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一個新的挑戰,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加強財務基礎管理,本文根據建筑施工企業的現狀,列舉其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對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并提出解決對策,以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基礎工作,提高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建筑企業;財務管理;會計基礎;成本
一、引言
現代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已逐漸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作為一項專業化的綜合性管理活動,在整個企業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職能作用,是企業管理的中心。在現實中,強化財務管理,依據財務管理系統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是實現施工企業目標的需要,施工企業發展目標是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只有通過加強和完善企業管理,施工企業才能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可以對施工企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保證企業資產的增值,實現最大收益。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1.缺乏健全的預算控制體系
目前各類建筑業集團公司預算管理現狀并不樂觀,各公司雖然明確了預算管理體制,預算管理機構,編制了年度預算,可預算實際執行實際效果難以檢驗,預算僅為生產經營計劃的參照。預算的控制作用無法真正實現。
2.業務招待費存在失控現象,長期存在大額預提費用
施工企業下屬部門較多,地域分散且流動性強,使業務招待費超支現象時有發生。除此以外還存在著建設單位供料結算嚴重滯后,施工企業靠預提費用平材料成本;分包工程未按規定進行進度結算,靠預提費用平衡分成本;受核算或資金影響職工獎金未能及時作表發放,靠預提費用平衡人工成本等情況。
3.責、權、利失衡
由于長期以來受到計劃經濟的束縛,施工企業改制進行的不夠徹底,特別是工程項目承包機制和人事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夠。個別單位項目負責人素質偏低,弄虛作假。以前大部分單位項目負責人沒有把經濟效益當成項目管理的主要目標,只是滿足產值、進度、安全和質量等指標的考核,從而無法提高經濟效益最大化這一目標。個別項目經理全局觀念差,考慮個人利益多,授意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弄虛作假,搞虛盈實虧,達到轉移企業資產、粉飾業績、以獲取高額獎金和職務升遷等方面的利益。
4.進帳收入依據不充分,采購決策缺乏透明度
施工企業對在建工程進度結算往往僅以工程進度統計報為依據,由于其他基礎資料的缺乏, 特別是建設單位認可資的缺少,使施工企業的月度結算、年度結算不確定因數大從而使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認定從根本上受到質疑。另外,容易出現腐敗行為,極易造成權錢交易、人情交易、導致利益受損。質量無法保證。未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開展責任成本管理工作。
5.未能實行招標選用和強化管理外部勞務隊伍
外部勞務隊伍是工程項目施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項目的效益。大部分外部隊伍選擇不規范,所選擇的分包隊伍管理水平低、技術力量弱、人員素質差、施工設備落后,甚至是無營業執照、無施工資質、無技術力量、無管理經驗的個體承包者,根本不具備施工能力。無技術、無資金、無設備的外部隊伍進場,再加上對外部隊伍的施工管理不規范,致使工程進度上不去、工程質量無保障、安全隱患多,影響項目的正常進展,效益流失嚴重,損害企業信譽。
6.會計基礎工作薄弱,信息失真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會計基礎工作比較薄弱,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標準相差甚遠,造成財產不實,家底不清,數據不準,信息無用,給單位內部管理帶來消極影響,另外,財會人員素質差,職業道德水平低。大部分施工單位存在會計核算工作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嚴,財會人員理財觀念落后,工作中有章不遵,習慣于聽從領導的吩咐,財會人員對經濟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不進行監督,更有甚者,法制觀念淡薄,無視國家財經紀律,截留收入、擠列成本、亂借款、亂集資等時有發生。
三、施工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策略
1.嚴格成本費用管理,實現成本控制目標
加強材料物資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材料費在施工企業成本中比重很高,抓成本管理首先要抓材料管理這一關鍵環節。一是要把好采購關,堅持分渠道進貨,按同等價格比質量, 同等質量比價格的原則,按先近后遠的原則進行市場采購,減少材料采購的成本及費用。二是建立科學的內部供料制度和材料的收、發、領、退及清查盤點制度。各施工單位建立小倉庫,實行定額用料制度和材料節約獎制度,把控制消耗、杜絕以領代耗作為降低材料成本的重點。物資采購部門按計劃采購原材料,大宗材料直接送到施工現場,其它材料分送到各施工工區小倉庫,各施工單位憑項目工長簽發的領料單領料施工,既減少工區自行購料環節,節約了采保費、人工費,又控制了領料過程中的損失浪費。三是加強現場材料管理。首先根據項目工長簽發的領料計劃單到現場限額領料,月末清理現場,對已領未用料辦理假退料手續,正確計算各項工程用料。對不能入庫的大宗材料,實行現場專人管理。其次,對周轉材料實行內部租賃辦法,各施工單位租用周轉材料租金計入成本,改變周轉材料只領用不回收的狀況。此外,還要加強材料的現場管理, 防止跑、冒、漏、滴等損失浪費現象,現場管理要責任到人,堵塞各種漏洞。
2.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資產目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折舊計提辦法、大修管理、購建及使用管理等。只要企業嚴格按照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辦事,就不會混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從而保證企業當期損益的真實和穩定。
3.完善債權債務管理制度,建立一個權責實現對比制 (1)建立健全債權債務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債權債務管理制度首先要從源頭抓起,即嚴把合同簽訂關,嚴格按合同法辦事;同時要認真履行合同條款確保合同賦予的權利。財會部門應建立詳細的債權債務備查簿,及時清理債權債務,對長期拖欠的債權,要注意債權的法律時效。再者,建立權責實現對比制。所謂“權責實現對比制”就是把理論上的“收”、“付”與實際上的“收”、付”,理論上的“盈”、“虧”與實際上的“盈”、“虧”,在一張報表上進行對比。如果理論“盈”、“虧”與實 際“盈”、“虧”相符,就說明各項資金到位,財務管理合格;如果理論盈”、“虧”與實際“盈”、“虧”不符,說明有些資金沒有到位,財務管理還有需要解決的問題。
(2)建立“權責實現對比制”
建立“權責實現對比制”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應收款還沒有收到,哪些應付款還沒有付足;可以有效地防止做假賬,因為“應收”、“應付”和“已收”、“已付”必須在同一張報表上對比顯示,可以發現財務管理中的漏洞;另外還可以對企業經理和項目經理進行考核從而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的盡快建立,促進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健康發展。
4.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為了減小管理和經營風險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建筑施工企業可以通過設定財務預警指標,選擇預警指標標準值,分析判斷預警度,編制財務預警分析報告等措施來預防財務風險。
(1)設定財務預警指標
不同的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財務結構、資本結構也不相同,同一企業的不同歷史時期,財務風險存在和發生的點也不一樣。根據建筑施工企業所處的行業、規模和經營況以及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應以償債力指標和盈利能力指標為基礎,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指標補充,同時重點突出現金流量指標。
(2)選擇預警指標標準值
對于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以及現金量預警指標,根據國資委每年度發布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業主要財務指標的優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較低值、較差設定財務預警指標的預警標準值。對于其他指標,可以照各企業目標期望值設定預警標準值。
(3)編制財務預警分析報告
根據財務預警指標分析,結合企業其他相關部門收集的關信息,由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撰寫財務預警分析報告,提企業經營管理層為其提供決策依據。
5.財會部門應參與經營管理的全過程
如果財會部門只記賬、算賬、報賬,那么財會部門的財務管理只能是理而不管,財務監督只能是一句空話。因為事后監督只能是“下不為例”。因此,企業的財務部門應具有獨特的管理方式。一是應以會計工作為中心管理企業的現金流轉。在現金流轉管理中,通過集中辦理企業內、外各項結算業務,實行企業現金流量“一個口進出”,由此實現資金控制。二是以預算管理為軸心實現對企業業務活動、日常管理、資金流動的嚴格監管。
6.加強對財務人員的職業后續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財務后備人才
定期對公司的財務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后續教育,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包括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能力。開展年度公司財務人員職業道德評比活動,獎勵職業道德高的財務人員,另一方面也利于激勵其他的財務人員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休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建筑企業的經營活動從項目立項、招投標階段開始即需要財務部門對經濟效益予以分析和研究,因此應樹立財務管理涉及建筑企業經營活動各時期、各方面的概念。
四、結束語
施工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已經到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時代,施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場中立穩腳,發展、壯大,就必須重視企業的財務管理,對在財務管理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難題,采取相應的財務管理措施,不斷的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降低資金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徐文濤:如何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J ] .決策與信息,2007(11) :62--63.
[2]陳 海:淺析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J ] .財會研究,2008(03) :240.
[3]張恩霞:淺談現代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J]經濟師,2008 (01) .99.
[4]劉會萍 王樹平 武 威:對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初步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8(11).86-89.
[5]孫麗澤:淺談施工企業財務管理[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S2).94-97.
[6]姚高發.關于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J].新疆農墾經濟,2009(09).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