國自然不能居于人后。
不過理性地分析,我國新能源才剛剛起步,從總量上看也還非常小,與國外成熟的規劃與技術相比,就像一個剛初生的嬰兒。以風電為例,我國現在裝機容量只占電力裝機總量的1.7%,并且受風力資源、技術、裝備等制約,發電量很低,只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0.2%不到。核電占一次能源消費約占0.6%,太陽能發電量更微乎其微。
令人尷尬的是,一方面,我國的新能源經濟還在蹣跚學步,另一方面,卻早已傳來了過熱的消息。多晶硅出現產能過剩的苗頭,需要加以規范,這已經是困擾了我國光伏產業多年的難題。近些年來,有些企業盲目地投資建設風機整機制造業,70多家企業中只有少數真正具備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一些企業只有幾臺的組裝能力,缺乏核心技術,一些廠家沒有生產和應用過一臺風機整機。這些都是在新能源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理性投資。
不過總體而言,依托石油、天然氣的“高碳經濟”已面臨衰退,選擇“低碳生活方式”,進行“低碳消費”已成為當下時髦的話題。尋找低碳經濟的商機,正成為政商兩界共同的新思維。而發展新能源,恰恰是低碳經濟的一個主要突破口。
路徑探索
去年年底,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會上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均作出表態。據此,可以認為我國新能源和節能減排行業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盡管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至今沒有出臺,但是新能源產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被業內人士看作是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開始。
實際上,很多地方政府新能源產業規劃已經出臺,并且力度還走在了中央前面。有專家預測,除了幾乎壟斷中國傳統能源行業的國有企業正在將觸角伸向新能源的各個領域之外,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新能源行業也開始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而對于新能源經濟的路徑探索,也正在進行之中。在2010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規劃了一個有關2010年新能源的藍圖:在新能源領域,制定專項規劃,建立準入標準,引導多晶硅、風電裝備等產業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有序發展,編制重點技術推廣專項規劃和推薦目錄。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為2010年金融配套政策定下基調。其中,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在2010年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據透露,本次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與此前的多項產業規劃一樣,主要的內容是未來三年內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任務,“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最大的特點在于內容非常具體,三年內具體目標和措施都將一目了然?!?
由于近年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在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目標相比2007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將有顯著的提高。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除了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以及核電之外,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和新材料也將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內容。
一旦各方翹首以盼的新能源政策及時出臺,將對相關行業構成推動作用。有分析稱,水電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將從2008年底的5%提高到明年的8%,這意味著我國水電發電量在今明兩年內將暴增60%;而風電的1個百分點則意味著風電發電量增長將實現翻番;同時,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產業也將大幅增長。
在財富效應與政策刺激的疊加作用下,一批新能源企業正在國內迅速崛起。新能源行業的興起及其未來的發展預期,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機會。因此有分析人士預計,隨著能源供應緊缺及煤炭價格的不斷走高,到2012年,常規火力發電的價格將突破1元,如果光伏發電的發展如預期所示,將得到政策資金的全力追捧,整個光伏產業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同樣的,取之不盡的風電、替代燃料石油的生物質能、技術成熟的核能也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會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并在資本市場上的機會則表現為長期布局。
開路先鋒: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經濟的開路先鋒,無疑當屬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谝呀浬仙蔀閲覒鹇缘募夹g革命,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低碳經濟”最重要的著力點和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新增長點,格局正在逐漸明朗。
早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簽署的《中美聯合聲明》談到:中美雙方在未來5年對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投入至少1.5億美元,優先的課題就包括清潔汽車,也就是綠色能源汽車,雙方啟動中美汽車能源倡議,使兩國在未來數年有幾百萬輛電動汽車投入使用。
去年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也提出在未來3年,中國將形成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性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具有通過認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對于中國汽車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工信部明確表示,將研究制定《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行動計劃》,實質性扶持政策會逐步頒布實施??梢灶A見的政策包括:13個試點城市出臺新能源車配套支持方案,包括資金、電站建設以及減免稅費、通行費、停車費等;100億元技改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補貼辦法實施細則出臺;修訂政府公務車配備管理辦法,明確新能源車配置比例;國家出臺針對普通消費者的購置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臺針對新能源車的稅費減免辦法;制定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明確未來20年保有量目標。
預計至2011年末,中國實現乘用車新車銷售5%為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將達到50萬輛/年,而其他地區年增長率可保持30%。據此預測,2011年末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82萬輛/年。而假如2009年至202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復合增長率為5%,2020年末中國乘用車銷量規模預計為16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應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預計接近20%,年銷量接近300萬輛。
國家戰略的定位高度將急劇強化政策對產業的扶持力度??梢灶A見,對乘用車領域的大力扶持將是政策力度躍升的重要表現。
然而,自2009年開始,在政策導向下,一方面,電動車成為各大企業集體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為了獲取國家補貼,地方政府及各大企業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潮”,盡管不少業內人士呼吁給新能源汽車產業“降溫”,改變目前“一窩蜂”甚至“大躍進”的現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中的“誘惑”自然也是顯而易見的。
中小企業如何參與?
專家預測,低碳經濟所帶來的新商機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充電電池、智能電網等節能環保產業。包括風電、建筑節能、新能源汽車等諸多新興行業,更可能是一個可在未來40年高成長的、可持續關注的投資機會。多方觀點均認為,民營資本將成為新能源經濟的重要力量。
今年首次發布的“胡潤低碳富豪榜”證明,綠色商機已經成就了一批企業,從低碳財富榜的行業人數上看,經營太陽能的有9位,經營充電電池的有4位,垃圾回收處理的有5位,水電和風能發電各有1位。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互聯網引領經濟的時代過去了,金融引領經濟的時代過去了,那么誰會成為下一個經濟——低碳經濟的引領者?我們有理由相信,低碳經濟的大幕才剛剛拉開,而中小企業參與其中的機遇更是數不勝數。
1.新型食品
隨著世界肥胖問題的日益嚴重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新型”食品將成為食品行業下一個“熱點”。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已經預料到它的發展前景,開始涉足“低碳”食品領域,雖然目前開發的此類產品還不是很多,但從長遠來看,它的開發空間和發展機遇是任何有遠見的食品企業不愿錯過的。
新型食品最重要的一項特征就是低糖。眼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公司推出了低糖飲料,一些啤酒企業也紛紛推出低糖啤酒。此外,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作為新型食品的一部分,也吸引著廣大消費群體。
2.新能源家居
近年來,環保家居、綠色家居充斥著家居裝修界,這代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從環保材料到環保裝修,從奢華裝修到人性化設計,從進口材料到普及國產化,從砍伐樹木到建設速生林,從發光頂設計到太陽能燈具……新能源家居生活也逐步開始流行。
家用電器會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變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政策的引導下,嗅覺靈敏的企業聞風而動,紛紛加大節能技術研發力度,廚衛家電企業更是加快了研發步伐。一些廚衛商家率先運用低碳技術推出“低碳”、“環?!钡臒崴鳌N衛套餐、吸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柜等一系列符合新潮流的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3.節能建筑
建筑節能主要包括:根據國家有關建筑節能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重點圍繞建筑物墻體、樓(屋)面、遮陽等建筑圍護系統,空調、照明等設備系統,太陽能、地熱(冷)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建筑工程項目,應采用節能型建筑結構、材料、器具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減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隨著國家建設部對節能建筑的重視,將會給許多行業帶來商機。
4.新能源農業
現在人們一談低碳經濟,講工業的多,講城市的多,講鄉村的少,講農業的少。實際上,發展低碳農業潛力巨大。
21世紀,依靠水土為中心的傳統農業將接近或達到承載能力的臨界狀態,這就需要尋求新的出路。首先是微生物的利用,專家們稱之為白色農業。目前農村微生物運用最廣泛最有成效的是沼氣。其次是將農村各種廢棄物化害為利、變廢為寶,進行循環利用、深度利用,充分利用太陽能和生物質能代替化學能。
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還是一種新的企業發展觀,新能源經濟都是一條繞不過去的道路。其中的機遇與挑戰,還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