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在概述價值鏈理論的基礎上,引出基于價值鏈流程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價值鏈在施工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關鍵詞】 施工企業; 成本控制; 價值鏈
一、價值鏈概念
價值鏈,是企業在供產銷過程中一系列有密切聯系的能夠創造出有形和無形價值的鏈式活動,它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內容:一是在供應過程中,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供應鏈中創造價值的過程;二是在產品制造過程中,各環節、各單位創造價值的過程;三是在產品銷售過程中,企業與顧客的鏈式關系中創造價值的過程;四是在市場的調查、研究、開發及產品的促銷與分銷等活動中創造價值的過程。
價值鏈有三個含義,第一,企業各項活動之間都有密切聯系,如原材料供應的計劃性、及時性和協調性與企業的生產制造有密切的聯系;第二,每項活動都能給企業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價值,如“與顧客的關系”這項價值鏈中的活動,如果企業密切注意顧客所需或做好售后服務就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從而帶來無形的價值;第三,價值鏈不僅包括企業的內部各鏈式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包括企業外部的活動,如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與顧客之間的聯系等。
二、基于價值鏈流程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價值鏈流程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是在對資源動因、作業動因及業務流程分析的基礎上,對業務流程和作業進行定量的資源消耗核算,通過作業對資源的消耗來計量流程內各作業的成本,再將流程內各作業的成本匯總為流程成本,各流程成本的匯總最終成為企業的總成本,從而把總成本深入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基本單位作業之中,通過反映流程及作業的增值與非增值程度,動態地呈現總體價值增值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形成和積累的具體過程,以便于對流程成本及作業實施管理和改進。與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相比,價值鏈流程分析對成本控制的創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價值鏈流程分析是一種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成本分析的方法。價值鏈流程分析借助于價值鏈分析工具和業務流程分析工具,將成本分析的視角從產品層次追溯到作業及作業消耗的資源上,將費用發生和產品成本形成聯系起來,形象地揭示了成本形成的動態過程,不僅使成本的概念更為完整、具體,而且也幫助經營者從宏觀上和微觀上了解企業的成本狀況。
第二,價值鏈流程分析的成本數據是依據成本動因將成本直接對象化到生產的每一個作業,采用多樣化分配標準而來的,使其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客觀、準確,代表了產品或服務的實際成本,能對實際產生的成本提供一種合理的估計。
第三,確定價值鏈流程,可以充分理解各活動和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及活動和產品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又可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暴露出企業潛在的一些問題,對進一步進行成本控制提供依據,對所有的價值活動進行成本與價值的衡量,并通過提高效率的方式來幫助縮減、整合或刪除某些價值活動,使成本控制方式比傳統的會計系統更有助于管理和戰略決策。
三、價值鏈在施工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一)項目施工價值流程分析
施工組織設計內容包括工程概況、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施工準備工作計劃、施工總進度計劃、各種需用量計劃、施工總平面圖等。在項目施工階段,施工組織設計是指導施工準備和施工全過程的全局性的技術經濟文件,在人力、材料、機械、資金、時間、空間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使施工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資源供應條件下,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實現質量好、工期短、消耗少、資金省、成本低的良好效果。
工程實施階段主要是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確定的目標,進行質量控制、進度控制和安全控制,并進行實時跟蹤監控與反饋,是施工組織設計的落實。該階段所發生的成本包括作業成本、工期成本、質量成本,也有可能發生機制成本和素質成本,如安全文明施工,發生人員傷害事故等。該階段的成本控制重點是作業成本,即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費的總和,缺陷處理是對工程施工中不滿足合同質量要求的問題的整改。該階段發生的成本主要是由于返工、返修所造成的質量成本。工程驗收是項目施工的最后階段,工作的內容主要是竣工資料的整理和完備。工程的總結分析是針對前面的所有環節進行總結,如采用的新工藝、新方法所產生的效益、縮短的工期等。同時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否有改進的可能等。
(二)企業外部價值鏈的管理
建筑行業所涉足的企事業單位比較多,有主管部門、工程總承包企業、工程設計單位、業主方、監理單位、項目管理服務商等。所以一個企業不可能將所有的業務都自己來承擔,必須建立以品牌企業為核心、以利益和信息共享的企業群體經濟資源聯盟體,充分發揮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才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中占據自己有利的位置。即形成企業的價值鏈橫向一體化。但是,建筑施工行業的聯盟體的管理是十分困難的,筆者認為,只有通過電子商務才能夠實現聯盟體的管理。其管理的重點必須“以項目管理為主線,以客戶服務為宗旨”,重點實現協同設計、互動分包、成本集中監控、客戶關系管理、國際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協同工作、網上互動。
從戰略成本的角度看,電子商務簡化了施工企業的經營過程,可降低采購成本,減少庫存,縮短項目交付周期,令各方利益相關者更滿意。在工程建筑的聯盟體內任何一處獲得的信息均可迅速讓整個聯盟體共享,可以有效地進行建造并及時交付。供應鏈上任何一家供應商都可以看到與自己有關的“上家”和“下家”的情況,提高了資源、生產、庫存和營運的全局可視性,便于完善地執行。電子商務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壓力。競爭壓力不僅來自客戶,還來自競爭對手。行業中的競爭對手時時刻刻利用電子商務資源,加強競爭實力來爭取客戶。對于我國企業來說,電子商務都是獲得最短時間迅速崛起的最好機會。作為決策者往往認為信息化是企業重要的工作,但不是最緊迫的工作,信息化是企業的成本支出。其實不然,從戰略成本的角度理解,信息化既是企業的資源力,也是企業的執行力。因此企業信息化不是純粹的簡單的成本,而是一項投資,最終影響企業的戰略成本。 (三)建筑施工企業業務流程再造
企業流程再造的含義是對企業現有的經營過程(包含企業的管理過程等一切過程)進行徹底的重新構思、根本地重新設計和重新實施,以盡量減少重復的、不增值的環節,形成一個合理的新過程,使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和效率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再造后,將信息技術合理應用于新的業務流程,使信息方便、高效地存儲、使用和傳播,最終為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由量到質的改善提供可能。BPR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在眾多企業紛紛引進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卻暴露了新技術和舊過程、舊組織之間的矛盾。僅用計算機來代替原有的人工操作,操作本身可能會加快一些,但就企業的整體而言,先進技術設備和高級技術人員的引進,可能會造成成本不降反增,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是微乎其微。同時,信息技術的局部引入也會增加系統的不可靠、不穩定因素。企業實現信息化并不是用信息技術模擬手工作業,而是要用信息技術使管理變革成為可能,避免出現新技術迎合老流程,如同“汽車跑牛路”的現象。另一方面,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途徑,不僅僅是引進先進技術這一條道路,管理模式的改進、過程的合理化甚至具有更大潛力。建筑企業要發展,要實現真正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須對其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影響企業效率、無法為企業帶來效益、阻礙企業發展等諸多環節進行根本性的改造,這既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突破口,也是企業進行流程再造的對象。
【參考文獻】
[1] 賀建中.以提高物流績效提升競爭優勢[J].中國質量,2007,(08):42-46.
[2] 周霞,魏樂.基于價值鏈的施工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7,(06):28-31.
[3] 初向華.試論施工企業戰略成本管理[J].商業時代,2007,(16):37-42.