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十五”和“十一五”計劃期間,是交通基礎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引人注目的是各等級公路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但是一些少數干部利用工作之便,貪污國家建設資金,嚴重損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文章從“準確把握財務監督和審計監督的作用,加快交通建設部門財務會計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交通建設審計監督體系,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監督隊伍”四個方面進行理性探討。
關鍵詞:交通;公路建設;財務監督;審計監督
“十五”和“十一五”計劃期間,隨著我國各等級公路條條全線通車,提高了各省、市、縣、鄉(鎮)運輸能力,降低了運輸成本,增強了運輸的安全性,有效地改善了投資環境、優化了產業布局、促進了資源開發利用。但是,一些少數領導干部利用征地拆遷、補償、工程建設等工作之便,采取虛報冒領和挪用轉移等手段貪污國家重點建設資金的官員犯罪大案、要案接連發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腐敗案件易發、多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嚴重損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極壞的影響。透過這些案件,可以看出與會計部門不遵守規章制度、違規操作,財務、審計監督不力有著密切關系。針對各等級公路投資大、建設期長的特點,建設單位從建設項目立項開始到竣工期間,建設資金在使用管理過程中發生的挪用、截留、虛報、墊支等各種漏洞,以及建立的各項管理制度的執行應該進行全方位的財務、審計監督。
一、準確把握財務監督和審計監督的作用
財務監督是財政監督的基礎,是整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事業等單位的財務部門依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以及會計準則等,通過貨幣收支和綜合性價值指標,對其生產經營和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的監督。在財務管理活動中,要達到五個最基本的要求:以最經濟的方式籌集資金,以最合理的標準運用資金,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資金,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資金,以最嚴格的要求進行財務監督。從這五項基本要求出發,規定了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一是合理編制單位預算,科學配置資金;二是以法組織收入,貫徹節約支出原則;三是健全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加強經濟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五是及時、準確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控制和監督。財務監督職能是判斷本單位、本行業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既定的標準,對違反標準的行為予以揭露,并提出糾正措施或提出處理處罰建議。交通建設部門要切實加強財務資金監管體系,認真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交通行業資金監管的特點和規律,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和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加強源頭防范,加強建設項目實施過程和竣工階段的財務管理與資金監督。
審計監督是國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產物和推動民主法治的手段,也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工具。審計的本質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審計監督的根本目的就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推進依法行政,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要更好地實現審計監督服務的目標和任務。《中國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結果報告。交通建設部門審計的主要目標就是對按照批準的概預算建設內容和建設成本中的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進行審計監督。建立嚴格的基本建設工程價款結算程序,嚴格按照合同規定的要求執行,沒有合同或超出合同之外的一律不予支付,保證合同的嚴肅性,確保建設資金的依法合理使用,防止建設過程中的弄虛作假、鋪張浪費、肆意揮霍、奢侈腐敗,嚴肅財經紀律,制止頂風違紀。審計監督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符合性測試,并監督單位內部的各項規定的落實情況,了解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促進單位領導及時改進工作,完善制度,保證資金合理、有效、安全使用,提高交通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快交通建設部門財務會計制度體系的建設
深化交通建設部門財會改革,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有利于促進交通事業發展的財會管理體制,以提高交通行業財會工作質量和服務效率。規范財務管理行為,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進一步加大行業財會改革力度,繼續推進財政和稅務各項改革。按照依法理財規范管理的要求和各項改革實施的進程,結合交通財會業務的特點,加快交通財會法規、制度的建設,形成以國家財會法規制度為基礎、以行業制度辦法為主體、以單位內部制度細則為補充的具有行業特色的財務會計制度體系,進一步形成規范的有交通行業特色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體系。堅持資金營運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相統一的經營原則,強化資金的集中統一管理制度;嚴格資金業務的授權批準制度,強化重大建設資金投向的集體決策制度;健全資金業務的風險評估和監測制度,嚴格控制資金流動性風險;建立科學的資金管理考核制度。
三、建立健全交通建設部門審計監督體系
加強交通建設部門管理,強化和規范各項資金的審計監督,切實保障各項資金的及時到位和合理使用。實行資金專戶存儲、專款專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建立健全獨立、不受外界干擾的審計監督體系。財務管理機構是否合理,財務資金管理手續是否合規齊備,賬務處理是否合規;征地動遷核定數據方法及補償資金撥付對象是否統一、規范、準確;合同管理是否規范,是否按合同規定支付資金;是否截留各種稅費;工程項目管理是否規范,是否存在轉包、分包現象;各項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出借資金、對外投資等現象;投資核算手續是否健全、合規,是否存在擠占成本現象;各項建設項目是否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單獨立戶,資金使用是否專款專用,是否存在大額資金長期滯留在賬戶上;會計基礎工作執行如何,投資包干協議的執行是否真實、準確、合理、合法,賬務處理是否合規,債權、債務的形成是否真實,固定資產購置手續是否齊備;現金、銀行存款和備用金管理是否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等等;審計機關(部門)都要跟蹤到位。
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監督隊伍
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交通行業財務、審計隊伍,著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在政治方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視對監督人員的選用,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思想作風正派,敢于堅持原則,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刻理解黨風廉政建設和財務、審計反腐敗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頂住歪風邪氣,同一切破壞財經紀律、制度及貪污盜竊的行為作斗爭,增強做好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二是在業務方面,要有扎實的財務、會計、審計、企業管理、統計、計算機、工程、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熟悉本行業的經營、運作模式和較高的協調溝通能力。三是繼續教育方面,要不定期地進行政治思想、業務培訓,及時充電,補充新知識。努力實現管理模式規范化、財會方法科學化、財會隊伍人才化、審計監督手段跟蹤化,進一步促進交通行業整體資源配置最優化,整體效益最大化,使交通財務、審計在效率質量有較大提高,為交通事業又快又好的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資金保障和審計監督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淑華.論交通基本建設單位財務監督與內部審計[J].北方交通,2007(2).
2、翟繼光.審計法規與審計準則[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3、沈言.國家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基本內涵和實現路徑[J].現代審計與經濟,2008(6).
4、董大勝.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Z].在新中國內部審計制度實施25周年研討會上的講話.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路橋通行費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