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核算論文 > 淺析企業職工薪酬的計量與核算

淺析企業職工薪酬的計量與核算

 摘要:當我們去某家企業應聘時,主要考慮該企業的發展潛力以及在市場中的地位。其次,該公司的工資福利也成為我們選擇某企業的主要因素。企業支付給職工的薪酬是企業成本費用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會計核算的一個重要方面。新準則規定,企業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同時,新準則規定。所以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均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既保證了職工薪酬核算渠道的統一性,還保證了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關鍵字:職工薪酬;新會計準則;應付職工薪酬

  不同企業的職工薪酬構成不同,例如:我是某個商店的員工,我的工資構成主要是底薪+提成;小芳是某家保險公司的職員,她的職工薪酬包括底薪+提成+獎金+五險。那么,職工薪酬由哪些要素構成呢?

  一、職工薪酬準則的特點

  1、職工薪酬的范圍。新準則規定:企業年金,適用于《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以股份支付為基礎的薪酬,適用于《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新準則將特殊性質職工薪酬放在其他具體準則中進行規范,既適應現代企業對職工養老保障、激勵機制管理發展需求,亦盡力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2、職工薪酬的定義。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職工薪酬包括:(1)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2)職工福利費;(3)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4)住房公積金;(5)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6)非貨幣性福利;(7)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8)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新準則明確規范了職工薪酬定義,

  3、職工薪酬的職工范圍。新規則規定,職工是指下列人員:(1)企業訂立正式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含全職、兼職和臨時工);(2)企業正式任命的人員(如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和內部審計委員會成員等);(3)在企業計劃、領導和控制下,雖與企業未訂立正式勞動合同或企業未正式任命,但提供類似服務人員。準則對職工范圍的界定,打破了原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用工制度的界限,從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出發,強調實質上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全部人員,都應納入職工范疇。

  二、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

  (一)職工薪酬的確認

  1、國家確定了計提基礎和計提標準的,按規定標準計提。 這部分包括“五險一金兩費”,“五險”即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包括補充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一金”即住房公積金。“兩費”為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2、沒有規定計提比例和計提基礎的,企業應該根據歷史經驗和實際情況,合理的預計當期應付職工薪酬。實際發生金額小于預計數,應該補提;實際發生額大于預計數,應沖回。

  3、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應付職工薪酬,選擇恰當的折現率,按折現后的金額計入相關資產或當期損益。折現前與折現后金額相差不大的,也可不折現。

  4、以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產品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為應付職工薪酬。

  5、企業將擁有的房屋、車輛等資產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根據受益對象,將其應計提的折舊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租賃住房給職工無償使用的,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租金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難以認定受益對象的,計入當期損益和應付職工薪酬。

  新準則規定,所有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均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也在該科目中核算。

  (二)“應付職工薪酬”下要設置明細科目

  在“應付職工薪酬”下要按照“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1、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

  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應當按照“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應付職工薪酬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

  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家屬藥費、個人所得稅等),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企業向職工支付職工福利費,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科目。企業支付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工會運作和職工培訓,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向職工給予的補償,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

  2、企業應當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對發生的職工薪酬分別以下情況進行處理:生產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勞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烽火獵聘資深顧問認為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銷售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銷售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應由在建工程、研發支出負擔的職工薪酬,借記“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科目,貸記本科目。

  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借記“利潤分配--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職工薪酬的結余。

  工會經費,每年只要交一點,就可以全部抵扣所得稅.

  每個月提工資的時候,同步把14%的福利費、2.5%的教育經費,2%的工會經費一并提取

  三、職工薪酬的應用舉例

  例1:ABC公司2008年10月,購進了100套全新的公寓擬以優惠價格向職工出售,ABC公司有100名職工,其中直接生產人員80名,公司總部管理人員80名,公司擬向直接生產人員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買價為40萬元,向職工出售的價格每套為30萬元;擬向管理人員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購買價為50萬元,向職工出售價格每套為40萬元。售房協議規定,職工要取得住房后必須在公司服務10年。

  公司在出售住房時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30.00×80+40.00×20=3200.00

    長期待攤費 1000.00

   貸:固定資產 40.00×80+50.00×20=4200.00

  出售住房后的每年,公司應當按照直線法在10年內攤銷長期待攤費用:

  借:生產成本 (40-30)×80÷10=800000.00

    管理費用 (50-40)×20÷10=2000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1000000.00

  同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1000000.00

   貸:長期待攤費用 1000000.00

  例2:某公司應發工資1000元,其中生產部門直接生產人員工資400元,生產部門管理人員工資100元,公司管理人員工資200元,銷售人員工資300元.假設公司應承擔的福利費為工資總額的14%,按工資總額的2%和1.5%分別計提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 470金額為400*(100%+14%+2%+1.5%)

   制造費用 117.5金額為100*117.5%

   管理費用 235金額為200*117.5%

   銷售費用 352.5金額為300*117.5%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1000

   ——福利費 140

   ——工會經費 20

   ——職工教育經費 15

  例3、大佬公司5月份工資如下:管理人員2000元、銷售人員3000元,生產人員50000元。五險一金兩費的計提比例分別為:五險35%,住房公積金8%,工會經費2%、職工教育經費1.5%。相關帳務處理如下:

  ①分配本月工資

  借:管理費用 2000

    營業費用 3000

    生產成本5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55000

  ②計提五險一金:

  借:管理費用 930(2000*46.5%)

    營業費用1395(3000*46.5%)

    生產成本23250(50000*46.5%)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19250(55000*35%)

   -住房公積金4400(55000*8%)

   -工會經費1100(55000*2%)

   -職工教育經費825(55000*1.5%)

  ③實際支付上述五險一金兩費時,根據實際支付的金額作如下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

   -工會經費

   -職工教育經費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參考文獻:

  [1]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2006)》,財會(2006)3號。

  [2]《新企業會計準則學習指導與操作實務》,中國商業出版社2006年版;

  [3]《2007年最新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標準全集》,中國稅務出版社2007年版;

  [4]《解讀新準則下的應付職工薪酬》,《現代商業》2008年09期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