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后續各門專業課程的先修課程。由于該門課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論抽象,核算復雜,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而會計學本身是一門操作性、技術性很強的課程,講授起來顯得比較枯燥,如果教師一味講述理論知識,不輔助一定的實訓或實訓工具,面對一群對會計知識一無所知的學生,要提起他們對該課程的興趣和一定的感觀認識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實訓的重要性。
會計實訓是很重要的,但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對初學會計的學生來說,應如何打好他們的基礎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教授課程中應做到語言風趣,盡可能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來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理論,加強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基礎會計教學的根本任務。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每當碰到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內容時,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費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在會計實驗室中進行實物教學,復印一些典型的原始憑證,購買各種格式的記賬憑證、報表,要求學生完成填寫、鑒別、審核原始憑證,正確填制記賬憑證,自己動手裝訂憑證,編制匯總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賬和總賬,編制會計報表,依次完成整個會計循環,從初始記賬、算賬、報賬到關鍵的用賬,就可以彌補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缺憾,培養出理論夠用、技能過硬、素質全面的會計人才。
會計理論來自于會計實踐,是會計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同時又對會計實踐工作加以指導。教師在對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構建出較完整的理論框架,而且還要樹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時都需組織配備相應的會計模擬實訓資料與教材進行銜接,將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指導學生實訓,將較系統的實訓資料發給學生,把需要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將實訓作為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為了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基礎會計教學應將會計專業理論教學與會計實訓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以此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個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完成。教師的講課精力可也放在學生通過鉆研而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問題上來,便于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