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研究課題,批準文號:湖北省2006年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鄂教高〔2006〕23號,項目負責人:蔡秀勇
【摘要】模擬實訓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具有靈活性、綜合性、系統性和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高職院校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構建多功能會計模擬實訓室及完善會計實訓教材,搞好會計模擬實訓,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高職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具有鮮明智力技能性特點的高職會計專業屬于技術性較強的經濟管理應用專業,理論與實務緊密相聯、寓于一體。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加強實踐性教學,特別是要重視和抓好校內模擬實訓,以期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一、模擬實訓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基本形式
高職會計專業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選用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
(一)觀摩教學,即帶領學生到企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參觀,以了解有關會計業務的范圍、內容、流程、標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克服畏難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ǘ┭菔窘虒W,即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利用幻燈、多媒體教學軟件演示和解說實務操作過程或操作技巧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利于建立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
(三)案例教學,是一種圍繞某教學案例,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方案,并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形式。它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崉站毩暎丛谕瓿衫碚撜n程某一章節或單元內容后要求學生做的業務練習題,它為課堂教學服務,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更好掌握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ㄎ澹┬葘嵱?,即根據模擬企業一定期間的經濟業務設計資料,要求學生在校內實訓室按照規定的業務流程進行仿真會計處理或財務分析。從內容上看,包括綜合實訓和單項實訓;從手段上看,包括手工模擬實訓和電算化模擬實訓。
(六)校外實習,即直接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跟班或頂崗參加會計實務工作。它屬于學生畢業前的實戰訓練,目的是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七)項目設計,即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某一實際或模擬的項目設計,并撰寫設計報告,如根據會計原則對某項特殊業務進行確認、計量,并設計會計科目及會計核算方法,又如根據有關法規和企業管理的需要設計企業會計制度或財務制度。
(八)畢業論文,這是一種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學術研究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撰寫論文是學生對知識的獲取、信息的選擇過程,也是綜合知識、技能運用和發揮的過程。撰寫論文有利于深化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應本著適用性、靈活性、有效性原則選用上述各種實踐性教學方式。
然而,會計專業的本質屬性及高校,學生實踐的現實環境決定校內模擬實訓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形式。會計專業實踐操作技能主要體現在手工或利用計算機進行賬務處理和財務分析上,屬于文案性的信息處理工作,通過設計內容詳實、仿真的經濟業務資料進行模擬實訓,基本能夠實現會計專業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與觀摩教學、演示教學、案例教學、實務練習、項目設計、畢業論文等實踐性教學形式相比(前四項只是有關課程教學中所運用的方法或手段),模擬實訓具有靈活性、綜合性、系統性的特點,既可進行單項實訓,也可進行綜合實訓;既可進行手工操作實訓,也可進行電算化實訓,可以在短時間內系統、綜合地完成會計職業崗位(群)所要求的各項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與到校外企事業單位實習相比,會計實訓設備設施主要是電腦、財務會計軟件、經濟業務資料及空白賬表,師生足不出戶就能進行各種訓練,顯然成本低而效率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學生到校外單位實習,不僅不易謀求實習單位的配合(現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一直是困擾高職院校的一大難題),學生的食宿也難于安排,學生自找實習單位更是難于管理、難保效果,而且因財務會計信息屬于重要商業秘密以及出于會計信息系統維護的嚴肅性,學生在企業進行會計專業實習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不長的實習期間,學生在實習單位所能接觸或學習的財務會計專業內容相當有限,必然是成本高而效率低。因此,校內實訓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形式,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不排除其他實踐性教學形式的基礎上,應加強校內會計實訓設施建設,注重校內模擬實訓。
二、實訓條件建設是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 搞好模擬實訓,使學生通過模擬實訓真正獲得實踐操作技能所涉及的教學條件,包括師資隊伍、實訓設施、實訓教材等多個方面,下面結合現狀分別說明如何加強建設。
?。ㄒ唬┙ㄔO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或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在職教發達的國家,高職教師的培養過程往往分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兩個階段,或者從大學畢業后在企業、研究所、醫院等實際工作崗位上工作表現好、專業水平較高者中選聘。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教師的來源主要是過去留校培養和高校分配,普遍缺乏實踐技能,對此學校應建立教師專業實踐制度,要求會計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財務部門進行實踐,把教師參加實踐鍛煉的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并作為教師提職、晉級的必要條件。鼓勵教師考取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專業資格證書。同時,多渠道招聘教師,改革和完善兼職教師聘任制度??梢云刚埿袠I、企業和社會上(含離退休人員)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這樣一方面彌補了學校實踐技能課教師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保持了學校師資結構的靈活性,提高了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事實證明,高素質的兼職教師由于有實踐經驗,教學中能較好地把書本理論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照本宣科,不空談原理,形象生動,信息量大,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ǘ┙⒍喙δ軙嬀C合模擬實訓室
多功能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應具備下列要求:一是仿真財務室業務環境。將實訓室劃分為若干區域,每一個區域為一個仿真財務室,配置會計機構負責人、出納、財產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收入利潤核算、資金核算、往來核算、總賬報表、稽核等會計崗位,并按照財務部門內部憑證傳遞及內部控制的要求對各個崗位設置合適的位置,每個區域可按崗位安排學生進行模擬實訓。實訓室模擬環境的設置不僅要充分考慮財務部門內部的工作環境,而且還要考慮其與外部關聯單位之間的工作關系。二是崗位分工靈活。不同的企業因規模、業務的不同,在財務部門崗位設置與會計制度安排上有不同的要求。學生可在實訓室內模擬不同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分工及制度設計,體現會計崗位分工的“一人一崗”“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等多種形式。三是模擬手工和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功能。四是模擬內部控制的功能。
多功能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的硬件一般包括:一是教師用實驗室設備,包括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教學用電腦、電腦投影儀、幻燈片投影儀、投影屏幕、復式復印機、掃描儀、彩色激光打印機、教師多功能工作臺、財務示教用具(同學生實訓用具)、會計核算資料;二是學生用實驗室設備,包括一般配置的計算機、針式打印機、憑證裝訂裁剪機、學生用辦公桌椅、財務用具(外幣票樣、人民幣票樣、票據法實用圖冊、算盤、會計科目章、印臺、筆筒、訂書機、財會模擬實訓專用記賬憑證、賬冊、實訓用空白原始單據、會計核算資料)、會計綜合模擬教程、會計檔案保管柜;三是其他硬件,如計算機局域網絡設備及UPS、掛圖(實訓室實訓項目、實訓室操作規程、學生實訓室管理規程、教師實訓室管理規程、實訓步驟及要求、實訓教學目的及要求、實訓教學考核方法等)。
多功能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的軟件包括:一是應用軟件,包括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軟件、多媒體學習光盤、教學用課件。其中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軟件包括企業注冊開辦實訓平臺、出納實務實訓平臺、銀行結算業務實訓平臺、基礎會計實訓平臺、成本會計實訓平臺、稅務會計實訓平臺、審計實訓平臺、中級會計實訓平臺、工資實務實訓平臺、材料實務實訓平臺、納稅實務實訓平臺等。二是實訓資料。要求內容豐富全面,覆蓋企業全部經濟業務,能滿足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能完成專業所有的實訓項目。三是實訓指導書。
?。ㄈ┩晟聘呗殨媽I實訓教材建設
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材版本較多,但基本上只是簡單編列基本業務的手工操作版本。完善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材應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改進。
1.按高職會計專業職業崗位能力培養需要和循序漸進掌握會計知識的規律設置實訓課程,配備實訓教材。在目前普遍實施的手工和電算化財務會計綜合實訓的基礎上,細分會計實訓科目,設置基礎會計實訓,重在練習會計核算程序和有關原始憑證的填制,熟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設置出納業務實訓,使學生明確出納崗位職責,訓練現金收付存取、銀行存款對賬、日記賬登記,特別是銀行轉賬結算的操作規范和技能;設置財務會計分崗實訓,使學生明確會計工作的崗位劃分和各崗位的基本職責,分別就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金融資產、往來賬款、職工薪酬、長期負債、期間費用、收入利潤、總賬報表等崗位的會計核算和會計主管、稽核、會計檔案管理等崗位的業務處理進行獨立、細致、強化的技能訓練;設置成本會計實訓,詳細練習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與各種成本的計算方法;設置納稅業務實訓,強化涉稅業務的核算、各稅種的申報和稅款繳納的操作技能;設置會計報表分析實訓,專門鍛練會計報表分析技能等,還包括納稅籌劃、財務管理、審計及其細分的實訓科目。 2.實訓業務內容的編列力求完整充實。上述各實訓科目應根據其目的和功能設計詳略得當、難易適中的經濟業務,要改變目前千篇一律的簡易業務。基礎會計實訓的業務應當簡易;出納業務實訓業務則應覆蓋所有銀行結算方式;納稅業務實訓應涉及到各種稅額計算和納稅申報的細節;財務會計分崗實訓所涉業務應該包括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較為復雜、較為特殊的業務。
3.訂立“實訓要求及考核標準”。目前實訓教材基本停留在實訓內容的編列上,缺乏規范系統的實訓指導和考核標準。會計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即規范性,保證教學內容的規范性是關系到今后學生能否在工作崗位上規范會計行為的重要前提。實訓教學應該有明確的目的、程序、要求,并且對于每一步驟的操作都應給出相應的考核和評分標準,從而解決會計實踐教學考核標準不統一,主觀隨意性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師生按照“實訓要求及考核標準”的要求進行會計實踐的“教”與“學”,提高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規范性。
4.實訓教材形式多樣化。即在目前以文字教材為主的基礎上補充電子教材和音像教材。一方面,鑒于會計職業本身的商業機密性,學生到企業財務部門去參觀、實習受到諸多限制,學校可以對制造業(包括單步驟生產和多步驟生產企業)、商品流通業、運輸業、施工企業等不同行業的業務流程、財務操作過程拍攝錄像,并將其作為會計專業教材的配套音像教材,通過錄像教材的使用,使學生直觀地熟悉各類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物流運行過程、資金籌集過程、財務會計操作流程、內部控制流程,從而更好的理解經濟交易與事項的實質,明確會計核算對象的特點,從而對不同的業務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明確不同業務會計核算的政策與方法。另一方面,開發電子或網絡實訓教材,使學生能更便捷地在網上進行實訓,以增強學生未來電子信息處理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