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規范社保基金管理,提高社保財務管理水平,確保社保基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基金運作的規范性是社會保障工作者的職責所在。筆者以廣東省蕉嶺縣為例,以社保基金財政專戶管理為切入點,闡述了新時期下加強社會保險基金財政專戶管理問題。
【關鍵詞】 社保基金;財政專戶;管理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基金管理。近幾年來社保基金總量越來越大,涉及面越來越廣,社保基金管理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制度缺失、執行不嚴、監督不力等原因,近幾年發生了上海社保基金案、黑龍江阿城社保基金案、四川青神社保基金案等,違規問題時有發生。從全國社保基金案違規單位分析,問題涉及管理社保基金的各個環節。從而說明基金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仍未建立。規范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提高社保財務管理水平,確保社保基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基金運作的規范性是社會保障工作者新時期的長期任務。
一、廣東省蕉嶺縣社保基金現狀
蕉嶺縣社保基金財政專戶管理制度始于1987年12月,從改革之初的基本養老保險單險種到目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大險種,參保人員分別為21 423、20 551、
15 799、15 799、11 899、25 933人,離退休人員5 417人。2008年累計收繳社會保險基金9 706萬元,支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5 684萬元,累計結余社保基金14 316萬元,有效保障了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了蕉嶺縣社會穩定。
蕉嶺縣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在2007年7月以前,地稅是根據經辦機構提供數據統一征收社保費、財政部門管理,勞動保障部門負責發放和支出。2007年8月,蕉嶺縣作為廣東省的社保基金改革試點縣,率先開展地稅全責征收社保費。地稅全責征收后承擔社會費征收環節的全部職能,負責社保費的繳費登記、征收、檢查、催報、清欠、處罰。由于征收主體由地稅征收到地稅全責征收的轉變,一年來面對不少問題,經過地稅、財政、社保不斷協調溝通努力,使社保基金征收主體做到平穩過渡,社保基金做到應收盡收,2008年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社保征收任務。由于征收主體的變更和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保形勢,對社保基金財政專戶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認為,新時期社保基金財政專戶管理應滲透到社保基金運行各環節,全方位管理才能更好地確保基金安全、保值增值。
二、主要做法
(一)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根據《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會計核算暫行辦法》進行核算。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實施財政專戶分類管理,按不同險種的統籌范圍,分別建立財政專戶,單獨核算,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地稅全責征收社保基金后,地稅取消社保基金過渡戶。根據梅市預字文件精神在國庫開設蕉嶺縣社保基金專戶負責接收地稅征收社保費,該專戶作為社保基金待解戶管理。賬務處理:第一,月末憑國庫、財政、地稅三家對賬數據由地稅提供各險種稅票和征收明細匯總表,借:銀行存款貸:暫收款(暫收款按險種和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來設明細賬)。第二,次月初按地稅提供征收明細匯總表按險種上解到國有商業銀行各財政專戶,待解戶借:暫收款貸:銀行存款 ,各財政專戶借:銀行存款貸:保費收入。第三,重征退費問題,參保人向地稅提出申請,由地稅、社保蓋章后財政部門憑申請表從待解戶退費,待解戶借:暫收款 貸:銀行存款。
(二)用社保基金預算管理來構建“財政監管”機制
2007年末,財政部門認真組織2008年社保基金預算編制,堅持規范性、可靠性、政策性、平衡性、專用性原則,對編制部門明確編制范圍、編制項目、編制方法和職責。按照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和結余規定全部納入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嚴格執行與年度財政預算相同的“兩上兩下”程序,來編制預算草案,經縣政府審批同意,財政局用文件的形式正式批復下達給地稅、社保經辦機構執行。財政部門由于有了社保基金預算這把“尚方寶劍”,使財政控管有指標。此舉實施強化了財政部門監管的嚴肅性。管理起來心中不再是“一團亂麻”,而是底氣十足,依“法”辦事。通過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專戶專人專賬管理。
(三)規范操作,扎實推進內控制度建設
從全國社保基金案分析涉案單位包括基金管理所有環節,因此財政部門充分認識到,只有切實加強社保基金財政部門內部控制工作,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基金的安全,這也是規范經辦、管理業務,保證社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更是經辦、管理人員的“自我保護網”。
另外,根據社保基金財政專戶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特點,從組織機構控制、業務運行控制、基金財務控制和信息系統控制等方面,及時、系統地制定內控制度并不斷加以完善,著力規范經辦業務工作,完善基金財務管理,優化操作流程。將內控要求和辦法嵌于業務操作流程之中。建立崗位之間、業務環節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建立責任追究和獎勵制度,確保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切實提高了基金安全管理水平。同時,還重視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堅持定期和不定期對經辦、管理業務各環節進行內部檢查,并嚴肅處理違反內控制度的機構和責任人。 (四)堅持社保征管聯席會議制度
多年來財政部門把召開社保征管聯席會議作為一個溝通地稅和社保部門的橋梁,堅持定期和不定期召開社保聯席會議,解決社保基金征收、待遇發放、群眾上訪、歷史遺留等社保問題。
(五)堅持對賬制度
財政部門是社保基金管理的主體。多年來始終堅持建立和完善每月一次與社保、經辦機構、地稅部門、國庫、商業銀行的對賬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處理,防止基金被挪用或流失。
(六)確保基金保值增值
按照財政部《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的規定,社保基金結余除國家規定預留的支付費用外,全部用于購買國家發行的特種定向債券和其它種類的國家債券。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動用基金結余進行其它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間接投資。增值方式主要是靠定期存款,而國家從2000年以后不再發行針對社會保險基金的特種債券。為保基金增值蕉嶺縣財政部門只能在選擇存期上做文章:認真研究國家金融貨幣政策,與各銀行管理層多溝通交流座談,認真測算,及時作出計劃,根據多方面信息來選擇存期,在國家政策宏觀調控抑制通脹不斷上調利率時本縣多選擇定期一年。在國家開始執行寬松金融貨幣風向標之初,本縣選擇定期三年。2009年通過認真分析國家金融貨幣政策,在利息最高時果斷決策把到期定期一年大部分基金選擇轉存三年,做到使社保基金收益最大化。
(七)強化教育,樹立自覺維護基金安全的責任意識
多年來通過對社保基金財政專戶管理人員開展遵紀守法特別是遵守基金法規政策的教育,并作為廉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形成學習相關法規、政策、紀律的制度,運用維護基金安全的正面典型進行示范教育,利用違反基金紀律的案件進行警示教育,使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嚴格執行基金法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法紀觀念,牢固樹立基金是社會保障的生命線、基金紀律是“高壓線”的意識,自覺執行各項基金法規政策,遵守基金紀律,維護基金安全,克服麻痹、松懈的思想。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金管理手段較為落后,協調難度加大
由于社保基金從征繳、管理到發放,涉及勞動保障、財政、地稅、金融等多個部門及多個環節,有關法規政策還不夠完善,管理協調難度加大。在基金多部門管理體制下, 存在著財政、社保經辦機構、稅務信息不能共享;基金收、支、管各個環節的工作流程不夠順暢等問題。
(二)信息化建設滯后,監管效率不高
首先,我國的社會保障部門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通用性強的社會保障信息化操作系統,致使社保、地稅、財政等部門之間有關財務數據、信息傳遞緩慢;各部門之間的對賬制度尚未有效地建立起來,因而常常會出現同樣一個數據,三家差別較大,甚至連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賬單也無法及時、準確地打印公布。
其次,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養老保險基金統一監管的信息庫,有關計算機軟件十分缺乏,現行使用的軟件有著較大的局限性;加上社會保障體系涵蓋的內容廣泛,如果不及時調整監管戰略,增強監管的有效性,勢必會影響養老基金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社保基金投資渠道單一,收益率較低,導致社保基金收支失衡
當前社保基金的增長方式受到局限,僅僅限于存款與購買國債,雖然保證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卻不能很好的實現其增值,這樣隨著現收現付制向個人賬戶制的轉變,漏洞會越來越大,如果政府補貼不夠,就只能用新一代人的錢養上一代的人,進一步擴大社保基金空洞。
四、完善社保基金財政專戶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政策法規
結合國務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計署等部門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和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征繳管理的政策法規體系,規范資金的征繳、管理、支付、運營等行為。
(二)加速信息化建設,實現科學高效社保基金財政管理
加強信息化建設。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原則,按照軟件統一、硬件設備配置要求統一、網絡之間接口統一、數據傳遞方式統一的要求,建立社會保險費征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和勞動保障、經辦機構、地稅、銀行、財政和社區的計算機聯網,將社會保險費的登記、繳納、記錄、核算、支付、對賬及查詢服務等功能納入計算機管理,實施社會保險“一卡通”,實現“同人(企)、同城、同庫、同卡”。當前,要重點加強地稅部門征收信息化建設,解決好勞動、地稅、財政等部門間相關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信息數據共享,保證征收數據資料及時準確傳遞,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積極探索社會保險基金增值的有效途徑
澳大利亞在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方面的實踐證明,只要管理規范,科學運營,是能夠實現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我們應積極探索社會保險基金增值的有效途徑,吸取原來的教訓,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積極穩妥地進行投資運營。根據澳大利亞的做法,制約風險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分散風險,即“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可采取投資的多樣性。既不要為了追求過高的收益而冒最大的風險,也不要為了安全而不顧收益。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科學研究所課題組.建立社會保障預算 提高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與財政的可持續性.社保財政與實踐.2008年第2輯.
[2] 范軍,崔浩 .廣東省社保基金運營監管立法調研報告. 中國政法大學 法與經濟研究中心網 2008-12-28.
[3] 王廣才,宋少南,楊鋒.讓社保預算成為“尚方寶劍”. 中國財經報,2008-05
-06.
[4] 廣東省社保基金監督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