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昌壽 周劍君 黃崢榮]
獨立審計又稱民間審計、社會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在社會資源財產的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相分離的條件下,隨著受托經濟責任的產生而產生,并隨著受托經濟責任的發展而發展的。在我國,獨立審計制度脫胎于計劃經濟時代,盡管經過了20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國獨立審計制度的政府行為依然明顯,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冊會計師制度的形成是政府助產的結果
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于20世紀80年代,帶有濃厚的經濟管理體制色彩。我國重建注冊會計師制度的直接動因是對外經濟合作的開展。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是在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助產下誕生的,它最初的使命是配合國家對外開放經濟管理政策,通過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實收資本、財務報表、稅務申報等的審核來協助國家職能部門對外資經濟的調控與監管。當時,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都帶有明顯的官辦色彩,沒有獨立的人事權和財權,主要業務來自掛靠單位及其相關聯的單位的政策性需求,服務對象主要是國家各職能部門,服務的過程也受到掛靠單位的行政干預。這種掛靠制度既不利于審計市場的正常競爭,又不利于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現在,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全部完成了脫鉤改制工作,當然這也是在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下完成的。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從誕生到發展,每一步都離不開政府的“呵護”,注冊會計師制度的形成是政府助產的結果。
二、獨立審計市場的最大需求者——政府部門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雖然可以從事審計、資本驗證等法定業務以及管理咨詢等非法定業務,但非法定業務在會計師事務所收入中所占比重很低,其主要收入來源于法定業務。就法定業務而言,資本驗證、工商年檢服務于工商部門,外匯年檢服務于外匯管理部門,而1999年開始實行的國有企業會計報表審計等則服務于企業的主管部門。從上市公司的資格審計和報表審計看,由于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國有企業改制形成的,國家是這類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是審計業務的真正委托人,所以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最大的服務對象是政府部門。從理論上說,注冊會計師行業是市場經濟的衍生品,注冊會計師行業所提供的服務來自于市場的需求,而在我國,獨立審計市場的最大需求者卻是政府部門。
三、行政影響的審計職業服務市場
注冊會計師職業服務市場的發展是同市場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在英美等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注冊會計師職業服務市場基本上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實行行業自律,實現市場的自然細分。這種市場自然細分的注冊會計師職業服務市場的格局是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逐步發展起來的,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而在我國,由于注冊會計師行業脫胎于計劃經濟時期,注冊會計師職業服務市場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的推進。在獨立審計市場的形成初期,我國中央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包括財政部、審計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局、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等)幾乎都曾經投資創辦了會計師事務所,地方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也不例外。在政府與會計師事務所具有天然的“母子”關系的情形下,政府對注冊會計師職業服務市場的干預就順理成章了。盡管我國目前的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完成了脫鉤改制工作,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都脫離了母體,但受行政干預的審計職業服務市場的格局仍未根本改變。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慣性使然,改制前受行政干預影響的審計職業服務市場經過多年的培育,會計師事務所與客戶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客戶一般不會花代價去尋找新的會計師事務所;二是與我國的經濟體制有關,目前我國國有企業仍占主導地位,且我國的市場經濟不夠完善,政府對企業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工作不夠徹底,其與原掛靠單位之間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原掛靠單位的行政權力及特殊關系仍然是會計師事務所爭取客戶的重要渠道。
四、以政府管制為主的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模式
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管制模式一般分為自我管制模式和政府管制模式,各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選擇何種管制模式,完全取決于各國的歷史、市場經濟理念和社會經濟環境。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較晚,目前由政府部門和注冊會計師協會共同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進行監管,其中以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監管為主。一般而言,注冊會計師協會屬于民間職業團體,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自律性組織,以注冊會計師協會等民間團體對注冊會計師行業進行監管的模式屬于自我管制模式。但在我國,由于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并非一個真正的民間職業團體,它具有“準政府”的性質,長期以來,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準政府”的姿態出現,集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職能于一身:一方面,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受財政部門委托,對行業履行部門行政管理職能;另一方面,其收取會員的會費,是行業自律管理組織。各省級的注冊會計師協會作為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分會,從行政上又隸屬于地方財政部門,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行使的是政府職能。因此,盡管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是以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監管為主,但仍屬于政府管制模式。
我國注冊會計師監管模式的政府管制的特點還表現在政府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多頭監管上。財政部門、審計署、證監會、工商稅務部門等政府機構都參與了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
綜上所述,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政府干預行為是極為普遍的,也是我國國情的需要,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后,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政府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行政干預應該越來越少,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也會在一個更為寬松的環境下發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