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核算論文 > 資產減值的會計核算方法分析

資產減值的會計核算方法分析

摘要:新的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減值作出了新的規定,它體現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使固定資產減值的核算進一步完善,保證了企業利潤的真實性,也為穩健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固定資產 減值 核算
0 引言
新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減值做出了的新規定,明確了固定資產減值的一般原則,進一步體現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
1 會計準則的變化
1.1 重新定義了“預計凈殘值”,引入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概念。原準則中的預計凈殘值是終值,新準則預計凈殘值是現值。另外規定了棄置費的會計處理,即固定資產的預計處置費用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同時取消了原規定的后續支出的確認原則。
1.2 明確了進行資產減值測試的前提。準則規定,會計期末企業是否必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首先取決于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如果資產不存在減值跡象,則既不必估計資產的可回收金額,也不必確認減值損失。只有在存在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才要求估計資產可回收金額。
1.3 更具有操作性。準則規定,資產可回收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準則對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以及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的計量,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應用指南,便于實物操作。
2 資產減值的會計核算方法
固定資產減值是指資產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固定資產可回收金額,是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資產可回收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為資產減值損失,記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2.1 固定資產減值的跡象判斷。①資產如是當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顯高于因時間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②企業經營所處的經濟、技術或者法律等環境以及資產所處的市場在當期或者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③市場利率或者其他市場投資報酬率在當期已經提高,從而影響企業計算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導致資產可回收金額大幅度降低。④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或者其實體已經損壞⑤資產已經或者被閑置、終止使用或者計劃提前處置。⑥企業內部報告的證據表明資產的經濟績效已經低于預期,如資產所創造的凈現金流量或者營業利潤(或者虧損)遠遠低于(或者高于)預計金額。⑦其他表明資產可能已經發生減值的跡象。
2.2 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的要求,企業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進行減值測試,估計期可收回金額,并將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進行比較,已確定資產減值是否存在。
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可回收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為資產減值。企業應當于期末對固定資產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存在固定資產減值跡象,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可收回金額實際上反映了企業在處置資產和繼續使用資產兩者之間作出的決策。在資產減值存在時,企業要么將資產變賣,要么繼續使用該資產。如果處置資產給企業帶來的利益較高,企業就會處置該資產;如果繼續使用該資產所帶來的利益較高,企業就會繼續使用該資產。處置該資產給企業帶來的利益為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而繼續使用該資產給企業帶來的利益是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為資產的可回收金額。
例如:2006年末,某企業對一輛汽車進行檢查時發現該汽車可能因市場環境變化發生減值,汽車的公允價值為100000元,處置費10000元,尚可使用三年,預計其未來兩年內每年末產生的現金流量分別為:48000元、40000元,第三年產生的現金流量以及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形成的現金流量合計為45000元,折現率為10%。則可回收金額計算如下:
汽車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100000-10000=90000(元)
汽車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48000/(1+10%)+40000/(1+10%)+45000/(1+10%)=43600+33100+33800=110500(元)
根據孰高原則,汽車的可回收金額為110500元。
2.3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核算。企業在計提資產減值時,應設置“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戶進行核算。發生減值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戶,貸計“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戶。在資產負債表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應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反映,并在資產負債表的附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中列示;而“營業外支出——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則反映在利潤表中,直接抵減當期利潤。
例如:某企業2005年年末,清查固定資產時發現,一臺設備原賬面凈值為480000元,但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造成設備貶值,預計可收回金額為360000元,2006年該固定資產實價下跌,預計可收回金額320000元。計提減值準備,編制會計分錄。
2005年末該企業應提資產減值準備120000元(480000元-360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1200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120000
2006年末由于可收回金額低于2005年,應補提資產減值準備40000元(360000元-320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400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40000
新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應當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
3 資產減值對利潤的影響分析
資產減值的計提直接影響企業利潤的增減。這是由于:現行的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的具體情況界定不清楚,在具體計提時沒有明確的計算程序,主觀隨意性較大,所以留給企業很大的選擇空間,計提標準以及比例的確定都可由企業自行根據情況確定,這在客觀上也為企業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玩弄利潤提供了方便。企業既可以“少提”來掩蓋風險,虛增利潤,也可以“多提”減少利潤,為來年增加利潤做準備,計提和轉回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合法行為。
因而,有些企業人為地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以達到調節企業利潤的目的。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誤導了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為此,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就要求企業要正確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真實反映資產價值,反映資產帶來的經濟利益,避免出現虛列資產,少提減值而導致企業利潤的虛增。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充分反映了謹慎性原則在資產計價中的運用,同時保證了企業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可比性。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